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

《史記•留侯世傢》中講瞭一個張良敬老的故事。張良,原姓姬,是戰國時期韓國的貴族,他的祖父、父親都做過韓國的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國滅掉韓國,張良因此與秦國結下深仇大恨。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遭到通緝,於是張良就改名換姓,逃到下邳(pī)躲藏。

一天,張良悠閑地在下邳橋上散步,有一位穿著粗麻衣服的老人,走到張良面前,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張良心下納悶,緊接著聽到老人喊他:“小子,去給我把鞋子撿上來!”張良非常惱怒,但他念及老者年紀大瞭,便忍氣吞聲地到橋下撿鞋。鞋撿上來瞭,沒想到老人又沖著張良伸出腳,說:“給我穿上鞋!”張良心想:好人做到底,既然已幫他把鞋撿上來瞭,也就跪著替他穿上鞋。老人穿上鞋,站起身大笑而去。張良感到驚訝,目送老人離去。老人離開瞭約一裡遠,又返回來說:“真是孺子可教啊!五天後天一亮在此地等我。”張良心想這老者是個奇人,必有來歷,於是恭恭敬敬地答應下來。

五天後的黎明,張良依約前往。但老人已先等在那裡瞭,他生氣地說:“跟老人傢有約,卻遲到瞭,五天後同一時間,你再來這裡。”又過瞭五天,公雞剛啼叫,張良就趕緊穿衣出發,等到橋頭一看,老人還是先到瞭。老者十分氣憤,對張良說:“又遲到瞭,五天後你再來。”五天後,還沒到半夜張良就到橋頭等候。不久,老人也來瞭,見張良早他到達,很高興,說:“年輕人就該這樣。”隨即拿出一本書,說:“這本書讀瞭就可以做君王的老師。十年後就可以發跡。十三年後,年輕人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老人沒有再說其它話就離開瞭,從此以後張良沒有再見過這位老人。等天亮一看,原來老人送的書是《太公兵法》,張良就常常研讀它。

相傳《太公兵法》是薑子牙幫助周武王討伐商紂後所寫的兵書。張良後來果真利用書中的兵法,輔佐劉邦建立瞭漢朝。

智慧小語:張良的敬老尊賢與持之以恒的態度,為自己贏得瞭信任與賞識,也正因為他懷著恭敬之心去研讀老者所授之書,才能真正領悟書中精髓,並因此受益。

《古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