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娟的娘傢在鄉下,離她所在的縣城大約40公裡。每年清明,阿娟都要回到娘傢,跟隨她爹王寶貴去上墳。
王傢的祖墳在村東北角的光明崗上,那裡埋葬著阿娟的爺爺、奶奶、太爺、太奶、叔叔和嬸嬸等。每當燒紙燒到叔叔和嬸嬸那裡時,她爹就會告訴她多燒點,若阿娟問為什麼,她爹就斥她:“讓你多燒就多燒,問那麼多幹嘛?”,阿娟就不吱聲瞭,但心裡一直好奇。
阿娟上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阿娟排行老三。或許是因為阿娟最小吧,阿娟父母最疼愛的就是阿娟瞭。
如今,阿娟父母年事已高,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今年開春以來,連下地做飯都很吃力瞭。
眼看著今年清明即將來臨,阿娟打算提前幾天回娘傢,一是為瞭上墳,二是為瞭照顧照顧父母。
回到娘傢的那天,阿娟先是陪父母說瞭一會兒話,然後開始幫父母做起傢務。阿娟她媽說:“閨女,你把西屋也打掃打掃吧,這幾天你就睡西屋!”,於是,阿娟就把西屋也打掃瞭。
到瞭晚上,阿娟關瞭窗,栓瞭門,來和父母打招呼,準備睡覺,阿娟她媽忽然開口道:“閨女,你晚上睡覺註意點,如果聽到廚房有什麼動靜,千萬別害怕,千萬別出來看,也別開燈”。阿娟以為母親是人老說瞎話,也沒當回事,便回屋躺下瞭。
不知睡瞭多長時間,阿娟被一陣聲音動醒瞭,隻聽廚房裡傳來踏踏踏,踏踏踏,像是走路的聲音,阿娟心道:“這老爹老媽也真是的,起夜也不開燈”,正準備起來去開燈,突然想起她媽說的那句話“你晚上睡覺註意點,如果聽到廚房有什麼動靜,千萬別害怕,千萬別出來看,也別開燈”。咦?這是怎麼回事呢?突然感覺那走路聲不像是父母的,因為父母走路不會那麼利索,何況是摸黑情況下?既然不是父母那又會是誰呢?傢裡沒有別人,門窗又都關嚴瞭,難道是鬼?
一想到鬼,阿娟害怕起來,整顆心怦怦直跳。
果然,不一會兒,廚房裡又傳來水缸裡舀水的聲音,然後是鍋碗瓢盆叮叮當當碰撞聲,一會比一會大,慢慢地沒瞭聲音,可過一會,居然又有人說話瞭,是個男的,聲音有些沙啞:“撈點酸菜包餃子吧”,隻聽一個女人回道:“馬上就撈”,之後,廚房就響起當當當,當當當,很明顯是剁酸菜聲,一會又是說說笑笑,如此這般,折騰瞭三四個小時,廚房才漸漸地安靜瞭下來。
這一晚,阿娟嚇得一動也不敢動,覺也沒睡好。
天亮起來,阿娟看到廚房裡竟然包好瞭餃子,水缸裡的水也少瞭一半,很是詫異,便去問父母。父親道:“哦,是你叔嬸回來瞭,這段時間,幸虧你叔嬸過來幫著做做飯,你晚上盡管睡你的覺就是,他們不會害你的。”
對於叔叔嬸嬸,阿娟比較陌生,隻在傢裡的相冊裡看過照片,父母曾跟她提及,說他們是文革時期的知識青年,遭人誣陷和迫害,寧死不屈,結果雙雙遇難,那時的阿娟還很小。
一想到是自己的叔叔嬸嬸,阿娟的心多少有點寬慰瞭。
到瞭第二天晚上,廚房做飯聲音再次響起,不過阿娟不那麼害怕瞭,反而覺得有些親切,覺也睡踏實瞭。
接下來的幾天晚上,還是如此,阿娟越來越心存感激瞭,心裡熱乎乎的,也很想起來看看他們如今的模樣,但她知道人鬼是不能相見的,點瞭燈就什麼都沒有瞭,所以也就作罷。
阿娟是個愛幹凈的人,每回吃完飯,便把碗筷收拾好,放進碗櫃裡,然後蓋塊兒小花佈。但有那麼一天,小花佈竟然不見瞭,怎麼找也沒找到。
清明那天,阿娟要上墳瞭,考慮到父親身體不好,她不想讓父親去,但父親執意要去,阿娟也就由著他。
阿娟她爹微微顫顫地在前面走著,阿娟慢悠悠地在後面跟著。快要走到墳地的時候,他們老遠看到,墳前的一棵小松樹上飄著塊兒手絹,走近一看,分明就是傢裡丟失的那塊花佈!阿娟心裡直稱奇。
阿娟和她爹開始燒紙,當燒到阿娟叔叔嬸嬸墳前時,阿娟看到她爹好像有心思。
果然,燒著燒著,她爹開始抽泣起來,隻聽她爹道:“兄弟啊,弟妹啊,哥給你送錢來瞭…哥老瞭,恐怕活不瞭多久瞭,這麼多年,哥一直把小娟當親閨女對待,今天,哥把小娟帶來瞭,希望你們泉下有知,哥不能再瞞她瞭,到瞭該把真相告訴她的時候瞭!”這邊,阿娟聽得一頭霧水。
這時,她爹招呼阿娟過來,讓她跪下,然後非常沉重地對阿娟說:
“小娟啊,你知道這墳墓裡埋的是你什麼人嗎?”
“嗯?不是叔叔嬸嬸嗎?”小娟莫名其妙。
“不,這裡埋葬的是你的親生父母。”
“啊?! 爹,你…你說什麼呢? 這……不…不可能!”阿娟語無倫次,腦袋都要爆炸瞭。
“孩子,這是真的”。父親說完,哆哆嗦嗦地將手伸進自己的上衣兜裡,然後哆哆嗦嗦地掏出一張折疊過的、發黃的紙條,打瞭開來,並遞到阿娟眼前。
“孩子,你看看這個,這是你父母留給你的遺書。”
阿娟萬分詫異地接過紙條,看瞭起來,隻見上面工工整整地寫道:
小娟,我的女兒……
後面署名: 王寶才 李淑賢 一九六七年五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