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其人】
張三豐這個名字對我們來說不陌生,關於他的影視劇有很多,都是關於他和道教的故事。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是他並沒有傳說中那樣神乎其神,他是道教歷史上比較受關註的人物之一。瞭解張三豐,也可以看成是對道教在一個時期內的發展情況的學習。
南宋末年,宗教界爆發瞭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蒙古大汗親臨主持,嵩山少林寺長老福裕和全真教道長張志敬,率隊參加瞭這場舌戰,結果卻是道教慘敗。按照先前的約定,全真數十部經書被燒毀,數百座道觀也輸給瞭佛教。從此,道教走上瞭下坡路,昔日的風光不再。但是一百年以後,出現瞭一個扭轉局勢的人物,他就是張三豐。張三豐在武當山創立瞭三豐派,成為武當武功的創始人,也讓道教風光瞭一回。
張三豐有很多名、字、號,但是最有名的還是“張邋遢”,他本人也自稱“邋遢道人”,他的形象也就可以略微想到瞭。歷史上說張三豐魁偉的體形如龜似鶴,兩耳垂懸,硬長的眉毛下鑲嵌著一雙大大的圓眼睛。他無論春夏秋冬,總是穿著一件破爛衣服,披著一件蓑衣。
據歷史記載,張三豐在傢裡排行老五。5歲那年患瞭眼病,雙目失明瞭。後來遇到一位道長,說他“仙風道骨”,就以治好他的眼病為條件,讓張母同意給其做弟子。調養半年之後,張三豐的眼睛復明。母親年事已高,三豐還俗回傢。後來參加瞭朝廷的官員選拔,得到宰相廉希憲的賞識,任命為縣令。但是他上任才一年,就因父母雙亡,離開瞭官場,潛心修道,遁入玄門。
【武當絕技】
張三豐在道教歷史上較大的貢獻:一是創立瞭三豐派,讓道教大興;二是創立瞭武當武功。
少林功夫、武當絕技,是武學中的兩顆明珠。張三豐創造瞭武當絕技,有人說是張三豐夜晚夢見真武神君降臨,向他傳授拳法。第二天,張三豐被一群強盜圍住,便運用神授拳打敗瞭強盜。也有人說是他觀察鳥蛇鬥的啟示,還有人說是脫胎於少林拳。
傳說華佗模仿動物創造瞭“五禽戲”,武術中的猴拳、鷹爪功也是模仿的動物;而少林的五拳十八式張三豐是略有所知的,當他發現少林功夫的奔騰跳躍容易為人所乘,就對它加以改造,以靜制動,所以武當的功夫很有可能是從這兩種渠道綜合而來的。
張三豐創立的內傢拳技有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純陽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這些名稱和路數,都是從道教經書中引申而來的。內傢拳派別林立,但都奉張三豐為祖師。他們的拳技有著共同的特征,註重內功,陰陽變化,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看一套太極的動作,我們就能領會到所謂的陰陽五形等思想在養生和武功上的體現。也有人說,內傢拳的“十段錦”是張三豐加工改造宋元道士“八段錦”而來的。
【張三豐軼事】
作為一個“真人”,張三豐的死有很多神奇色彩,據說他一生中死過好幾次。
第一次是張三豐隱修在太原的南峪山中時,服氣辟谷,幾個月也不見他燒火做飯。有一天,他突然病入膏肓,向村民討一缸,並囑咐待他死後,用缸裝好屍體放在南峪山上。不久,張三豐真的一命嗚呼瞭,村民按照他的吩咐處理瞭後事,可後來又有村民在西安遇見瞭他。
第二次是元朝末年,張三豐在寶雞金臺觀。—天,他對弟子說:“我命數已盡,歸天有期。”然後就閉氣瞭。弟子把屍體裝進棺材,但在安葬時,他又活過來瞭。
第三次在武當山,他死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人們認為這一次他是真的去世瞭。後世也有人自稱是張三豐轉世,不過這就不足信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