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幹行·妾發初覆額

【長幹行·妾發初覆額】原文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猿 一作:鳴)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傢。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長幹行·妾發初覆額】譯文

譯文

我的頭發剛剛蓋過額頭,在門前折花做遊戲。你騎著竹馬過來,把弄著青梅,繞著床相互追逐。我們同在長幹裡居住,兩個人從小都沒什麼猜忌。十四歲時嫁給你作妻子,害羞得沒有露出過笑臉。低著頭對著墻壁的暗處,一再呼喚也不敢回頭。十五歲才舒展眉頭,願意永遠和你在一起。常抱著至死不渝的信念,怎麼能想到會走上望夫臺。十六歲時你離傢遠行,要去瞿塘峽灩澦堆。五月水漲時,灩澦堆不可相觸,兩岸猿猴的啼叫聲傳到天上。門前是你離傢時徘徊的足跡,漸漸地長滿瞭綠苔。綠苔太厚,不好清掃,樹葉飄落,秋天早早來到。八月裡,黃色的蝴碟飛舞,雙雙飛到西園草地上。看到這種情景我很傷心,因而憂愁容顏衰老。無論什麼時候你想下三巴回傢,請預先把傢書捎給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遙遠,一直走到長風沙。

註釋

⑴長幹行:屬樂府《雜曲歌辭》調名。下篇一作張潮。黃庭堅作李益詩。

⑵長幹裡:在今南京市,當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長幹曲》多抒發船傢女子的感情。

⑶抱柱信:曲出《莊子·盜蹠篇》,寫尾生與一女子相約於橋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漲水,尾生守信而不肯離去,抱著柱子被水淹死。

⑷灩澦堆:三峽之一瞿塘峽峽口的一塊大礁石,農歷五月漲水沒礁,船隻易觸礁翻沉。

⑸天上哀:哀一作“鳴”。

⑹遲行跡:遲一作“舊”。

⑺生綠苔:綠一作“蒼”。

⑻長風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慶市的長江邊上,距南京約700裡。

【長幹行·妾發初覆額】賞析

詩人李白寫過許多反映婦女生活的作品,《長幹行》就是其中傑出的詩篇。

長幹是地名,在今江蘇南京。樂府舊題有《長幹曲》,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二載有古辭一首,五言四句,寫一位少女駕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與李白同時的崔顥有《長幹曲》,崔國輔有《小長幹曲》,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樂府體,所描繪的都是長江中下遊一帶男女青年的生活場景。這些詩歌內容都較簡單。李白《長幹行》的篇幅加長瞭,內容也比較豐富。它以一位居住在長幹裡的商婦自述的口氣,敘述瞭她的愛情生活,傾吐瞭對於遠方丈夫的殷切思念。它塑造瞭一個具有豐富深摯的情感的少婦形象,具有動人的藝術力量。

這首詩對商婦的各個生活階段,通過生動具體的生活側面的描繪,在讀者面前展開瞭一幅幅鮮明生動的畫面。詩人通過運用形象,進行典型的概括,開頭的六句,婉若一組民間孩童嬉戲的風情畫卷。“十四為君婦”以下八句,又通過心裡描寫生動細膩地描繪瞭小新娘出嫁後的新婚生活。在接下來的詩句中,更以濃重的筆墨描寫閨中少婦的離別愁緒,詩情到此形成瞭鮮明轉折。“門前遲行跡”以下八句,通過節氣變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寫,將一個思念遠行丈夫的少婦形象,鮮明地躍然於紙上。最後兩句則透露瞭李白特有的浪漫主義色彩。這闋詩的不少細節描寫是很突出而富於藝術效果的。如“妾發初覆額”以下幾句,寫男女兒童天真無邪的遊戲動作,活潑可愛。“青梅竹馬”成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又如“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寫女子初結婚時的羞怯,非常細膩真切。詩人註意到表現女子不同階段心理狀態的變化,而沒有作簡單化的處理。再如“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八月胡蝶黃,雙飛西園草”,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展示瞭思婦內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動,深刻動人。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