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行

【上留田行】原文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

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

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

借問誰傢地,埋沒蒿裡塋。

古老向餘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舉銘旌。

一鳥死,百鳥鳴。一獸走,百獸驚。

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

孤竹延陵,讓國揚名。

高風緬邈,頹波激清。

尺佈之謠,塞耳不能聽。

【上留田行】譯文

譯文

走到上留田這個地方,看到一處新土墳孤零零地佇立在野外,其他地方早已青草漫漫,唯獨這座墳塚上春草還未長出。一陣風刮過淒涼的曠野,墳旁楊樹上的葉子嘩嘩作響,像是有人在傷心地哭泣。這是誰傢的墳墓,埋沒在這荒涼的地方,無人灑掃?經當地的老人介紹才知道這裡埋葬的是田氏,他英年早逝,哥哥置之不理,連他的屍首都不肯埋葬,當地人隻好把他埋在這裡,在墳旁按照習俗插上瞭旌幡。我感慨萬分,連一隻鳥死瞭,其他的鳥都會哀鳴不止,一隻野獸走瞭,其他的野獸都惶惶不安。鳥獸尚知為死去的同類哀鳴,沒有思維的花草樹木也是如此,何況骨肉兄弟?本是同宗同類,骨肉相連,為什麼要像參商二星一樣,你爭我鬥,彼此不相容呢?伯夷、叔齊與延陵季子推位讓國,人傢兄弟情深,美譽名揚天下,相比之下不感到羞愧嗎?看來淳樸的社會風氣已經遙遠瞭,衰頹的世風泛濫開來,江河日下,昔日街頭諷刺兄弟之事的歌謠,人們都充耳不聞瞭。

註釋

①崢嶸:高峻的樣子。

②蓬科:同“蓬顆”,土墳上長滿的荒草。

③銘旌:古時豎在靈柩前標有死者官銜和姓名的旗幡。

④桓山:在今江蘇省銅山縣東北。

⑤參商:參星與商星。

⑥延陵:指的是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季札。

【上留田行】賞析

上留田,古地名。後亦為樂府曲名。晉崔豹《古今註·音樂》:“上留田,地名也。其地人有父母死,兄不字其孤弟者,鄰人為其弟作悲歌,以諷其兄,故曰《上留田》。”李白詩中“弟死兄不葬”、“他人舉銘旌”之事與前人的記載有所不同,可能詩人在現實中目擊類似之事,有感而發,故作《上留田行》以諷刺當時之事。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