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構木為巢的故事

有巢氏是遠古傳說中發明巢居的人,也稱“大巢氏”。

遠古時期,野獸多,人類少,人們居無定所,經常受到禽獸的攻擊,時時刻刻都活在喪命的恐懼中。人們看到有的動物是住在山洞裡的,就學起瞭它們的樣子,居住在山洞中,以躲避風雨和野獸的襲擊。

可是,山洞潮濕陰冷,並且時不時還是會受到野獸的侵襲。就在這時,一位聖人出現瞭,傳說他出生於九嶷山以南的蒼梧,曾遊歷仙山,受到仙人的點化,因此聰明智慧非常人能比。他看到鳥兒的巢都築在樹上,這樣既可以遮風擋雨,又能遠離野獸的威脅,實在很聰明。受此啟發,他選瞭一棵高大的樹,用樹枝和藤條在樹上建瞭一座房子。這座房子被樹木的枝葉遮擋著,刮風下雨都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因為位置很高,野獸都夠不著,因此不必擔心安全的問題。其他的人看到後,都非常高興,紛紛向他學習,在樹上建起瞭房子。

從此,人們白天采集植物的種子和野果,晚上棲居在樹上,再也不必擔心突然受到野獸的侵襲瞭。巢居的發明讓人們可以不用擔驚受怕地過日子瞭,人們為瞭表達對它的發明者的感激之意,於是推舉他為部落的領袖,並尊稱他為有巢氏。有巢氏當瞭部落的領袖後,積極為大傢做好事,因此贏得瞭很高的贊譽,很快便名揚天下。其他部落的人認為他德才兼備,便一致推選他為部落總首領,並尊稱他為“巢皇”。因此民間傳說中有種說法,認為有巢氏是上古聖人“三皇”之一。

當然,帶領先民築巢為室,使人民能得以安居,有瞭傢園,是巢氏最大的功績。先秦古籍中,關於有巢氏是這樣記載的:“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韓非子·五蠹》)

“有巢氏”這個稱號是後世之人依據傳說追贈給第一個在樹上建房子的人的,是傳說中的人物,是後人虛擬出來的。從這個樸素的名號來看,他已經不是一位神通廣大的神,而是一位創造瞭歷史的普通人。實際上,有巢氏代表的是人類發展中從穴居到巢居的一個階段,標志著原始社會的進步,但它更大的意義在於代表瞭先民們為瞭生存堅持鬥爭的光榮歷史進程。

從穴居發展到巢居使人類文明向前邁進瞭一大步。有巢氏生活在遙遠的新石器時代。此時,人類社會已發展到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居住形式的變化,帶動瞭人類婚姻形式的改變。人們不再群居在山洞中,避免瞭近親通婚,漸漸地,同一氏族內部也禁止通婚,不管是男女都要在自己氏族之外挑選婚配對象。這種族外婚顯然要比血緣婚進步得多。在中華文明史上,正是有巢氏帶著先民邁出瞭區別於動物的又一步。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