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傢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裡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詩贊:】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裡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勞。
【譯文:】
周朝的仲由,表字子路。(他是孔子的學生,他年輕時傢裡很窮)經常吃嫩藜葉和野藿葉等野菜做的飯,他把自己的俸米從百裡以外的地方背回傢給雙親吃。後來,雙親死瞭,子路當瞭大官,他到南方的楚地遊學時,護衛車隊達到一百輛,傢裡積攢的糧食上萬鐘(鐘,一種容器,鐵鑄,容積約30斤),坐的時候座位上鋪著幾層厚厚的坐墊,吃飯時面前擺著各種食器和餐具。面對此景,子路放下筷子嘆息:“雖然如此,我寧願還吃嫩藜葉和野藿葉等野菜做的飯,繼續為雙親從百裡外背米回傢供養,可惜再也得不到這樣的機會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