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有功,深得民心,接替舜當上瞭部落聯盟的首領,這時氏族社會已經發展到晚期。隨著生產力發展,人們生產的物品不止可以維持生計,還有瞭剩餘。氏族部落的首領們就利用自己的職權,將剩餘產品變成私有財產,從而出現瞭私有制。部落首領積攢瞭大量的社會財富,從而變成瞭貴族。隨著剩餘產品的增加,各部落為瞭搶奪社會財富,經常會爆發戰爭。戰爭中的俘虜不再被殺掉,而是被抓回來,變成貴族的私有財產——奴隸,漸漸地就形成瞭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氏族社會處在瞭崩潰的邊緣。
禹自己就是一個大貴族,他在世時,擁有奴隸千百,牛羊無數,他的傢族已是顯赫無比的貴族。據說,禹年老時曾經到東方視察,並在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一帶)召集個部落首領,來應召而來的首領,有“萬國”之多,並且首領們都是執玉帛而來的。有個防風氏部落的首領,沒有前來。禹覺得是那是對自己的大不敬,於是下令把防風氏斬瞭。由此可見,禹後期已經不隻是部落聯盟的首領,而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國王瞭。
禹年老時,也曾像堯舜那樣按照禪讓的制度,選定協助他治水的伯益做繼承人。但是,伯益死得早,加上禹所在的夏部落有很多勢力強大的貴族,禹過世後,他們就擁戴禹的兒子啟繼承瞭禹的位置。自此氏族社會的禪讓制正式被廢除,“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進入“天下為傢”傢天下。
啟用自己部落的名稱夏命名他建立的王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出現瞭。不過,嚴格說來,禹才是夏朝開國之君,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創建者。
夏朝建立之初政權並不穩固,啟召集、宴請各個部落的首領,想讓他們認可自己建立的王朝。但是,各部落首領仍信守公行天下的古制,認為領袖是能人居之,啟的做法根本就是把天下當成自己傢的,因此都很不滿。其中,有扈氏的部落首領還拒不參加宴席。啟勃然大怒,發兵討伐有扈氏部落。雙方在甘這個地方展開激戰,結果有扈氏戰敗,全族被滅。這一戰也大大震懾瞭其他的部落首領,他們不敢再有異議,表示願意臣服於夏。
啟封各部落首領為自己所在部落的國君,封他們的國傢為侯國,這些侯國受夏朝統領,並以夏為尊,每年都要向夏進貢牛羊糧食和奴隸。這樣一來就建立瞭一種強制性的國傢制度,夏王朝的地位得到瞭鞏固。
奴隸社會之初,雖然一部分人脫離的勞動,但在奴隸主的強迫下,奴隸們得以集中勞動,生產力反而提高瞭,很快,夏王朝就出現瞭繁榮的局面。四方臣服,社會安定,啟漸漸變得驕奢婬逸,終日享樂,不理政事,在位十年就死瞭。啟死後,他的五個兒子都想繼位,王室內部展開瞭奪權大戰。經過激烈的角逐,啟的兒子太康勝出,最終成為新的統治者。太康即位後,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為所欲為瞭,同樣置國傢大事於不顧,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整日田獵無度,而且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夏內部的奪權鬥爭已經使得政事廢弛,太康還不思進取,荒婬無度,漸漸地朝臣失望,百姓離心。
這時,黃河下遊有個東夷族部落名叫有窮氏,首領後羿是個野心勃勃的人。這個部落的祖先羿是力大無比的神箭手。傳說,遠古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他們都是天帝的兒子,它們輪流值班,每人出來一天,因此人們看到的隻有一個太陽。可是有一天,十個太陽頑皮,同時出現在天空上。瞬間,大地上的莊稼動物都被烤死瞭,江河湖海也都幹涸瞭。天帝派羿去教訓這十個孩子,羿挽弓搭箭連發九箭,射下瞭九個太陽,馬上天降甘露,一切又都恢復正常。
太康的昏庸使其他諸侯奪權篡位有瞭可乘之機,後羿見太康昏庸無度,引起瞭諸多不滿,便覺得有機可乘,伺機取而代之。
一天,太康帶著眾親信去洛水北岸遊獵,一去就是一百多天,這期間對政事不聞不問。後羿知道這個消息後,暗自高興,覺得這是個好時機,於是興兵占領瞭夏的都城安邑,並帶軍隊駐守洛水南岸。太康玩得盡興瞭打算回去,走到洛水岸邊時,發現南岸重兵集結,一下子慌瞭神,趕緊派人去問怎麼回事。他的探子帶回消息說,是後羿帶著軍隊以“伐無道”之名,來驅逐他瞭。各部落首領對太康早有不滿,再加上對後羿的軍隊有所忌憚,因此沒人前來勤王。這下太康有傢歸不得,悔不當初,在北岸過起瞭流亡生活,這就是歷史上的“太康失國”。太康在外流亡27年,後病死於陽夏。
後羿驅逐瞭太康,但仍不敢自立為王,便擁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王,想自己掌握實權,讓仲康當傀儡。仲康不甘心任人擺佈,謀劃削弱後羿的力量,奪回大權,結果事情敗露,被後羿軟禁起來,後來抑鬱成疾,終於病死。
仲康死後,本應由他的兒子相即位,但相還年幼,後羿幹脆把相趕走,自己坐到瞭王位上,夏王朝就此易主。夏朝開啟“傢天下”的局面,剛傳瞭兩代君王,大權就落入瞭外姓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