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感諫勤政
周史紀:薑後賢而有德。王嘗早臥而晏起,後乃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致使君王失禮而晏朝,敢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之罪也。”遂勤於政事,早朝晏退,繼文武之跡,成中興之業,為周世宗。
【解】周史上記:周宣王的後薑氏,賢而有德。宣王嘗有時睡得太早,起得太遲,薑後恐他誤瞭政事,要勸諫他,乃先自貶損,脫去頭上的簪環,待罪於宮中長街上,使其保母傳言於王,說道:“我無德,不能以禮事王,致使王耽於女色,溺於安逸,失早朝之禮,這是我的罪過,請王加我以罪。”王因此感悟說:“這是我自傢怠惰,有此過失,非夫人之罪也(古時稱後妃都叫做夫人)。”自此以後,宣王遂勤於政事,每日早起視朝,與君臣講求治道,至晚方退。其致治之跡,是以上繼他祖文王武王,雖其父厲王時,勢漸衰弱,至此復能中興。因宣王有這等功業,所以周傢的廟號稱他為世宗。古者後妃夫人進禦侍寢,皆有節度,每至昧旦,女史奏《雞鳴》之詩,則夫人鳴佩玉於房中,起而告退,以禮自防,不婬於色,故能內銷逸欲,以成其君勤政之美。《雞鳴》之詩雲:“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言日將旦而百蟲飛作,我豈不樂與子同寢而夢哉?但君臣候朝已久,君若不出,彼將散而歸矣。豈不以我之故而使人並憎惡於子乎?薑後之進諫,古禮也。宣王中興周業,蓋得之內助為多。
【註】本則故事出自《資治通鑒外紀》卷三。珥:用珠玉制成的耳環。待罪:等候懲罰。永巷:長街,深巷。傅母:古代帝王後妃或女兒的老師。晏:遲,晚。昧旦:天快亮的時候。《雞鳴》:《詩經·齊風》中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