袁紹盡誅宦官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英雄人物層出不窮,袁紹就是其中一位。袁傢世代為官,曾有好幾個人在朝廷擔任重要官職,袁紹自己也位居高官,因此袁傢有“四世三公”的美稱。袁紹年少時就英勇威猛,長輩們都很喜歡他,憑著自身優越的才能,袁紹小小年紀就成為郎官,隨後一連升任幾級官職,最後當上瞭濮陽縣的縣長,那時候他連二十歲都沒有。

當上縣長沒多久,袁紹的母親就病逝瞭,接著父親也過世瞭,袁紹辭官回傢服喪六年,朝廷本想等他喪期結束後再召他為官,但袁紹拒絕瞭,他在洛陽找瞭個清靜的地方,過著隱居生活。

此時的東漢王朝正處在宦官專權的時代,朝廷內外烏煙瘴氣,宦官們為瞭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肆無忌憚地殘害黨人,賢良忠士人人自危。袁紹雖然隱居在山林,但他對外界情況瞭如指掌,他暗地裡和黨人來往密切,尤其是黨人中的代表人物,比如陳蕃和李膺。黨人也樂於和袁紹保持聯系,遇到重大事情時,袁紹還會給他們出謀劃策。黨錮之禍爆發後,陳蕃、李膺幾次偷偷找到袁紹,請求他幫助黨人尋找避難的地方。就是在那個時候,袁紹和曹操認識瞭,兩人結成同盟,共同對抗宦官。

袁紹盡可能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的行動,但沒多久還是被宦官們得到瞭消息,宦官派中常侍趙忠去警告袁紹,要他不要幹預朝政,袁紹裝作不知道發生瞭什麼事,趙忠氣沖沖地回去瞭。

黃巾起義爆發後,漢靈帝迫於無奈,釋放瞭關押在牢中的黨人,要求大傢齊心協力對抗起義軍。大將軍何進早就聽說袁紹是個人才,趁著這個機會,何進邀請袁紹重新回到朝廷,一方面可以維持朝政局面,另一方面,他打算和袁紹聯手鏟除宦官。何進的想法和袁紹不謀而合,兩人很快就成為瞭親密的朋友。

黃巾軍在各地聲勢浩大,宦官專權也愈演愈烈。郎中張鈞看不慣宦官的作為,羅列瞭很多罪行上書給漢靈帝,結果竟被抓進監獄,殘害致死。宦官還掌控著東漢軍事大權,連大將軍何進調兵也要經過他們的允許。

公元189年,漢靈帝重病在身,而當時太子人選一直沒有確定,宦官和大臣們都想趁靈帝立太子的機會把政權爭取到自己手中。靈帝有兩個兒子,何皇後所生的孩子名叫劉辯,王美人所生的孩子名叫劉協,靈帝不喜歡劉辯,覺得他學疏才淺,不能擔當國傢重任,打算把皇位傳給劉協。但中國自古重視嫡出子孫,如果讓側室所生的兒子繼承皇位,大臣們一定會反對。漢靈帝愁眉苦臉不知該怎麼辦,一旁的宦官猜到瞭靈帝的心思,便向靈帝提議把大將軍何進調到外地去平定起義,然後就可以順利地立劉協為太子。然而何進並不上當,他知道宦官是故意要讓自己離開京城,於是何進讓袁紹代替自己出征,粉碎瞭宦官的陰謀。靈帝死後,宦官蹇碩企圖除掉何進,立劉協為皇帝,可是何進早就做瞭準備,蹇碩反而被何進脅迫,隻好支持劉辯登上皇位,史稱漢少帝。袁紹的叔父袁隗和大將軍何進同為輔政大臣。

蹇碩很不甘心,他時刻尋找機會準備除掉何進,卻被何進找瞭個借口關進監獄。袁紹對何進說:“如今朝政掌握在大將軍您手中,您的親信也手握重兵,不如趁此機會把宦官一網打盡,留著他們終是一個禍害。”何進一想,也對,應該把宦官除掉,於是他進宮找何太後商量這件事。何太後卻不同意,因為宦官經常賄賂太後的母親和弟弟,太後害怕宦官會把自己傢人牽扯進去。袁紹得到消息後又去找何進,憤慨地說:“宦官迫害瞭許多忠良之士,沒有誰願意看到他們逍遙自在的樣子,現在他們已經知道瞭我們的計劃,如果不快點決定的話,我們恐怕會有生命危險。”但何太後的傢人在中間阻撓,加上何進猶豫不決,事情一直停滯不前。

看到這種情況,袁紹索性自己行動起來,他鼓動何進把地方軍隊都調來京城,還四處招募士兵,嚇得何太後和宦官驚慌失措。何太後讓宦官出宮躲避,何進本可以把宦官全部斬殺,結果手下留情,讓宦官們跑掉瞭。宦官懷恨在心,使計把何進騙進宮,當著太後的面把他殺死。何進被殺的消息傳出來後,部下們紛紛帶著軍隊朝皇宮趕去為他報仇,很多宦官來不及逃跑,都被當場斬殺。

軍隊沖進來前,有幾個宦官挾持漢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逃出瞭宮,正好遇上並州牧董卓。董卓本來是按照何進的命令帶領軍隊進駐京城,現在看到漢少帝就在眼前,董卓假意熱情迎接漢少帝和陳留王,帶著他們和軍隊來到瞭洛陽。直到後來,人們才知道董卓的真實意圖,他打算挾天子令諸侯,讓天下歸自己所有。

而此時,袁紹和叔父袁隗正在京城大肆捕殺宦官黨羽,連他們的族人也沒有放過,有些男子因為沒有留胡須,也被當作宦官殺死瞭。

漢少帝落入董卓手中,朝廷所有事務都要經過董卓的批準,袁紹和董卓在處理政事時,因為意見不同經常產生沖突。為瞭防止董卓殺害自己,袁紹乘人不備跑到冀州躲瞭起來,不再和朝廷有任何聯系。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