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十五 咸

【原文】

栽對植,薙對芟①,二伯對三監②。朝臣對國老,職事對官銜,鹿麌麌③,兔毚毚④,啟牘對開緘⑤。綠楊鶯睍睆⑥,紅杏燕呢喃⑦。半籬白酒娛陶令⑧,一枕黃粱度呂巖⑨。九夏炎飆⑩,長日風亭留客騎;三冬寒冽,漫天雪浪駐征帆。

【註釋】

①薙對芟:薙,除去野草。芟,割草。薙、芟都是斬除野草的意思。

②二伯對三監:二伯,西周時主掌國事的兩個大臣,所謂“自陜以東,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三監,武王滅殷後,封紂子武庚於商都,派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監督,稱三監。

③鹿麌麌:麌,鹿成群結隊的樣子。《詩經小雅吉日》中有“獸之所同,麀鹿麌麌”的句子。

④兔毚毚:毚,兔跳動的樣子。《詩經小雅巧言》:“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⑤啟牘對開緘:啟牘和開緘都是拆開信件的意思。

⑥睍睆:即鶯啼的聲音。《詩邶風凱風》:“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⑦呢喃:燕子叫聲。(宋)劉季孫詩:“呢喃燕子語梁間”。

⑧半籬白酒娛陶令:陶令,即陶淵明。因為他曾為彭澤令,故稱。

⑨一枕句:見陽韻第三章“客枕”句註。原故事中的呂翁和盧生,後人附會成八仙中的鐘離權度化呂洞賓(巖),所以這裡說“度呂巖”。

⑩炎飆:熱風。飆:狂風。

【原文】

梧對杞,柏對杉,《夏》《濩》對《韶》《咸》①。澗瀍對溱洧②,鞏洛對崤函③。藏書洞④,避詔巖⑤,脫俗對超凡。賢人羞獻媚,正士嫉工讒。霸越謀臣推少伯⑥,佐唐藩將重渾瑊⑦。鄴下狂生,羯鼓三撾羞錦襖⑧;江州司馬,琵琶一曲濕青衫⑨。

【註釋】

①《夏》《濩》對《韶》《咸》:見蕭韻第二章“殷濩”句註。韶濩,湯代樂曲名。南朝梁王簡棲《頭陀奪碑文》雲:“步中雅頌,驟合韶濩。”註引鄭玄:“韶,舜樂也;濩,湯樂也。”也以指廟堂之樂或泛指古樂。

②澗瀍對溱洧:澗、瀍、溱、洧,古代四條河流。

③鞏洛對崤函:鞏,古地名,洛水流經其旁。鞏洛,《史記蘇秦傳》:“說韓宜惠王,韓北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商販之塞。”崤:崤山,山名,又叫“崤陵”,其西有函谷關,故稱崤函。

④藏書洞:指傳說中的二酉山,四川酉陽縣翠屏山麓的小酉山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讀書於此。稱為“二酉藏書洞”。

⑤避詔巖:指漢初“四皓”所隱的商山,“四皓”(詳見齊韻第一章“甪裡”二句註),高帝召之不至,故稱其隱居的巖洞為“避詔巖”。

⑥霸越謀臣推少伯:少伯,越國大夫范蠡的字。

⑦佐唐藩將重渾瑊:渾瑊,唐王朝著名少數民族的將領,曾從李光弼、郭子儀平“安史之亂”,以功為太常卿。德宗出逃奉天,渾瑊率傢人子弟從,與朱泚拒戰,全城倚重,德宗得以保全。

⑧鄴下狂生,羯鼓三撾羞錦襖:狂生指禰衡。傳說曹操欲辱禰衡,命他為鼓吏,擊鼓為客人助酒興。他不僅毫無懼色,反而脫掉衣服,敲起慷慨昂揚的“漁陽三撾”,以回敬曹操。“漁陽三撾”,傳說中古代的鼓曲名。錦襖,指曹操。撾:打,這裡指敲鼓。

⑨江州司馬,琵琶一曲濕青衫:唐詩人白居易曾謫為江州司馬,一次到潯陽江邊送客,遇到一位流落為商人婦的琵琶女,為他彈奏瞭一曲,引起瞭他強烈的共鳴,為之流下瞭淚水。故作長詩《琵琶行》。其中最後兩句是:“座中淚下誰最多,江州司馬濕青衫。”

【原文】

袍對笏,履對衫,匹馬對孤帆。琢磨對雕鏤,刻劃對鐫鑱①。星北拱②,日西銜,卮漏③對鼎鑱④。江邊生桂若⑤,海外樹都咸⑥。但得恢恢存利刃⑦,何須咄咄⑧達空函。彩鳳知音,樂典後夔須九奏⑨;金人守口,聖如尼父亦三緘⑩。

【註釋】

①鐫鑱:都是刻削的意思。

②星北拱:星指北極星,拱是拱托、環繞的意思。古人認為群星都圍繞北極星而分佈。《論語》記孔子的話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拱之。”

③卮漏:卮,古代一種盛酒器。古語有“川源而不能實漏卮”的話,意為漏洞雖小,如不堵塞則後患無窮。

④鼎饞:孔子的祖先正考父為宋大夫,其傢有鼎名饞鼎。上面的銘文是:“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餘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餘口。”

⑤桂若:桂樹。

⑥都咸:傳說生於海外的神木。

⑦但得恢恢存利刃:《莊子養生主》中的一則寓言,說宋國有個庖丁,善於解牛,他的刀用瞭十九年,解過數千頭牛,還好象新磨的一樣。因為牛的關節之間是有縫隙的,而刀刃卻很薄,讓薄薄的刀刃通過有縫隙的關節,自然“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恢恢,寬綽的樣子。

⑧咄咄:表示驚訝的語氣。(晉)殷浩得到桓溫將推薦他作尚書令的消息,非常高興,準備回信,又怕言語不周,把信取出放進幾十次,結果卻寄出瞭空信封。後桓溫將免職,他整日用手在空中亂劃,連呼“咄咄怪事。”

⑨樂典後夔須九奏:後夔,即夔,傳說是舜的樂官,他奏起樂來,百獸起舞,鳳凰也飛來。九奏,奏樂九曲。《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⑩金人守口,聖如尼父亦三緘:尼父即孔子。相傳孔子入周太廟,見有鑄金人,三緘其口,背後有銘文:“古之慎言人也。”三緘,封閉多層。兩句的意思是,聖達如孔子,也要學習金人那樣守口如瓶,講話謹慎。

《笠翁對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