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江南涇縣城裡,有位男子名叫周志松,以畫畫賣畫為生。這年秋天,他忽然不畫畫瞭,卻迷上瞭鬥蛐蛐。
周志松以前從未鬥過蛐蛐,為瞭盡快學會鬥蛐蛐,他一看見別人鬥蛐蛐,就會一路小跑趕過去,仔細觀察。日子一長,他便看出瞭一些門道,也能像模像樣地鬥蛐蛐瞭。
大概因他剛入行不久,鬥蛐蛐的經驗少,他總是輸多贏少,很快便得瞭個“常敗將軍”的綽號,但正因為如此,願意同他鬥蛐蛐的人越來越多。
轉眼,一年過去瞭。這天,周志松剛要出門去找人鬥蛐蛐,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忽然走瞭進來,手裡捧著一隻古色古香的瓷罐。
那男子自我介紹叫馬大根,住在縣城西郊,聽說周志松喜歡鬥蛐蛐,因此慕名前來,要與周志松較量一番。
周志松點瞭點頭,請馬大根坐瞭下來。馬大根把手中的那隻瓷罐輕輕地放到瞭桌上。周志松拿眼一掃那隻瓷罐,先是一愣,然後不動聲色地仔細察看起來,緊接著,他心中一動:“這隻瓷罐終於出現瞭!”
周志松也捧出一隻裝著蛐蛐的瓷罐放到瞭桌上。
兩人將兩隻蛐蛐放在一隻瓷罐裡,工夫不大,便分出瞭勝負:周志松的蛐蛐鬥敗瞭馬大根的蛐蛐。
馬大根失神地望著周志松的那隻蛐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都說周志松是個“常敗將軍”,今天他的蛐蛐怎麼這麼快就贏瞭?
馬大根哪裡知道,以前,周志松與別人鬥蛐蛐時,所使用的蛐蛐都是個小體弱的,因此總是輸多贏少,而今天他所使用的蛐蛐卻個大力猛,這樣一來,馬大根的蛐蛐豈能不敗北?
看到馬大根哭喪著臉,周志松輕松地說:“算瞭,我也不要什麼賭註瞭,你那隻瓷罐很好看,就用它抵賭註吧。還有,你能否告訴我這個瓷罐的來歷嗎?”
馬大根嘆瞭一口氣,道:“這隻瓷罐是我從邵東山的手裡買來的。邵東山是我的朋友,住在縣城東郊,上個月的一天,我去他傢做客,在他傢見到瞭這隻瓷罐。我癡迷於鬥蛐蛐,我一看見它,便知道它是一隻用於養蛐蛐、鬥蛐蛐的罐子,而且,它古色古香,很有些年頭瞭,於是我就買下瞭它……”
馬大根說完,又長嘆瞭一聲,留下那隻瓷罐走瞭,周志松則悄悄地跟在瞭他的身後。
一路七彎八拐,終於,馬大根走進瞭縣城西郊的一幢房子裡,顯然,那是馬大根的傢。
望著馬大根傢的房子,周志松在心裡頭默默地盤算:馬大根傢的房子很是平常,不像是暴富之傢,而且馬大根雖然身材不小,但卻很文弱,似乎做不瞭那麼大的案子……看來,馬大根所言不虛,下一步,我得去會一會那邵東山。
接下來,周志松便天天在縣城東郊一帶轉悠,悄悄打聽邵東山傢住哪裡,以及他的相貌、傢境,以何為生。幾天後,他終於得知:邵東山四十多歲,身材矮小,身體瘦弱,以種田為生,傢境一般,而且,他並不喜歡鬥蛐蛐。
周志松不禁感到很疑惑:邵東山也不像是暴富之人,而且以他的身體狀況,似乎也做不瞭那麼大的案子,但是,他既然不喜歡鬥蛐蛐,那麼,那隻用來養蛐蛐、鬥蛐蛐的瓷罐,為何出現在他的傢裡,並被他賣給瞭馬大根?
左思右想一番後,周志松決定找個由頭,結識邵東山,探一探虛實。
這天下午,周志松又來到縣城東郊,藏在一棵大樹的後面。不一會兒,從一幢房子裡走出瞭一個男子,那個男子正是邵東山。
周志松從那棵大樹的後面轉瞭出來,迎著邵東山走瞭過去,裝著無意的樣子與邵東山撞瞭一下。緊接著,周志松連聲向邵東山道歉,並邀請邵東山一道去附近的一個酒館裡喝酒。
來到酒館,兩人進瞭一個單間。周志松酒量很大,他頻頻向邵東山敬酒,而邵東山很貪杯,很快就喝得面紅耳赤、暈頭轉向。
周志松見時機到瞭,於是說起瞭馬大根,並說他是馬大根的朋友。而邵東山則大著舌頭,不時地插上幾句話。
說著說著,周志松把話題一轉,說起瞭馬大根的那隻古色古香的蛐蛐罐。邵東山又喝瞭一杯酒,道:“那隻蛐蛐……蛐蛐罐,是……是我賣給馬大根的。”
周志松連忙追問:“你是怎麼得到那隻蛐蛐罐的?”
邵東山忽然警覺起來,閉上口,不再說話。周志松心裡不禁一動:那樁案子,難道真是邵東山做下的?
周志松正在心裡猜測著,邵東山忽然壓低瞭聲音:“說……說實話,那隻蛐蛐罐,是我順手從崔臘生的傢裡拿……拿的,這事,你可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呀!否則,若是傳到崔臘生的耳朵裡去瞭,那可就糟瞭!崔臘生有一身的好武藝,打起架來,我怎麼可能是他的對手?”
周志松趕緊又問:“崔臘生是誰?”
邵東山道:“崔臘生是……是我的鄰居,有一天,我去他傢串門,見他傢無人,便在一個墻角處順手把那隻蛐蛐罐拿回瞭傢……”
醉瞭酒的邵東山說著說著,竟趴在桌上睡著瞭。周志松結瞭賬,出瞭酒館,又悄悄地打聽起崔臘生來。
工夫不大,周志松便打聽到瞭自己想知道的一切:崔臘生有一身好武藝。以前,他以打魚為生,近來他不知怎麼的忽然發瞭財,不但建瞭一座大宅子,而且還買瞭田地……
周志松連忙趕回傢,連夜寫起瞭狀紙,一邊寫,一邊在心裡頭說:肯定是崔臘生做下瞭那樁案子……表兄,你們一傢人被害的真相就要大白於天下瞭!
第二天一早,周志松懷揣著狀紙,手裡捧著那隻蛐蛐罐,趕到瞭縣衙,將狀紙交給瞭劉知縣。劉知縣閱罷狀紙,連忙派出捕快去捉拿崔臘生,並派出衙役,傳喚馬大根、邵東山前來縣衙作證。
那隻蛐蛐罐中到底藏著什麼秘密?為何周志松要順著它的來龍去脈,一路追查,查到瞭崔臘生的頭上?
原來,周志松有位表兄在涇縣城裡開瞭一傢綢緞鋪,生意做得很紅火,富甲一方。一年前的一天深夜,周志松的表兄一傢人在傢中被殺,而他的表兄因為在外地采購貨物幸免於難。此案發生後,劉知縣曾親自查辦瞭一個多月,卻沒有發現什麼破案線索,此案就此成瞭一樁懸案。事後,周志松問過表兄,傢中被劫瞭哪些財物?表兄告訴他,傢中除瞭被劫走金銀細軟、銀票之外,還被劫走瞭一隻祖上傳下來的蛐蛐罐。
周志松見過那隻古色古香的蛐蛐罐,於是,他決定從那隻蛐蛐罐入手,追查殺害表兄一傢人的兇手。因為他堅信,被劫走的那隻蛐蛐罐遲早要在市面上露面。
周志松不喜歡鬥蛐蛐,但為瞭能找到那隻蛐蛐罐,他學會瞭鬥蛐蛐,並每次都使用個小體弱的蛐蛐,導致輸多贏少,以便讓更多的人找他鬥蛐蛐,而他就能夠見到更多的蛐蛐罐。那樣一來,他見到表兄傢被劫走的那隻蛐蛐罐的機率就大多瞭。
事實證明,周志松的做法確實有效──馬大根捧著那隻古色古香的蛐蛐罐出現在瞭他的面前,然後,他順藤摸瓜,發現瞭暴富的崔臘生……
崔臘生被押上瞭大堂。開始時,他對入室殺人劫財一事百般抵賴。當被問及暴富的原因時,他頓時張口結舌。而當那隻蛐蛐罐出現在他的面前時,他不得不低下瞭頭,說出瞭一切:一年前的一天深夜,他潛入周志松的表兄傢,殺人劫財,當時,他見那隻蛐蛐罐古色古香,很是喜歡,於是把它也拿回瞭傢,不想在一年之後,卻因它露出瞭馬腳……
案子告破,周志松回到傢中,將自己所養著的那幾隻蛐蛐全都放回瞭山中。望著跳進草叢中的蛐蛐們,周志松忍不住朝著它們深深施瞭一禮:“多謝各位,如果不是靠著你們引出那隻罐子,我表兄一傢怎能大仇得報?因為有瞭你們,兇手才得以被擒……”
從此之後,周志松再也沒有鬥過蛐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