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宮保愛才求賢若渴 太尊治盜疾惡如仇

話說老殘從撫署出來,即將轎子辭去,步行在街上遊玩瞭一會兒,又在古玩店裡盤桓些時。傍晚回到店裡,店裡掌櫃的連忙跑進屋來說聲“恭喜”,老殘茫然不知道是何事。

掌櫃的道:“我適才聽說院上高大老爺親自來請你老,說是撫臺要想見你老,因此一路進衙門的。你老真好造化!上房一個李老爺,一個張老爺,都拿著京城裡的信去見撫臺,三次五次的見不著。偶然見著回把,這就要鬧脾氣、罵人,動不動就要拿片子送人到縣裡去打。像你老這樣撫臺央出文案老爺來請進去談談,這面子有多大!那怕不是立刻就有差使的嗎?怎麼樣不給你老道喜呢1老殘道:“沒有的事,你聽他們胡說呢。高大老爺是我替他傢醫洽好瞭病,我說,撫臺衙門裡有個珍珠泉,可能引我們去見識見識,所以昨日高大老爺偶然得空,來約我看泉水的。那裡有撫臺來請我的話1掌櫃的道:“我知道的,你老別騙我。先前高大老爺在這裡說話的時候,我聽他管傢說,撫臺進去吃飯,走從高大老爺房門口過,還嚷說:‘你趕緊吃過飯,就去約那個鐵公來哪!去遲,恐怕他出門,今兒就見不著瞭。,”老殘笑道:“你別信他們胡謅,沒有的事。”掌櫃的道:“你老放心,我不問你借錢。”

隻聽外邊大嚷:“掌櫃的在那兒呢?”掌櫃的慌忙跑出去。隻見一個人,戴瞭亮藍頂子,拖著花翎,穿瞭一雙抓地虎靴子,紫呢夾袍,天青哈喇馬褂,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瞭個雙紅名帖,嘴裡喊:“掌櫃的呢?”掌櫃的說:“在這兒,在這兒!你老啥事?”那人道:“你這兒有位鐵爺嗎?”掌櫃的道:“不錯,不錯,在這東廂房裡住著呢,我引你去。”

兩人走進來,掌櫃指著老殘道:“這就是鐵爺。”那人趕瞭一步,進前請瞭一個安,舉起手中帖子,口中說道:“宮保說,請鐵老爺的安!今晚因學臺請吃飯,沒有能留鐵老爺在衙門裡吃飯,所以叫廚房裡趕緊辦瞭一桌酒席,叫立刻送過來。宮保說,不中吃,請鐵老爺格外包涵些。”那人回頭道:“把酒席抬上來。”那後邊的兩個人抬著一個三展的長方抬盒,揭瞭蓋子,頭展是碟子小碗,第二展是燕窩魚翅等類大碗,第三展是一個燒小豬、一隻鴨子,還有兩碟點心。打開看過,那人就叫:“掌櫃的呢?”這時,掌櫃同茶房等人站在旁邊,久已看呆瞭,聽叫,忙應道:“啥事?”那人道:“你招呼著送到廚房裡去。”老殘忙道:“宮保這樣費心,是不敢當的。”一面讓那人房裡去坐坐吃茶,那人再三不肯。老殘固讓,那人才進房,在下首一個杌子上坐下;讓他上炕,死也不肯。

老殘拿茶壺,替他倒瞭碗茶。那人連忙立起,請瞭個安道謝,因說道:“聽官保分付,趕緊打掃南書房院子,請鐵老爺明後天進去住呢。將來有甚麼差遣,隻管到武巡捕房呼喚一聲,就過去伺候。”老殘道:“豈敢,豈敢1那人便站起來,又請瞭個安,說:“告辭,要回衙消差,請賞個名片。”老殘一面叫茶房來,給瞭挑盒子的四百錢;一面寫瞭個領謝帖子,送那人出去,那人再三固讓,老殘仍送出大門,看那人上馬去瞭。

老殘從門口回來,掌櫃的笑迷迷的迎著說道:“你老還要騙我!這不是撫臺大人送瞭酒席來瞭嗎?剛才來的,我聽說是武巡捕赫大老爺,他是個參將呢。這二年裡,住在俺店裡的客,撫臺也常有送酒席來的,都不過是尋常酒席,差個戈什來就算瞭。像這樣尊重,俺這裡是頭一回呢1老殘道:“那也不必管他,尋常也好,異常也好,隻是這桌菜怎樣銷法呢?”掌櫃的道:“或者分送幾個至好朋友,或者今晚趕寫一個帖子,請幾位體面客,明兒帶到大明湖上去吃。撫臺送的,比金子買的還榮耀得多呢。”老殘笑道:“既是比金子買的還要榮耀,可有人要買?我就賣他兩把金子來,抵還你的房飯錢罷。”掌櫃的道:“別忙,你老房飯錢,我很不怕,自有人來替你開發。你老不信,試試我的話,看靈不靈1老殘道:“管他怎麼呢,隻是今晚這桌菜,依我看,倒是轉送瞭你去請客罷。我很不願意吃他,怪煩的慌。”

二人講瞭些時,仍是老殘請客,就將這本店的住客都請到上房明間裡去。這上房住的,一個姓李,一個姓張,本是極倨傲的。今日見撫臺如此契重,正在想法聯絡聯絡,以為托情謀保舉地步。卻遇老殘借他的外間請本店的人,自然是他二人上坐,喜歡的無可如何。所以這一席間,將個老殘恭維得渾身難受。十分沒法,也隻好敷衍幾句。好容易一席酒完,各自散去。

那知這張李二公,又親自到廂房裡來道謝,一替一句,又奉承瞭半日。姓李的道:“老兄可以捐個同知,今年隨捐一個過班,明年春間大案,又是一個過班,秋天引見,就可得濟東泰武臨道。失署後補,是意中事。”姓張的道:“李兄是天津的首富,如老兄可以照應他得兩個保舉,這捐宮之費,李兄可以拿出奉借。等老兄得瞭優差,再還不遲。”老殘道:“承兩位過愛,兄弟總算有造化的瞭。隻是目下尚無出山之志,將來如要出山,再為奉懇。”兩人又力勸瞭一回,各自回房安寢。

老殘心裡想道:“本想再為盤桓兩夭,看這光景,恐無謂的糾纏,要越逼越緊瞭。‘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當夜遂寫瞭一封書,托高紹殷代謝莊宮保的厚誼。天夫明,即將店帳算清楚,雇瞭一輛二把手的小車,就出城去瞭。

出濟南府西門,北行十八裡,有個鎮市,名叫雒口。當初黃河未並大清河的時候,凡城裡的七十二泉泉水,皆從此地入河,本是個極繁盛的所在。自從黃河並瞭,雖仍有貨船來往,究竟不過十分之一二,差得遠瞭。老殘到瞭雒口,雇瞭一隻小船,講明逆流送到曹州府屬董傢口下船,先付瞭兩吊錢,船傢買點柴米。卻好本日是東南風,掛起帆來,“呼呼”的去瞭。走到太陽將要落山,已到瞭齊河縣城,拋錨住下。第二日住在平陰,第三日住在壽張,第四日便到瞭董傢口,仍在船上住瞭一夜。天明開發船錢,將行李搬在董傢口一個店裡住下。

這董傢口,本是曹州府到大名府的一條大道,故很有幾傢車店。這傢店就叫個董二房老店。掌櫃的姓董,有六十多歲,人都叫他老董。隻有一個夥計,名叫王三。老殘住在店內,本該雇車就往曹州府去,因想沿路打聽那玉賢的政績,故緩緩起行,以便察訪。

這日有辰牌時候,店裡住客,連那起身極退的,也都走瞭。店夥打掃房屋,掌櫃的帳已寫完,在門口閑坐。老殘也在門口長凳上坐下,向老董說道:“聽說你們這府裡的大人,辦盜案好的很,究竟是個甚麼情形?”那老董嘆口氣道:“玉大人官卻是個清官,辦案也實在盡力,隻是手太辣些,初起還辦著幾個強盜,後來強盜摸著他的脾氣,這玉大人倒反做瞭強盜的兵器瞭。”

老殘道:“這話怎麼講呢?”老董道:“在我們此地西南角上,有個村莊,叫於傢屯。這於傢屯也有二百多戶人傢。那莊上有個財主,叫於朝棟,生瞭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二子都娶瞭媳婦,養瞭兩個孫子。女兒也出瞭閣。這傢人傢,過的日子很為安逸。不料禍事臨門,去年秋間,被強盜搶瞭一次。其實也不過搶去些衣服首飾,所值不過幾百吊錢。這傢就報瞭案,經這三大人極力的嚴拿,居然也拿住瞭兩個為從的強盜夥計,追出來的贓物不過幾件佈衣服。那強盜頭腦早已不知跑到那裡去瞭。

“誰知因這一拿,強盜結瞭冤仇。到瞭今年春天,那強盜竟在府城裡面搶瞭一傢子。玉大人雷厲風行的,幾天也沒有拿著一個人。過瞭幾天,又搶瞭一傢子。搶過之後,大明大白的放火。你想,玉大人可能依呢?自然調起馬隊,追下來瞭。

“那強盜搶過之後,打著火把出城,手裡拿著洋槍,誰敢上前攔阻。出瞭東門,望北走瞭十幾裡地,火把就滅瞭。玉大人調瞭馬隊,走到街上,地保、更夫就將這情形詳細稟報。當時放馬追出瞭城,遠遠還看見強盜的火把。追瞭二三十裡,看見前面又有火光,帶著兩三聲槍響。玉大人聽瞭,怎能不氣呢?仗著膽子本來大,他手下又有二三十匹馬,都帶著洋槍,還怕什麼呢。一直的追去,不是火光,便是槍聲。到瞭天快明時,眼看離追上不遠瞭,那時也到瞭這於傢屯瞭。過瞭於傢屯再往前追,槍也沒有,火也沒有。

“玉大人心裡一想,說道:‘不必往前追,這強盜一定在這村莊上瞭。’當時勒回瞭馬頭,到瞭莊上,在大街當中有個關帝廟下瞭馬。分付手下的馬隊,派瞭八個人,東南西北,一面兩匹馬把住,不許一個人出去;將地保、鄉約等人叫起。這時天已大明瞭。這玉大人自己帶著馬隊上的人,步行從南頭到北頭,挨傢去搜。搜瞭半天,一些形跡沒有。又從東望西搜去,剛剛搜到這於朝棟傢,搜出三枝*,又有幾把刀,十幾根竿子。

“玉大人大怒,說強盜一定在他傢瞭。坐在廳上,叫地保來問:‘這是甚麼人傢?’地保回道:‘這傢姓於。老頭子叫於朝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於學詩,二兒子叫於學禮,都是捐的監生。’玉大人立刻叫把這於傢父子三個帶上來。你想,一個鄉下人,見瞭府裡大人來瞭,又是盛怒之下,那有不怕的道理呢?上得廳房裡,父子三個跪下,已經是颯颯的抖,那裡還能說話。

“玉大人說道:‘你好大膽!你把強盜藏到那裡去瞭?’那老頭子早已嚇的說不出話來。還是他二兒子,在府城裡讀過兩年書,見過點世面,膽子稍為壯些,跪著伸直瞭腰,朝上回道;‘監生傢裡向來是良民,從沒有同強盜往來的,如何敢藏著強盜?”玉大人道:‘既沒有勾通強盜,這軍器從那裡來的?’於學禮道:‘因去年被盜之後,莊上不斷常有強盜來,所以買瞭幾根竿子,叫田戶、長工輪班來幾個保傢。因強盜都有洋槍,鄉下洋槍沒有買處,也不敢買,所以從他們打鳥兒的回瞭兩三枝*,夜裡放兩聲,驚嚇驚嚇強盜的意思。”“王大人喝道:‘胡說!那有良民敢置軍火的道理!你傢一定是強盜!,回頭叫瞭一聲:‘來/那手下人便齊聲像打雷一樣答應瞭一聲:‘嗏/玉大人說:‘你們把前後門都派人守瞭,替我切實的搜/這些馬兵遂到他傢,從上房裡搜起,衣箱櫥櫃,全行抖擻一個盡,稍為輕便值錢一點的首飾,就掖在腰裡去瞭。搜瞭半天,倒也沒有搜出甚麼犯法的東西。那知搜到後來,在西北角上,有兩間堆破爛農器的一間屋子裡,搜出瞭一個包袱,裡頭有七八件衣裳,有三四件還是舊綢子的。馬兵拿到廳上,回說:‘在堆東西的裡房授出這個包袱,不像是自己的衣服,請大人驗看。”

“那玉大人看瞭,眉毛一皺,眼睛一凝,說道:‘這幾件衣服,我記得仿佛是前天城裡失盜那一傢子的。姑且帶回衙門去,照失單查對。’就指著衣服向於傢父子道:‘你說這衣服那裡來的?’於傢父子面面相窺,都回不出。還是於學禮說:‘這衣服實在不曉得那裡來的。’玉大人就立起身來,分付:‘留下十二個馬兵,同地保將於傢父子帶回城去聽審/說著就出去。跟從的人,拉過馬來,騎上瞭馬,帶著餘下的人先進城去。

“這裡於傢父子同他傢裡人抱頭痛哭。這十二個馬兵說:‘我們跑瞭一夜,肚子裡很餓,你們趕緊給我們弄點吃的,趕緊走罷!大人的脾氣誰不知道,越遲去越不得瞭。’地保也慌張的回去交代一聲,收拾行李,叫於傢預備瞭幾輛車子,大傢坐瞭進去。趕到二更多天,才進瞭城。

“這裡於學禮的媳婦,是城裡吳舉人的姑娘,想著他丈夫同他公公、大伯子都被捉去的,斷不能松散,當時同他大嫂子商議,說:‘他們爺兒三個都被拘瞭去,城裡不能沒個人照料。我想,傢裡的事,大嫂子,你老照管著;這裡我也趕忙追進城去,找俺爸爸想法子去。你看好不好?’他大嫂子說:‘良好,很好。我正想著城裡不能沒人照應。這些管莊子的都是鄉下老兒,就差幾個去,到得城裡,也跟傻子一樣,沒有用處的。’說著,吳氏就收拾收拾,選瞭一掛雙套飛車,趕進城去。到瞭他父親面前,嚎陶大哭。這時候不過一更多天,比他們父子三個,還早十幾裡地呢。

“吳氏一頭哭著,一頭把飛災大禍告訴瞭他父親。他父親吳舉人一聽,渾身發抖,抖著說道:‘犯著這位喪門星,事情可就大大的不妥瞭,我先去走一趟看罷/連忙穿瞭衣服,到府衙門求見。號房上去回過,說:‘大人說的,現在要辦盜案,無論甚麼人,一應不見。’吳舉人同裡頭刑名師爺素來相好,連忙進去見瞭師爺,把這種種冤枉說瞭一遍。師爺說:‘這案在別人手裡,斷然無事。但這位東傢向來不照律例辦事的。如能交到兄弟書房裡來,包你無事。恐怕不交下來,那就沒法瞭。”

“吳舉人接連作瞭幾個揖,重托瞭出去。趕到東門口,等他親傢、女婿進來。不過一鐘茶的時候,那馬兵押著車子已到。吳舉人搶到面前,見他三人,面無人色。於朝棟看瞭看,隻說瞭一句‘親傢救我’,那眼淚就同潮水一樣的直流下來。

“吳舉人方要開口,旁邊的馬兵嚷道:‘大人久已坐在堂上等著呢!已經四五撥子馬來催過瞭,趕快走罷/車子也並不敢停留。吳舉人便跟著車子走著,說道:‘親傢寬心!湯裡火裡,我但有法子,必去就是瞭。’說著,已到衙門口。隻見衙裡許多公人出來催道:‘趕緊帶上堂去罷/當時來瞭幾個差人,用鐵鏈子將於傢父子鎖好,帶上去。方跪下,玉大人拿瞭失單交下來,說:‘你們還有得說的嗎?”於傢父子方說得一聲‘冤枉’,隻聽堂上驚堂一拍,大嚷道:‘人贓現獲,還喊冤枉!把他站起來!去/左右差人連拖帶拽,拉下去瞭。”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老殘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