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遷殷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定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從成湯建國到帝辛(紂王)滅亡,共傳十七世三十一王,歷經600多年。這600多年的前300年當中,商五次遷都。東漢張衡在《西京賦》中寫道:“殷人屢遷,前八而後五。”“前八”是指商朝建立之前,商族就曾八次遷徙;而“後五”則是指到湯建立商朝以後,又經歷瞭五次遷都。這五次遷都,在古書《竹書紀年》中均有記載,分別是: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

數千年以前,生產力落後,人類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抵禦自然災害,一旦有洪水泛濫、氣候幹旱等天災襲來,輕則生活環境毀壞殆盡,重則整個群體就此滅亡。為瞭尋找適宜生存的地方,很多部落不得不四處遷移,這也是商族屢次遷徙的原因。但是到瞭商朝建立之後,人類已由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生產力大大發展,為什麼還多次遷都呢?

縱觀商都頻繁遷徙的歷史,時間主要集中在仲丁至盤庚九王期間,《史記·殷本紀》中記載:“自仲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伊尹憑著自己的才能,輔佐瞭商朝五位君主,為商的太平盛世奠定瞭基礎。然而正是因為國傢穩定,百姓安居,天下太平瞭,君主們便覺得可以盡情享受瞭,於是滋生瞭貪圖享樂,奢侈無度的作風。商朝的繼承制度是兄弟享有優先繼承權,沒有兄弟才傳位兒子,因此很多人對王位都虎視眈眈。從仲丁開始,王室子弟為瞭爭奪王位鬥爭加劇,政治動蕩連綿不斷,王室力量日衰,國力減弱,有些小國和少數民族趁機反叛,再加上水澇、幹旱等天災不斷,商王室的統治陷入內外交困的危機中。而對君王來說,這時遷都則是轉嫁危機,擺脫困境的上上之選。商王朝建立後多次遷都,到陽甲即位時,都城已經遷到瞭奄,這時商王室奢侈無度,內部的權力和利益鬥爭日益升級;奴隸主們過著驕奢婬逸的日子,奴隸卻受著殘酷的剝削,很多奴隸不堪忍受紛紛逃亡,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四方諸侯也相繼叛亂,國傢混亂不堪。就在這時,陽甲死瞭,他的弟弟盤庚繼位,從仲丁到盤庚,歷經“九世之亂”,商朝的統治幾乎到瞭崩潰的邊緣。

盤庚,甲骨文作般庚,名旬,祖丁子,陽甲弟,是商湯的第九代孫、商朝的第二十個王。根據《夏商周年表修正》,其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300至公元前1277年,共28年,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國王。盤庚亂世即位,富有憂患意識,他敏銳地看到瞭國傢的混亂,也看到瞭百姓的疾苦,知道長此以往,商朝離滅亡就不遠瞭。為瞭緩和社會矛盾,擺脫政治困境,挽救商王朝的衰亡,盤庚決定放棄已經很繁華的都城奄,選擇一個可以長遠發展的地方重振朝綱。

他派人四處考察,得知當時的北蒙(今河南安陽),雖人煙稀少未經開發,但那裡水土豐美,山有野獸,水有魚蝦,自然條件比地勢低窪的奄更適合做都城,而且遷都到此,還可以抑制貴族的奢侈,緩和階級矛盾,減輕自然災害。於是,盤庚決定遷都到北蒙,借機將各種矛盾一次性肅清。

但盤庚遷都的決定一出,當即遭到大多數貴族的反對。王室和貴族們擔心遷都以後,自己享受的特權就受到削弱,再加上奄熱鬧繁華,他們貪圖安逸,不願搬到荒無人煙的北蒙重頭再來。有些貴族為瞭阻止盤庚,還煽動百姓起來反對,一時間盤庚周圍充斥著反對的聲音。盡管如此,盤庚堅定地相信遷都可以加強鞏固統治地位,因此遷都的決心非常堅定。為瞭動員遷都,他把奴隸主貴族召集起來,做瞭一次重要的訓話,向大傢表明遷都的好處,征引“古我先王”、“恪謹天命”的例子,突出瞭天命的不可違抗,說明遷都合乎天命,以此來平息不滿情緒。奴隸社會的人們很迷信神權,因此盤庚的天命說法是很能爭取人心的。在講話中,他斥責大臣們疏忽職守,沒能使百姓瞭解遷都的深遠用意,以至人心浮動,無端生事;嚴厲訓斥瞭王室貴族們貪圖安逸、不願遷徙的行為,並強硬地表示,如果不服從遷都命令,就會嚴懲不貸。之後,盤庚的語氣又緩和下來,征引古代君臣互相信任,通力合作,而使國富民強的例子,希望臣子們能和他一心,一起度過目前的難關,講話都在情理之中,有很強的說服力,體現瞭一個有遠見卓識、氣魄十足的古代政治傢的風范。

後來,他的演講辭被記錄下來,收進瞭《尚書》中,至今人們常用的“星火燎原”、“有條不紊”等成語還是從他的講話中凝練出來的。盤庚遷都的決心非常堅決,最終勝過瞭反對勢力。在即位的第三年,即公元前1298年,盤庚帶著平民和奴隸,西渡黃河,浩浩蕩蕩地往北蒙搬去,史稱“盤庚遷都”。

後來北蒙改名為殷,因此也稱“盤庚遷殷”。遷都以後,人民到瞭新地方有些不適應,貴族便利用這一點,通過百姓給盤庚壓力,企圖搬回舊都。盤庚強硬地制止瞭這種做法,並著手在新都整頓商朝的政治,他自覺吸收先王“古我先後,罔不惟民之承保”的治國經驗,認為想要受到人民的擁護,就要懂得與人民同甘共苦,因此他很註重體恤民情,推行的政策都比較開明,選用官吏也從人民的角度考慮,隻任用那些愛護民眾之人,要求官吏們永懷一顆愛民之心,同時還要求貴戚親族們摒棄私心,施惠於民。很快,殷就發展得十分繁榮,成瞭政治經濟的中心。

《史記·殷本紀》記載,都城遷到殷之後,盤庚“行湯之政”,恢復瞭“百姓由寧”、“諸侯來朝”的盛況,徹底扭轉瞭“九世之亂”造成的混亂,出現瞭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富足繁榮的局面,衰落的商朝從此復興瞭。

盤庚作為一代商王,以其深謀遠慮,完成瞭遷都的盛舉,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瞭基礎,被稱為“中興”之主。遷殷之前,商曾數次遷居,但自從盤庚遷殷之後,直到商朝滅亡的270多年裡,商朝的都城一直在殷,因此商朝又稱殷朝,或稱殷商。由此可見,盤庚力排眾議,遷都至殷的決策非常英明。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