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繼之換瞭衣冠,再到書房裡,取瞭知啟道:“這回隻怕是他的運氣到瞭。我本來打算明日再去,可巧他來請,一定是單見的,更容易說話瞭。”說罷,又叫高升將那一份知啟先送回去,然後出門上轎去瞭。
我左右閑著沒事,就走到我伯父公館裡去望望。誰知我伯母病瞭,伯父正在那裡納悶,少不免到上房去問玻坐瞭一會,看著大傢都是無津打彩的,我就辭瞭出來。在街上看見一個人在那裡貼招紙,那招紙隻有一寸來寬,五六寸長,上面寫著“張大仙有求必應”七個字,歪歪的貼在墻上。我問貼招紙的道:“這張大仙是甚麼菩薩?在哪裡呢?”那人對我笑瞭一笑,並不言語。我心中不覺暗暗稱奇。隻見他走到十字街口,又貼上一張,也是歪的。我不便再問他,一徑走瞭回去。
繼之卻等到下午才回來,已經換上便衣瞭。我問道:“方伯那裡有甚麼事呢?”繼之道:“說也奇怪,我正要求他寫捐,不料他今天請我,也是叫我寫捐,你說奇怪不奇怪?我們今天可謂交易而退瞭。”說到這裡,跟去的底下人送進帖袋來,繼之在裡面怞出一本捐冊來,交給我看。我翻開看時,那知啟也夾在裡面,藩臺已經寫上瞭二十五兩,這五字卻象是塗改過的。我道:“怎麼寫這幾個字,也錯瞭一個?”繼之道:“不是錯的,先是寫瞭二十四兩,後來檢出一張二十五兩的票子來,說是就把這個給瞭他罷,所以又把那‘四’字改做‘五’字。”我道:“藩臺也隻送得這點,怪不得大哥送一百兩,說不能寫在知啟上瞭,寫瞭上去,豈不是要壓倒藩臺瞭麼?”繼之道:“不是這等說,這也沒有甚麼壓倒不壓倒,看各人的交情罷瞭。其實我同陳仲眉並沒有大不瞭的交情,不過是惺惺惜惺惺的意思。但是寫瞭上去,叫別人見瞭,以為我舉動闊綽,這風聲傳瞭出去,那一班打怞豐的來個不瞭,豈不受累麼?說也好笑,去年我忽然接瞭上海寄來的一包東西,打開看時,卻是兩方青田石的圖書,刻上瞭我的名號。一張白折扇面,一面畫的是沒神沒彩的兩筆花卉,一面是寫上幾個怪字,都是寫的我的上款。最奇怪的是稱我做‘夫子大人’。還有一封信,那信上說瞭許多景仰感激的話,信末是寫著‘門生張超頓首’六個字。我實在是莫名其妙,我從哪裡得著這麼一個門生,連我也不知道,隻好不理他。不多幾天,他又來瞭一封信,仍然是一片思慕感激的話,我也不曾在意。後來又來瞭一封信,訴說讀書困苦,我才悟到他是要打把勢的,封瞭八元銀寄給他,順便也寫個信問他為甚這等稱呼。誰知他這回卻連回信也沒有瞭,你道奇怪不奇怪?今年同文述農談起,原來述農認得這個人,他的名字是沒有一定的,是一個讀書人當中的無賴,終年在外頭靠打把勢過日子的。前年冬季,上海格致書院的課題是這裡方伯出的,齊瞭卷寄來之後,方伯交給我看,我將他的卷子取瞭超等第二。我也忘記瞭他卷上是個甚麼名字瞭。自從取瞭他超等之後,他就改瞭名字,叫做‘張超’。然而我總不明白他,為甚這麼神通廣大,怎樣知道是我看的卷,就自己願列門墻,叫起我老師來?”我道:“這個人也可以算得不要臉的瞭1繼之嘆道:“臉是不要的瞭,然而據我看來,他還算是好的,總算不曾下流到十分。你不知道現在的讀書人,專習下流的不知多少呢1
說話時我翻開那本捐冊來看,上面粘著一張紅單帖,印瞭一篇小引,是募捐山西賑款的,便問道:“這是請大哥募捐的,還是怎樣?”繼之道:“這是上海寄來的。上海這幾年裡面,新出瞭一位大善士,叫做甚麼史紹經,竭盡心力的去做好事。這回又寄瞭二百份冊子來,給這裡藩臺,要想派往各州縣募捐。你想這江蘇省裡,連海門廳算在裡面,統共隻有八府、三州、六十八州縣,內中還有一半是蘇州那邊藩臺管的,哪裡派得瞭一百冊?隻好省裡的同寅也派瞭開來,隻怕還有得多呢。”
我道:“這位先生可謂勇於為善的瞭。”繼之笑瞭一笑道:“豈但勇於為善,他這番送冊子來,還要學那古之人與人為善呢。其實這件事我就很不佩服。”我詫異道:“做好事有甚麼不佩服?”繼之道:“說起來,這句話是我的一偏之見。我以為這些善事,不是我們做的。我以為一個人要做善事,先要從切近地方做起,第一件,對著父母先要盡瞭子道,對著弟兄要盡瞭弟道,對瞭親戚本族要盡瞭親誼之道,夫然後對瞭朋友要盡瞭友道。果然自問孝養無虧瞭,所有兄弟、本族、親戚、朋友,那能夠自立,綽然有餘的自不必說,那貧乏不能自立的,我都能夠照應得他妥妥帖帖,無憂凍餒的瞭,還有餘力,才可以講究去做外面的好事。所以孔子說:‘博施濟眾,堯舜猶玻’我不信現在辦善事的人,果然能夠照我這等說,由近及遠麼?”我道:“倘是人族大的,就是本族、親戚兩項,就有上千的人,還有不止的,究的總要占瞭一半,還有朋友呢,怎樣能都照應得來?”繼之道:“就是這個話。我舍間在傢鄉雖不怎麼,然而也算得是一傢富戶的瞭。先君在生時,曾經捐瞭五萬銀子的田產做贍族義田,又開瞭幾傢店鋪,把那窮本傢都延請瞭去,量材派事。所以敝族的人,希冀可以免瞭饑寒。還有親戚呢,還是照應不瞭許多呀,何況朋友呢。試問現在的大善士,可曾想到這一著?”
我道:“碰瞭荒年,也少不瞭這班人。不然,鬧出那鋌而走險的,更是不得瞭瞭。”繼之道:“這個自然。我這話並不是叫人不要做善事,不過做善事要從根本上做起罷瞭。現在那一班大善士,我雖然不敢說沒有從根中做起的,然而沽名釣譽的,隻怕也不少。”我道:“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能夠從行善上沽個名譽也罷瞭。”繼之道:“本來也罷瞭,但還不止這個呢。他們起先投身入善會,做善事的時候,不過是一個光蛋;不多幾年,就有好幾個甲第連雲起來瞭。難道真是天富善人麼?這不是我說刻薄話,我可有點不敢相信的瞭。”我指著冊子道:“他這上面,不是刻著‘經手私肥,雷殛火焚’麼?”繼之笑道:“你真是小孩子見識。大凡世上肯拿出錢來做善事的,哪裡有一個是認真存瞭仁人惻隱之心,行他那民胞物與的志向!不過都是在那裡邀福,以為我做瞭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萬事如意的。有瞭這個想頭,他才肯拿出錢來做好事呢。不然,一個銅錢一點血,他哪裡肯拿出來。世人心上都有瞭這一層迷信,被那善士看穿瞭,所以也拿這迷信的法子去堅他的信,於是乎就弄出這八個字來。我恐怕那雷沒有閑工夫去處處監督著他呢。”我道:“究竟他收瞭款,就登在報上,年年還有征信錄,未必可以作弊。”繼之道:“別的我不知,有人告訴我一句話,卻很在理上。他說,他們一年之中,吃沒那無名氏的錢不少呢。譬如這一本冊子,倘是寫滿瞭,可以有二三百戶,內中總有許多不願出名的,隨手就寫個‘無名氏’。那捐的數目,也沒有甚麼大上落,總不過是一兩元,或者三四元,內中總有同是無名氏,同是那個數目的。倘使有瞭這麼二三十個無名氏同數目的,他隻報出六七個或者十個八個來。就捐錢的人,隻要看見有瞭個無名氏,就以為是自己瞭,那個肯為瞭幾元錢,去追究他呢。這個話我雖然不知道是真的,是偽的,然而沒有一點影子,隻怕也造不出這個謠言來。還有一層:人傢送去做冬賑的棉衣棉褲,隻要是那善士的親戚朋友所用的轎班、車夫、老媽子,那一個身上沒有一套,還有一個人占兩三套的。雖然這些也是窮人,然而比較起被災的地方那些災黎,是那一處輕,那一處重呢?這裡多分瞭一套,那裡就少瞭一套,況且北邊地方,又比南邊來得冷,認真是一位大善士,是拿人傢的賑物來送人情的麼?單是這一層,我就十二分不佩服瞭。”
我道:“那麼說,大哥這回還捐麼?還去勸捐麼?”繼之道:“他用大帽子壓下來,隻得捐點;也隻得去勸上十戶八戶,湊個百十來元錢,交瞭卷就算瞭。你想我這個是受瞭大帽子壓的才肯捐。還有明日我出去勸捐起來,那些捐戶就是講交情的瞭。問他的本心實在不願意捐,因為礙著我的交情,好歹化個幾元錢。再問他的本心,他那幾元錢,就猶如送給我的一般的瞭。加瞭方才說的希冀邀福的一班人,共是三種。行善的人隻有這三種,辦賑捐的法子也隻有這三個,你想世人那裡還有個實心行善的呢?”說罷,取過冊子,寫瞭二十元;又寫瞭個條子,叫高升連冊子一起送去。他這是送到那一位朋友處募捐,我可不曾留心瞭。
又取過那知啟來,想瞭一想,隻寫上五兩。我笑道:“送瞭一百兩,隻寫個五兩,這是個倒九五呢。”繼之道:“這上頭萬不能寫的太多,因為恐怕同寅的看見我送多瞭,少瞭他送不出,多瞭又送不起,豈不是叫人傢為難麼。”說著,又拿鑰匙開瞭書櫃,在櫃內取出一個小拜匣,在拜匣裡面,翻出瞭三張字紙,拿火要燒。我問道:“這又是甚麼東西?”繼之道:“這是陳仲眉前後借我的二百元錢。他一定要寫個票據,我不收,他一定不肯,隻得收瞭。此刻還要他做甚麼呢。”說罷,取火燒瞭。又對我說道:“請你此刻到關上走一次罷。天已不早瞭,因為關上那些人,每每要留難人傢的貨船,我說瞭好幾次,總不肯改。江面又寬,關前面又沒有好好的一個靠船地方,把他留難住瞭,萬一晚上起瞭風,叫人傢怎樣呢!我在關上,總是監督著他們,驗過瞭馬上就給票放行的。今日你去代我辦這件事罷。明日我要在城裡跑半天,就是為仲眉的事,下午出城,你也下午回來就是瞭。”
我答應瞭,騎馬出城,一徑到關上去。發放瞭幾號船,天色已晚瞭,叫廚房裡弄瞭幾樣菜,到述農房裡同他對酌。述農笑道:“你這個就算請我瞭麼?也罷。我聽見繼翁說你在你令伯席上行得好酒令,我們今日也行個令罷。”我道:“兩個人行令乏味得很,我們還是談談說說罷。我今日又遇瞭一件古怪的事,本來想問繼翁,因為談瞭半天的賑捐就忘記瞭,此刻又想起來瞭。”述農道:“甚麼事呢?到瞭你的眼睛裡,甚麼事都是古怪的。”我就把遇見貼招紙的述瞭一遍。述農道:“這是人傢江湖上的事情,你問他做甚麼。”我道:“江湖上甚麼事?倒要請教,到底這個張大仙是甚麼東西?”述農道:“張大仙並沒有的,是他們江湖上甚麼會黨的暗號,有瞭一個甚麼頭目到瞭,住在哪裡,恐怕他的會友不知道,就出來滿處貼瞭這個,他們同會的看瞭就知道瞭。隻看那條子貼的底下歪在那一邊,就往那一邊轉彎;走到有轉彎的地方,留心去看,有那條子沒有,要是沒有,還得一直走;但見瞭條子,就照著那歪的方向轉去,自然走到他傢。”我道:“哪裡認得他傢門口呢?”述農道:“他門口也有記認,或者掛著一把破蒲扇,或者掛著一個破燈籠,甚麼東西都說不定。總而言之,一定是個破舊不堪的。”我道:“他這等暗號已經被人知道瞭,不怕地方官拿他麼?”述農道:“拿他做甚麼!到他傢裡,他原是一個好好的人,誰敢說他是會黨。並且他的會友到他傢去,打門也有一定的暗號,開口說話也有一定的暗號,他問出來也是暗號,你答上去也是暗號,樣樣都對瞭他才招接呢。”我道:“他這暗號是甚麼樣的呢?你可——”我這一句話還不曾說完,忽聽得轟的一聲,猶如天崩地塌一般,跟著又是一片澎湃之聲,把門裡的玻璃窗都震動瞭,桌上的杯箸都直跳起來,不覺嚇瞭一跳。
正是:忽來霹靂轟天響,打斷紛披屑玉談。未知那聲響究竟是甚麼事,且待下回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