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齊民要術》:平凡生活中的大智慧

【《齊民要術》其書】

《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的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所謂“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的是謀生的方法。這本書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瞭,其中有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齊民要術》包括序、雜說和正文三大部分。其中正文約七萬字,註釋約四萬字。序中廣泛摘引瞭古往今來的聖君賢相、有識之士對農業重視的語句,一般認為雜說部分是後人加進去的,不是賈思勰的原著。

【《齊民要術》名句】

耕而不勞,不如作暴。

解讀:耕地而不把它平整好,那就等於胡鬧。

農民種地先要把地平整翻新,然後才能播種。任何一季的播種結束後,也需要把田地整理好。平整翻新是耕種的基礎,如果基礎做不好,往後的一切都是白費力氣。做事情先有基礎,練好基本功,這不僅是種地適用的道理也是經營人生的真理。

一年之計莫如種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解讀: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種谷子,十年中最有遠見的事情是種樹。

不同的階段要有不同的計劃,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最有利的計劃,才是真正的遠見者。

【《齊民要術》故事】

養羊能手

賈思勰很註重實踐經驗。為瞭瞭解畜牧業的生產知識,他開始養羊。剛開始的時候,由於缺乏飼養經驗,他養的200隻羊餓死瞭一大半。賈思勰決定增加糧食,他種瞭20畝大豆,又養瞭一群羊。他想,這次羊有瞭足夠的食物,應該不會死瞭吧!誰知過瞭不久,羊還是死瞭許多。

賈思勰百思而不得其解,鄰居看到他這種狀況,怕他急出病來,打聽到離他們100多裡外有一位養羊高手,立即把這消息告訴瞭他。賈思勰聽後二話沒說,連夜趕到那裡向老羊倌求教。

賈思勰一到老羊倌傢,便拜老人傢為師,把自己養羊的情況和盤托出,誠懇地請老人傢指教。老羊倌被他的誠意所感動,讓賈思勰在自己傢住瞭好幾天,讓他仔細觀察自己的羊圈,並且從羊的選種、飼料的選擇和配備、羊圈的清潔衛生及管理方法一一細細講給他聽。賈思勰從老羊倌的敘述中,明白瞭自己第二次養羊失敗是由於羊圈管理不得法的緣故。老羊倌說:“你把飼料亂扔在羊圈裡,讓羊在上面踩來踩去,盡管你吸取瞭第一次飼料不足的教訓,準備瞭足夠的飼料,但你不懂得羊不吃弄臟瞭的飼料的道理。你不打掃好羊圈的衛生,就是準備再多的飼料也是沒用的啊!不過,像你這樣的有志之士,一定會把羊養好的。”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賈思勰回去後,按照老羊倌的指點又養瞭一群羊,他把這群羊養得膘肥體壯,產奶也多,成活率相當高。從此,賈思勰的名聲傳瞭出去,人們信服地稱他為“養羊能手”,前來向他求教的人絡繹不絕。

《國學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