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原文】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始終

【註釋】

五子:就是莊子、老子、荀子、揚子和文中子五人。

經:聖人所著的書。

子:諸自百傢的書。

諸史:歷代流傳下來的史書。

烤:考證、考察。

世系:一脈傳承的順序。

【語譯】

所謂的五子便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莊子和老子,所著的書稱為“子書”,在書中他們五人各自陳述對人、對事的看法和主張。

一旦經書和子書都熟讀後,便開始研究歷代流傳下來的史書,詳細考證各國朝代的世系,以明瞭其勝衰興亡之因,從中記取教訓免得重蹈覆轍。

【故事】

五子中大傢對老子及莊子可能比較熟悉,我們就以莊子為書中的兩篇故事,來探索莊子高深的學問。

有一次,莊子向朋友借米梁,沒想到那位朋友對莊子說:

“等我的谷子收成賣瞭之後,我再借你好不好?”

莊子聽瞭很不高興,就告訴他:

“昨天在來這兒的途中,有一條鮒魚對我說:‘我快幹死瞭請你幫我取點水來好嗎?’我便對他說:‘等我到瞭南方後,再引西江的水來救你。’那條鮒魚隨即說:‘等你從南方回來,你也可以到幹魚鋪來找我瞭。”

有一回,莊子在釣魚時,有兩個楚國大臣奉命請他到朝中共議國事,莊子便說:

“聽說貴國有隻神龜,楚王將它放在盒子裡供奉著,我請教你,這隻神龜是寧可在泥土裡爬行,還是喜歡被人高高的供奉著呢?”

大臣答:

“應該是喜歡在泥土上爬行。”

“對瞭!我就是喜歡在泥土上爬行。”

大臣牙口無言,隻能佩服莊子善於比喻的口才瞭。

《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