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老書生換名應鄉試 大管帶戴鏡打洋槍

卻說元和知縣伏在公案上睡著,被一個道士驚醒,抬頭一看,才知道公案已經被燒,趕忙站起身來,早經兩個當差的,扶到另一間房屋去瞭。這裡眾人把餘火救熄,收拾停當,再請知縣收案犯審訊。那知縣問瞭兩三句,依舊和昨天一樣,先問尊姓大名,才請教籍貫的,引得滿堂的人,同聲大笑。那知縣登時沉下臉色,把那些差役人等,罵得個狗血噴頭,擲下簽子,每人打瞭五十大板。然後漸漸的息怒,向冷鏡微上下打量一番,跳下案來,仔細的一看,詫異道:“你這面貌很像本縣的一位表兄。俺表兄叫做冷竹江,你知道不知道呢?”冷鏡微道:“小侄年幼,從沒見過表叔,那竹江便是小侄的父親。但不知表叔是哪房的親戚?”那知縣聽得是冷竹江的兒子,也不顧那死人的案件,作如何瞭結,忙叫另備一輛官轎,把冷鏡微一直抬到衙門裡面,進瞭上房,和太太相見。冷鏡微看那太太時,認得是席傢的表姑母,名叫畹蘭,自幼工時善書,嫁在探花第濮府上的。這知縣名叫濮心壺,和竹江是姨表弟兄,十七歲便點的三甲翰林,離著傢鄉,已經二十多年,自然和冷鏡微彼此不識。當下席碗蘭問起冷鏡微因何遠出,在哪裡和濮心壺業已相見。冷鏡微便從頭至尾,詳細的告與席碗蘭。席碗蘭著急道:“既然還有重案在身,雖說王處士是自盡人命,也要好好的安排,才是道理。”說著便著人去請刑名師爺。那刑名師爺,原系席畹蘭的堂弟,名叫席肖吟,在戲園裡結識瞭一位像姑,已是五六日沒到衙門,請瞭半天,才到瞭上房。席畹蘭不免埋怨瞭幾句,再把這事說出。席肖吟大驚失色,打算瞭一番,說這事隻要胡胡塗塗,叫地保收屍便瞭。濮心壺點一點頭,吩咐差人如法炮制。湊巧王處士又沒有苦主,過瞭幾天,倒也平安無事。濮心壺鎮日裡,隻和冷鏡微賦詩飲酒,異常得意。

那日正在荷花亭上,倚著欄桿,填一首《唐多令》的曲子。

還差兩句,嘴裡咬著指頭,推敲那字面的穩不穩,氣味的高不高,音韻的響不響,忽然當差的送來一張名片。溜心壺無心觀看,拿在手裡,一面想著詞,一面便把那名片信手摩挲,撕得個七零八碎。詞填好瞭,高高的讀瞭好幾遍,給冷鏡微瞧,又把冷鏡微的那首詞,接在手裡,搖著頭,摩著手,大聲贊道:“英雄出少年,我輩是不中用的瞭。”贊聲未瞭,袖子一拂,把桌上的一塊秋葉式的紫端硯,落在石上,打成個三五六片,跺著腳罵那當差的不小心。當差的不敢多言,忙把打碎的硯臺,收拾過瞭。濮心壺鬥然記起送名片的事,問是哪人的名片,當差的道:“上面像煞是個令,那字的筆畫太多,小的卻不認識呢。”濮心壺便在桌子上,尋那撕碎的字紙,拼瞭半晌,上面似乎有個兩點水的邊旁。下面似乎有個三點水的邊旁,冷鏡微在旁瞧見,不覺失驚道:“這個莫非就是傢嚴,到此何幹?”

膜心壺道:“令尊大人和我進學時同案,是個雙名,叫做臯蘭的,這個既是單名,又是水字旁,怎會是令尊呢?”冷鏡微道:“傢嚴的原名確是上臯下蘭,後來表叔點瞭翰林,同鄉裡許多朋友,孝廉的孝廉瞭,鼎甲的鼎甲瞭,獨有傢嚴下瞭五六次的場,這回摩的方望溪也不中。那回摩的管-山也不中,傢嚴倒也沒有什麼,單有傢嚴的一位老夫子,徐炳焜先生反替傢嚴發急,說他自己當初功名也是這般的蹭蹬,因為八字上的五行缺瞭火,改瞭這炳焜兩個字,當年就中瞭經魁。傢嚴的八字,據著陰陽傢算起,五行上是缺的一個水。他便硬勸傢嚴,改瞭一個大海回瀾的瀾字。”暇心壺道:“原來如此,令尊這字改著幾年瞭?”冷鏡微道:“改著三年瞭,一次遇著正科,弄瞭一個堂備,一次遇著恩科,本來已經中定瞭,被填榜的那天抽出去,弄成一個堂抽。”濮心壺聽到這裡,想著文字無靈的上面,不禁放聲大哭,嗚咽說道:“令尊和我是同窗至好,他的文章,確是個名傢手筆,並且他幼年的時刻就老成得非常,連那前輩的一班理學先生,都說道不如他的,什麼《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的《陰騭文》,時常放在案頭。又把紅黑豆記瞭三四年的功過格都是我親眼瞧見的,怎麼還這樣的文章憎命呢?”哭罷便問那當差的道:“冷老爺現在哪裡?快快的請他進來。”當差的道:“去的多時瞭,他公館聽說打在船上,靠在胥門腳下呢。”冷鏡微聽他父親的船,泊在胥門,立刻便要去看他父親,濮心壺自然也陪著同去。到瞭船頭,隻見冷竹江兩眼腫得核桃似的,不及寒暄,便拉住鏡微的手,牙齒顫得嚼豆一般的,說道:“你是人呢,是魂靈呢?”冷鏡微摸不著頭腦,跪下來答道:“爹爹為何這般說?兒子的身體是絲毫無恙的,怎樣說是魂靈?”竹江道:“我的兒,你還活在世上,沒有正法麼?”

因向艙後大聲喊道:“阿三,你說少爺為瞭人命重案,被知縣大老爺抬進衙門,已經就地正法,這話是從何說起呢?”喊瞭半晌,不見答應。忽見傢丁回復,說阿三一見少爺上瞭船,嚇得魂飛魄散,登時暈瞭過去,還未蘇醒。再問鏡微時,原來鏡微的年紀小,各事都不知道照應,一進衙門,終日的咬文嚼字,十分有趣,把自己的船和跟來的阿三兜在腦後,全然不覺瞭。

那邊阿三因見鏡微去瞭,不見回來,找瞭兩天,在殺人場上,看見掛著幾個人頭,內中有個少年的面目,很有幾分像他的鏡微少爺,所以趕回杭州,報瞭信給他的老爺。幸虧太太回瞭母傢,沒有同著出來。大傢驚定瞭,船夫和傢丁一個個都上前道喜。濮心壺生平是不知道寒暄的,見瞭冷竹江的面,不問什麼別樣的長短,便放下臉來,責備道:“竹兄,你在傢鄉,難道傢鄉的名土,都不知道麼?王伯通處士,是幾百年來第一等人物,你在咫尺之地,怎不和他結交?他著的一部《性理真詮》,便是朱子復生,算來也沒他的精細,你為何卻全不拜讀?”冷竹江受他這一番的責備,便道:“什麼王伯通?莫非是做鳳池書院的山長麼?他那《性理真詮》,我雖然沒有瞧見,但是據人談起,不過是把《宋儒學案》《明儒學案》,東抄西襲的集成瞭一大本。心兄是從哪處瞧見的呢?”濮心壺聽他一番的批駁,兩眼一呆,生平隻讀著四書五經,看瞭幾十篇八銘塾鈔的文章,就中的舉人進士,哪裡知道世界上有什麼《宋儒學案》、《明儒學案》。隻當是冷竹江欺他,起身說道:“我前次在玄妙觀裡看瞭一夜,才看完的,肚皮裡也不知添得瞭幾千萬股的文章,可惜沒有工夫寫出來,給竹兄瞧瞧。竹兄不信,但到玄妙觀一看,便知明白瞭。”

冷竹江本想到玄妙觀配一隻古銅花瓶,便坐著轎子同濮心壺及兒子鏡微齊到玄妙觀,問那《性理真詮》的消息。曉得已被火燒,化作一陣陣的黑蝴蝶飛去瞭,濮心壺不勝太息。冷竹江看那粉壁上的紅字,詫異道:“這是哪個做的諱文?王處士書院宿娼的事,難道是被人陷害的麼?”冷鏡微便把自己托名碧虛道人的緣故,告知他父親。大傢嘆息瞭一回。轉到古董攤上買瞭一隻花瓶,隻見古董攤的左角,掛瞭一個白竹佈的招紙,上面寫的是天下第一窮。三人近前一望,卻是另一個折字攤,但是攤子上卻堆著許多書籍,都是被火燒毀的。冷竹江信手翻得幾部,一部是《泰西通史輯要》,一部是《西伯利亞沿革考》,一部是《意大利立國始末記》,總共十七八本的光景。竹江拿在手裡,問店主人的價錢,那店主人身上著的是短衣,年紀五十左右,長得一把五縷長須,豐神不俗,氣籲籲的指那攤上的書,長嘆一聲道:“可惜這些書,都付之咸陽一炷瞭。客人要這三部書麼?每本五分洋錢,十八本隻消九角洋錢。”竹江付瞭書價,問這書是哪裡販的。店主人把兩眼向竹江盯瞭一下,捋著長須道:“客人你問這書的來歷麼?可惜這些書,都是壞在一班先生兵手裡的呀。”竹江聽得奇怪,便問什麼叫做先生兵?店主人道:“在下原系金壇城裡的舊傢,傢內有個書樓,叫做百萬卷書樓。那年金壇一帶,有些某匪和一班的安清道友,在沿城各鎮,打劫瞭無數人傢。知縣官嚇慌瞭,早已帶印脫逃。

督標營裡,撥來五多的洋槍隊,進城把守。這些梟匪看是督標,不敢怠慢,整整的平靜瞭兩個月。忽然那日有個匪首,綽號李天王的,騎著一匹烏雛快馬,向四城門外兜著一個圈子,袖子裡拿出一個胡哨,嘩喇喇的吹瞭三五聲,聚齊瞭二三百號人馬,又從袖裡掏出一枝令旗來,左右的招揚一番,道:『弟兄們大著膽兒進城去,城上都是先生兵,一個個都是秀才模樣,怕他什麼?』那些人馬,聽瞭這個號令,便不管什麼紅夷大炮,和那營裡的新式快槍,蜂擁前進。守城兵士,見得這個勢頭,才慢慢的擂起鼓來,早被轟進城的果匪殺得個屍山血海,把營裡的管帶,生擒活捉去瞭。提到縣堂,李天王喝令跪下,問他的履歷,他說原是黃岡縣的秀才,跟著一位陸軍門,到四川打什麼土匪。土匪打平瞭,保舉瞭一個記名的遊擊。現在陸軍門高升瞭提督,才把俺派瞭這個缺的。李天王聽他是秀才做的帶兵官,拍案大怒,罵道:『士農工商各安本業,你既然是秀才,為何這樣的不守本份,帶起兵來,拿著人傢的性命,供著自己的玩耍呢?難道你這臃腫不靈的骨頭,還曉得兵械,識得兵勢,有什麼大的本領麼?”那管帶經著這一問,頭早低瞭下去,不敢則聲。李天王越發的怒氣勃勃,逼著他供。那管帶道:『在下雖然不曉兵械,不識兵勢,倘然放槍打把,卻倒還有一技之長。』李天王聽他會打把子,吩咐兩個唆哆,就把知縣堂上的兩塊德政牌,搬到縣直街的前面立好,拔著一枝洋槍,交給瞭那管帶。那管帶從靴筒裡掏出一副近視眼鏡來,戴在臉上。果然絕好的準頭,連放三槍,都中在核心。李天王拍掌笑道:『你這廝有這樣本領,毫不長進,不到我們忠義堂上做夥計,卻要投到那紅頂子綠頂子的跟前,討一個先生兵的差使,管帶這些沒手沒腳的先生兵。論起俺忠義堂的法律,就派凌遲處死。

但是你是秀才,剮瞭秀才的肉,是異樣的酸臊,下不得俺弟兄們的咽,充不得俺弟兄們的饑。倘如赦瞭你,你又要去蒼蠅充狗,帶三五百號的先生兵,在世上騷擾。於今卻有個兩全之計,留你一隻眼睛,好去看文章,留你一隻右手,好去寫幾個不尬不尷的字,批幾篇不痛不癢的批語,到三傢村上,日騙三餐,夜騙一宿,你道是願不願?』說著早被噗哮兵如法處治瞭。便向大傢小戶,到處搜括,可巧搜括到俺們傢裡,沒有銀錢,單有這一樓子的書。李天王忿氣不過,便道:『留下這個種子,將來世界上還要添出無數的先生兵來,不如早些結果罷瞭。』可憐俺這攤上的幾本殘書,都是虎口餘生,吃盡瞭先生兵的大苦瞭,怎不叫人發指呢?”三人正在聽得出神,隻見衙門裡的差頭跑得渾身是汗,伏在地下,磕著幾個響頭,說道:“老爺不好瞭。”濮壺嚇得一跳。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斯文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