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 論喪禮痛砭陋俗 祝冥壽惹出奇談

繼之笑道:“自從有大出喪以來,不曾有過這樣批評,卻給你一語道著瞭。我們趕快轉彎,避瞭他罷。”於是向北轉彎,仍然走到大馬路。此時大馬路一帶倒靜瞭,我便和繼之兩個,到一壺春茶館裡泡一碗茶歇腳。隻聽得茶館裡議論紛紛,都是說這件事,有個誇贊他有錢的,有個羨慕死者有福的。我問繼之道:“別的都不管他,隨便怎麼說,總是個小老婆,又不曾說起有甚麼兒子做官,那誥封恭人、晉封夫人的銜牌,怎麼用得出?”繼之笑道:“你還不知道呢,小老婆用誥命銜牌,這件事已經通瞭天,皇帝都沒有說話的瞭。”我道:“哪裡有這等事1繼之道:“前年兩江總督死瞭個小老婆,也這麼大鋪張起來,被京裡禦史上折子參瞭一本,說他濫用朝廷名器。須知這位總督是中興名臣,聖眷極隆的,得瞭折子,便降旨著內閣抄給閱看,並著本人自己明白回奏。這位總督回奏,並不推辭,簡直給他承認瞭,說:‘臣妾病歿,即令傢人等買棺盛殮,送回原籍。傢人等循俗例為之延僧禮懺;僧人禮懺,例供亡者靈位,不知稱謂,以問傢人。傢人無知,誤寫作誥封爵夫人’雲雲。末後自己引瞭一個失察之罪。這件事不是已經通瞭天的麼。何況上海是個無法無天的地方。曾經見過一回,西合興裡死瞭一個老鴇,出殯起來,居然也是誥封宜人的銜牌。後來有人查考他,說他姘瞭一個縣役(按:姘,古文嬪字,吳儂俗諺讀若姘。不媒而合,無禮之娶,均謂之姘),這個縣役因緝捕有功,曾經獎過五品功牌的。這一說雖是勉強,卻還有勉強的說法。前一回死瞭一個妓女,他出殯起來,也用瞭誥封宜人、晉封恭人的銜牌,你說這還有甚麼道理。”我笑道:“姘瞭個五品功牌的捕役,可以稱得宜人;做妓女的,難道就不許他有個四五品的嫖客麼。”繼之道:“若以嫖客而論,又何止四五品,他竟可用夫人的銜牌瞭。總而言之,上海地方久已沒瞭王法,好好的一個人,倘使沒有學問根底,隻要到上海租界上混過兩三年,便可以成瞭一個化外野人的。你說他們亂用銜牌是僭越,試問他那‘僭越’兩個字,是怎麼解?非但他解說不出來,就是你解說給他聽,說個三天三夜,他還不懂呢。”我道:“這個未免說得太過罷。”繼之道:“你說是說得太過,我還以為未曾說得到傢呢。”我道:“難道今日那大出喪之舉,他既然是做著官的,難道還不解僭越麼?”繼之道:“正惟這一班明知故犯的忘八蛋做瞭出來,才使得那一班無知之徒跟著亂鬧埃你以為我說他們不解‘僭越’二字,是說的太過瞭,還有一件三歲孩子都懂的事情,他們會不懂的,我等一會告訴你。”我道:“又何必等一會呢。”繼之道:“我隻知得一個大略,德泉他可以說得原原本本,你去問瞭他,好留著做筆記的材料。”我道:“既如此,回去罷。”於是給過茶錢,下樓回去。

到得號裡,德泉、子安都在那裡有事。我也寫瞭幾封信,去京裡及天津、張傢灣、河西務等處。一會兒便是午飯。飯後大傢都空閑瞭,繼之卻已出門去瞭,我便問德泉說那一件事。德泉道:“到底是那一件事?這樣茫無頭緒的,叫我從何說起1我回想一想,也覺可笑,於是把方才和繼之的議論,告訴瞭他一遍。又道:“繼之說三歲孩子都懂的事情,居然有人不懂的,你隻向這個著想。”德泉道:“這又從何想起1我又道:“繼之說我聽瞭又可以做筆記材料的。”德泉正在低頭尋思,子安在旁道:“莫不是李雅琴的事?”德泉笑道:“隻怕繼翁是說的他。去年我們談這件事時,就說過可惜你不在座,不然,又可以做得筆記材料的瞭。”我道:“既如此,不問是不是,你且說給我聽。”

德泉道:“這李雅琴本來是一個著名的大滑頭(滑頭,滬諺。小滑頭指輕薄少年而言,大滑頭則指專以機械陰險應人,而又能自泯其跡,使人無如之何者而言),然而出身又極其寒苦,出世就沒瞭老子。他母親把他寄在人傢哺養,自己從寧波走到上海,投在外國人傢做奶媽。等把小孩子奶大瞭,外國人還留著他帶那小孩子。他娘就和外國人說瞭個情,要把自己孩子帶出來,在自己身邊。外國人答應瞭,便托人從寧波把他帶瞭到上海。這是他出身之始。他既天天在外國人傢裡,又和那小外國人在一起,就學上瞭幾句外國話。到瞭十二三歲上,便托人薦到一傢小錢莊去學生意。這年把裡頭,他的娘就死瞭。等他在錢莊上學滿瞭三年,不過才十五六歲,莊上便薦他到一傢洋貨店裡做個小夥計。他人還生得幹凈,做事也還靈變,那洋貨店的東傢,很歡喜他;又見他沒瞭父母,就認他做個幹兒子。在那洋貨店裡做瞭五六年,幹老子慢慢的漸見信用瞭;他的本事也漸漸大瞭,背著幹老子,挪用瞭店裡的錢做過幾票私貨,被他賺瞭幾個。幹老子又幫他忙,於是娶瞭一房妻子,成瞭傢。那年恰好上海鬧時癥,他幹老子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死瞭;不到一個月,他幹老子也死瞭,隻剩瞭一個幹娘。他就從中設法,把一傢洋貨店,全行幹沒瞭過來,就此發財起傢,專門會做空架子。那洋貨店自歸瞭他之後,他便把門面裝璜得金碧輝煌,把些光怪陸離的洋貨,羅列在外。內中便驚動瞭一個專辦進口雜貨的外國人,看見他外局如此爇鬧,以為一定是個大商傢瞭,便托出人來,請他做買辦。他得瞭那買辦的頭銜,又格外闊起來。本事也真大,居然被他一帆風順的混瞭這許多年。又捐瞭一個不知靠得住靠不住的同知,加瞭個四品銜,便又戴瞭一個藍頂子充官常前幾年又弄著一個軍裝買辦,走瞭一回南京,兩回湖北,隻怕做著瞭兩票買賣。這軍裝買賣,是最好賺錢的,不知被他撈瞭多少。去年又想鬧闊瞭,然而苦於沒有題目,窮思極想,才想得一個法子,是給他娘做陰壽。你想他從小不曾讀過書的,不過在小錢莊時認識過幾個數目字,在洋貨店時強記瞭幾個洋貨名目字,這等人如何會做事?所以他一向結識瞭一個好友華伯明。這華伯明是蘇州人,倒是個官傢子弟。他父親是個榜下知縣,在外面幾十年,最後做過一任道臺;六十歲開外,告瞭病,帶瞭傢眷,住在上海;這兩年隻怕上七十歲瞭。隻有伯明一個兒子,卻極不長進,文不能文,武不能武;隻有一樣長處,出來見瞭人,那周旋揖讓,是很在行的。所以李雅琴十分和他要好。凡遇瞭要應酬官場的事,無不請他來牽線索,自己做傀儡。就是他到南京,到湖北,要見大人先生,也先請瞭伯明來,請他指教一切;甚至於在傢先演過幾次禮,盤算定應對的話,方才敢去。這一回要拜陰壽,不免又去請伯明來主持一切。伯明便代他鋪張揚厲起來,甚麼白雲觀七天道士懺,壽聖庵七天和尚懺,傢裡頭卻鋪設起壽堂來,一樣的供如意,點壽燭。預先十天,到處去散帖。又算定到瞭那天,有幾個客來,屈著指頭,算來算去,甚麼都有瞭,連外國人都可以設法請幾個來撐持場面,炫耀鄰裡。隻可惜計算定來客,無非是晶頂的居多,藍頂的已經有限,戴亮藍頂的計算隻有一個,卻沒有戴紅頂的;一定要伯明設法弄一個紅頂的來。伯明笑道:‘你本來沒有戴紅頂的朋友,叫我到那裡去設法。’雅琴便悶悶不樂起來。伯明所以結交雅琴之故,無非是貪他一點小便宜,有時還可以通融幾文。有瞭這個貪念,就不免要竭力交結他。看見他悶悶不樂,便滿肚裡和他想法子。忽然得瞭一計道:‘有便有一個人,隻是難請。’雅琴便問甚麼人。伯明道:‘傢父有個二品銜,倒是個紅頂;隻是他不見得肯來。’雅琴聽說,歡喜得直跳起來道:‘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無論如何,你總要代我拉瞭來的。’伯明道:‘如何拉得來?’雅琴道:‘是你老子,怎麼拉不動?”伯明道:‘你到底不懂事。若是設法求他請他,隻怕還有法子好想。’雅琴道:‘這又奇瞭!兒子和老子還要那麼客氣?’伯明笑道:‘我便是父子,你一面也不曾見過,怎麼不要客氣。’雅琴道:‘所以我叫你去拉,不是我自己去拉。’伯明道:‘請教我怎麼拉法呢?又不是我給母親做陰壽。’雅琴棱瞭半天道:‘依你說有甚麼法子好想?’伯明道:‘除非我引瞭你到我傢裡去,先見過他,然後再下一副帖子,我再從中設法,或者可以做得到。’雅琴大喜,即刻依計而行。伯明又教瞭他許多應對的話,與及見面行禮的規矩,雅琴要巴這顆紅頂子來裝門面,便無不依從。果然伯明的老子華國章見瞭雅琴,甚是歡喜。於是雅琴回來,就連忙補送一分帖子去。

“此時日子更近瞭,陸續有人送禮來,一切都是伯明代他支應;又預備叫一班髦兒戲來,當日演唱。到瞭正日的頭一天,便鋪設起壽堂來,伯明親自指揮督率,鋪陳停妥,便向雅琴道:‘此刻可請老伯母的喜神出來瞭。’雅琴道:‘甚麼喜神?’伯明道:‘就是真容。’雅琴道:‘是甚麼樣的?’伯明道:‘一個人死瞭,總要照他的面龐,畫一個真容出來,到瞭過年時,掛出來供奉,這拜陰壽更是必不可少的。’雅琴愕然道:‘這是向來沒有的。’伯明道:‘這卻怎麼處?偏是到今天才講起來;若是早幾天,倒還可以找瞭百象圖,趕追一個。’雅琴道:‘買一個現成的也罷。’伯明道:‘這東西那裡有現成的。’雅琴道:‘難道是外國的定貨?’伯明道:‘你怎麼死不明白!這喜容或者取生前的小照臨下來的,或者生前沒有小照,便是才死下來的時候對著死者追摹下來的。各人各象,那裡有現成的賣/雅琴道:‘死下來追摹,也得象麼?’伯明道:‘那怕不象,他是各人自己的東西,那裡有拿出來賣的。’雅琴道:‘那麼說,不象的也可以充得過瞭?‘伯明笑道:‘你真是糊塗!誰管你象不象,隻要有這樣東西。’雅琴道:‘我不是糊塗,我是要問明白瞭,倘使不象的也可以,倒有法子想。’伯明問甚麼法子。雅琴道:‘可以設法去借一個來。’伯明聽說,倒也呆瞭一呆,暗暗服他聰明。因說道:‘往那裡借呢?’雅琴道:‘借到這樣東西,並且非十分知己的不可,我想一客不煩二主,就求你借一借罷。無論你傢那一代的祖老太婆,暫時借來一用,好在隻掛一天,用不壞的;就是壞瞭,我也賠得起。’伯明道:‘祖上的都在傢鄉存在祠堂裡,誰帶瞭這傢夥出門。隻有先母是初到上海那年,在上海過的,有一軸在這裡。’雅琴道:‘那麼就求你借一借罷。’伯明果然答應瞭,連忙回傢,瞞著老子,把一軸喜神取瞭出來,還到老子跟前,代雅琴說瞭幾句務求請去吃面的話,方才拿瞭喜神,徑到李傢,就把他掛起來。雅琴看見鳳冠霞帔,畫的十分莊嚴,便大喜道:‘辦過這件事之後,我要照樣畫一張,倒要你多借幾天呢。’伯明一面叫人掛起來,一面心中暗暗好笑:明天他拜他娘的壽,不料卻請瞭我的娘來享用。並且我明天行禮時,我拜我的娘,他倒在旁邊還禮,豈不可笑。心裡一面暗想,一面忍笑,卻不曾聽得雅琴說的話。

“到瞭次日,果然來拜壽的人不少,伯明又代他做瞭知客。到得十點鐘時,那華國章果然具衣冠來瞭。在壽堂行過禮之後,抬頭見瞭那幅喜神,不覺心中暗暗疑訝。此時伯明不便過來揖讓,另外有知客的,招呼獻茶。華老頭子有心和那知客談天,談到李老太太,便問不知是幾歲上過的,那知客回說不甚清楚,但知道雅翁是從小便父母雙亡的。老頭子一想,他既是從小沒父母,他的父母總是年輕的瞭,何以所掛的喜神,畫的是一個老媼。越想越疑心,不住的踱出壽堂觀看,越看越象自己老婆的遺象,便連面桌也不曾好好的吃,匆匆辭瞭回去,叫人打開畫箱一查,所有字畫都不缺少,隻少瞭那一軸喜神。不覺大怒起來,連忙叫人趕著把伯明叫回來。那伯明在李傢正在應酬的高興,忽然一連三次,傢裡人來叫快回去,老爺動瞭大氣呢。伯明還莫名其妙,隻得匆匆回傢。入得門時,他老子正拄著拐杖,在那裡動氣呢。見瞭伯明,兜頭就是一杖,罵道:‘我今日便打死你這畜生!你娘甚麼對你不住,他六十多歲上才死的,你還不容他好好的在傢,把他送到李傢去,逼著你已死的母親失節。害著我這個未死的老子,當一個活烏龜/說著,又是一杖,又罵道:‘還怕我不知道,故意引瞭那不相幹的雜種來,千求萬求,要我去,要我去!我老糊塗,睡在夢裡,卻去露一張烏龜臉給人傢看!你這是甚麼意思!我還不打死你/說著,雨點般打下來。打瞭一頓,喝傢人押著去取瞭喜容回來。伯明隻得帶瞭傢人,仍到雅琴處,一面叫人賞酒賞面,給那傢人,先安頓好瞭;然後拉瞭雅琴到僻靜處,告訴瞭他,便要取下來。雅琴道:‘這件事說不得你要擔代這一天的瞭,此刻正要他裝門面,如何拿得下來。’伯明正在躊躇,傢裡又打發人來催瞭,伯明、雅琴無可奈何,隻得取下交來人帶回去,換上一幅麻姑畫象。繼之對你說的,或者就是這件事。”

說聲未絕,忽然繼之在外間答道:“正是這件事。”說著,走瞭進來。笑道:“你們說到商量借喜神時,我已經回來瞭,因為你們說得高興,我便不來驚動。”又對我說道:“你想喜神這樣東西能借不能借,不是三歲孩子都知道的麼,他們居然不懂,你還想他們懂的甚麼叫做‘僭越’。”子安道:“喜神這樣東西雖然不能借,卻能當得錢用。”我道:“這更奇瞭1子安道:“並不奇。我從前在寧波,每每見他們拿瞭喜神去當的。”我道:“不知能當多少錢?”子安道:“那裡當得多少,不過當二三百文罷瞭。”我道:“這就沒法想瞭。倘是當得多的,那些畫師沒有生意,大可以胡亂畫幾張裱瞭去當;他隻當得二三百文,連裱工都當不出來,那就不行瞭。但不知拿去當的,倘使不來贖,那當鋪裡要他那喜神作甚麼?”繼之笑道:

“想是預備李雅琴去買也。”說的眾人一笑。

正是:無端市道開生面,肯代他人貯祖宗。未知典當裡收當喜神,果然有甚麼用,且待下回再記——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