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講維新副貢失蒙館 作冶遊公子出學堂
話說殷必佑好容易熬來熬去,熬到重陽之後,打聽得放榜的日子是在二十四晚上。一面托南京的朋友,要是中瞭預先給個信;一面又關照自己傢裡,二十四晚上不要關門睡覺。諸事已妥,才略略把心放下。
到瞭二十四這日,便把他急的如熱鍋上螞蟻一般,在書房中踱來踱去。有時想著文章內哪句少意義,哪句欠功夫,便心灰意冷,就流下淚來;有時想著文章內哪句極精神,哪句頂光彩,便興高采烈,哈哈大笑起來。學生們看見先生又是哭又是笑,弄得絲毫不懂。這晚東傢又備出四碗菜來:一碗是炒蜆肉,一碗是炒雞蛋,一碗是燴銀魚,一碗是燒豬肝,另外一壺酒。
小廝捧將出來說“這是東傢預備著給先生等榜的。”殷必佑自從到館之後,每天豆腐青菜,把他鬧得慌瞭,今兒看見這四碗菜、一壺酒,猶如天上落下來的寶貝一般。當下一個人自斟自欽,吃得有些醺醺瞭,才把飯來吃。吃罷瞭飯,一頭倒在床上便睡著瞭。直到大天白亮,方才驚醒,依舊杳無消息,知道舉人漂瞭,便嘆瞭一口氣,一步一步挨出城來瞭,雇瞭一隻舟冒舟冒船,徑回諫璧。在船裡看見夕陽紅樹,沙鳥風帆,無窮秋色,也解不脫他心裡的牢騷。不到兩個時辰,搖進瞭一個小小村莊,這就是諫壁瞭。
他傢中,父親拄著拐杖,在門前和雇著的長工說話。旁邊立著兩三個鄰舍,像是等他似的。見瞭他,齊說道:“回來瞭!
回來瞭!”殷必佑忙問:“你們為什麼這樣亂嘈嘈的?”他父親道:“今兒一早,學裡的門鬥到傢裡來,說你中瞭一名副榜,鬧著要多少錢,多少錢。我們不肯,他把囤裡米也挑去瞭,圈裡的豬也捉去瞭,像強盜一般兇狠!如今不得主意,等你回來,和他理論。”殷必佑聽瞭,半憂半喜。憂的是中雖中瞭,卻不是整個兒,將來若要求取功名,還要上南京鄉試,不過省瞭歲科兩考;喜的是這麼一下,勝於名落孫山。他平常把做官念頭橫在胸中,捐局章程看得爛熟,將來由副貢底子,或是加個知縣,是可以免人保舉一筆錢的。當下開言對他父親道:“這都是小人之見,父親不必生氣。”一面說,一面引他父親進去,並讓幾個鄰舍坐下吃茶。長工自去開發船錢。
殷必佑剛到堂中,看見報單高高貼起,是:“捷報貴府少老爺殷必佑,江南鄉試中式第二名副元。”又不覺鼓起幾分興致來。又一會,裡正團董得瞭信息,趕來賀喜。剛才那幾個鄰舍,也各從傢裡回來,帶瞭幾升炒米和幾十個歡喜團,與他賀喜。殷必佑的父親是個土財主,除瞭耕種刨鋤之外,其餘絲毫不懂;早上為著學裡門鬥挑瞭他的米,捉瞭他的豬,心上十分著腦。現在看見裡正團董都老封翁長、老封翁短的奉承他,才知兒子這副榜有些用處。轉念一想,把一腔怒氣,都化在爪哇國去瞭。
過瞭幾日,殷必佑也得出門去拜老師,會同年,做那些故事。東傢那裡明年既連瞭館地,又加瞭束修,更喜之不荊眼巴巴到下科去再中他一個整個兒的。誰知那年皇上傢裡下詔維新,把八股一齊廢去,另換瞭什麼策論,還有叫作《四書五經》義的。殷必佑聽瞭,賽如打瞭一個悶雷,心裡想:“這策論,書院小課也常常問的。倒是這四書五經義,自己敢具結,不知它是件什麼東西!”無可奈何,請教別人,別人亦隻能略舉大凡,不能窮原竟委。這個時候,鎮江的風氣漸漸開通,就如黑暗裡得瞭一線光明,然尚不能十分透徹。有幾個念書的,立瞭一個閱報閱書會,把上海出的各種報紙,譯的各種書籍,一種一種的買齊瞭,放在社裡,聽憑人傢翻看,借以啟發愚蒙。殷必佑的東傢本做錢莊生意,在上海立有字號。殷必佑特地托東傢,叫人在上海另外買幾種好的報,幾種好的書,以便簡練揣摹,學戰國時候蘇秦的樣子。
真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殷必佑在這上用功瞭半年,心裡也有些明白瞭,懂得有什麼二千年歷史、五大洲全球那些字面。有時與人談論,便要舉其一二,誇耀於他。比他下一肩的那些秀才們,便送瞭他一個外號,叫“維新黨”。殷必佑想道:“維新黨三字是個好名目,我不妨擔在身上。”自此,人傢叫他做維新黨,他亦自居為維新黨,動不動說人守舊,說人頑固。
人傢如何答應他呢?自然而然要鬧出口舌來。鎮江城裡,有兩個發科發甲的老前輩,聽瞭便不自在,說:“殷傢小子偶爾僥幸中瞭一名副榜,不想巴圖上進,卻學這種口頭禪來嚇人傢,想來不是個安分的!”他東傢聽瞭,便透個風給殷必佑,叫他以後斂跡些。殷必佑大為不然,立時辭瞭館地,到傢收拾收拾,帶瞭盤纏,要到上海學堂裡去念書,竭力做他的國民事業。他父親也攔阻他不住,隻好聽其自然。
原來那時候,上海地方幾幾乎做瞭維新黨的巢穴:有本錢有本事的辦報,沒本錢有本事的譯書,沒本錢沒本事的,全靠帶著維新黨的幌子,到處煽騙;弄著幾文的,便高車駟馬,闊得發昏;弄不瞭幾文的,便篳路藍縷,窮的淌屎。他們自己跟自己起瞭一個名目,叫做“運動員”。有人說過:一個上海,一個北京,是兩座大爐,無論什麼人進去瞭,都得化成一堆。
殷必佑這個維新黨,既無本領,又無眼光,到瞭上海,如何能夠立得穩呢?自然是隨波逐流的瞭。先到一個什麼學堂裡去投考,投考取瞭,搬瞭鋪蓋進去念書。上半天念的西文,下半天念的是中文。吃虧一樣,殷必佑是鎮江口氣,讀珀拉瑪不能圓轉自如,自己心上十分著急。遲之又久,聽聽自己,聽聽別人,漸漸的一模一樣,方才罷瞭。學堂裡的規矩,除掉念西文念中文之外,另外有一兩個時辰,叫他們退到自修室裡,做別樣的功夫。列公要曉得,自修室就是自己的房間,名為做別樣功夫,其實叫他們歇息歇息。有幾個好動不好靜的,便你跑進我的自修室,我跑進你的自修室:有品行的,不過談天說地;沒品行的,三個一群,四個一簇的,講嫖賭吃著的經絡,講得絲絲入扣,井井有條。殷必佑是沒有見地世面的人,聽瞭心癢難熬,想出去小試其技。無奈這學堂除掉禮拜日可以聽憑學生出入,其餘日子門口稽察極嚴。殷必佑隻得禮拜日這個空兒,約瞭幾個同窗,上上茶館,看看馬路上的車水馬龍光景,已覺得心曠神怡。晚上回到學堂,不免遐想。
有天禮拜,一個同窗的姓單名幼仁,卻是個世傢子弟。他父親是個實缺道臺,因見他在任上鬧得煙霧塵天,恐怕於自己聲名有礙,故此打發他到上海學堂裡念念西文,趁此可以攔住他的身子。誰知這位單幼仁是大爺脾氣,不曾進學堂的時候,住在棧房裡,便終日在窯子人傢廝混;及至進瞭學堂之便,卻似飛鳥入籠,常常要溜著出來,做那偷雞摸狗的事體。學堂總辦因與他父親是會榜同年,想要開除他怕於他父親面上不甚光彩,因此隻好睜著一隻眼,閉著一隻眼,任他胡行亂走。他不曉得幾時又和殷必佑說得入港,彼此投機。這天悄悄約瞭殷必佑同去吃花酒。殷必佑喜的心花怒放,把傢裡帶出來的大呢小袖對襟馬褂、二藍線縐棉袍一齊穿上,跟著單幼仁搖搖擺擺出瞭學堂門,徑奔四馬路而來。
到瞭一條弄堂裡,殷必佑抬頭觀看,許多密密層層的都是金字招牌。殷必佑肚裡疑心:“這裡面不要是我們舊東傢說過的那些票號吧?”轉眼之間,單幼仁忽然不見瞭,殷必佑大驚失色。定睛一看,原來在那邊等著他呢。於是兩人尋到一傢,拾級登樓。早有人在扶梯口侍候著。看見單幼仁便嘻嘻哈哈的拉將進去。殷必佑踅在後面。進瞭房間,早有倌人過來招呼坐下。殷必佑雖是老外,然而聽見那些同窗講過什麼規矩、什麼規矩,又虧得他虛心好問,所以各事爛熟於心。不過臉上禁不起一陣熱烘烘,登時紅瞭。當下單幼仁提筆寫成條子,吩咐分頭請客。不多一會,殷必佑耳輪中聽見橐橐之聲,一個人闖然而入,穿著一件佈長衫,下邊黑襪皮鞋,頭上戴著一頂外國帽子,又寬又大,如覆盆一樣。殷必佑識得這叫做拿破侖帽,心中暗暗稀奇。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