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靈道

一、關門懲惡

周安縣衙院子裡燈火通明,一乘小轎和三駕馬車早已裝備停當,縣令朱子壽一傢人整裝待發。

三年來,朱子壽兢兢業業,把一個蠻荒僻遠的周安縣治理得井井有條,因而聲名遠播。前日接到聖旨,要調他進京重用。朱子壽喜出望外,但他不想驚動百姓,幾天來一直悄悄收拾傢什細軟,準備今天黎明之前悄然出城。半夜時分,忽然狂風大作,遠處電閃雷鳴,朱子壽擔心暴雨降臨會耽擱行程,幸好雷電隻是在天邊耀武揚威,折騰瞭半晌就偃旗息鼓瞭。

看看寅時到瞭,朱子壽抱拳,跟特意起瞭個大早過來相送的師爺楊成告瞭別,上轎啟程。楊成是他來周安赴任的路上偶然遇到的,兩人一見如故,言笑甚歡,都有相見恨晚之意。聽說楊成屢試不第,想設賬授徒聊以度日,朱子壽就竭力邀他同來周安,做自己的師爺。盛情難卻,楊成欣然應允。朱子壽得楊成,竟有如魚得水之感,說他是諸葛再世,臥龍重生。治理周安,楊成為朱子壽出謀劃策,殫精竭慮。這次奉調進京,朱子壽自然想楊成跟隨左右。可楊成卻說自己是鄉野草民,享不得榮華富貴,堅辭不肯同往。

周安縣城一片寧靜。熹微的晨光下,一行人穿過城門離開周安,快到縣境瞭,迎面卻遇到在前面探路的衙役。“不好瞭朱大人,昨夜縣外忽降暴雨,導致山口滑坡,棧道被堵瞭個嚴嚴實實!”周安縣山高水險,那條棧道是進出周安的唯一通道。朱子壽下轎到前面查看,果真道路被堵瞭個嚴嚴實實。他心裡叫苦不迭,隻好嘆息一聲,打道回府。本來繼任不日內即將抵達周安,現在暴雨引來山體滑坡,恐怕非止一處,看來他也要耽擱些時日瞭。

見朱子壽一行原路折瞭回來,師爺楊成大吃一驚,急問怎麼回事。朱子壽調侃說:“怎麼,這麼急著趕我離開?”楊成朗聲一笑,說:“哪裡,朱大人別見怪,我是忽然想到瞭‘亡靈道’的傳說。”

聽到“亡靈道”三字,朱子壽渾身一激靈:“不會吧,我朱子壽雖說談不上明鏡高懸愛民如子,但一直勤勤懇懇,自信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事。”原來,周安民智未開,愚昧迷信,民間盛傳壞人作惡,上蒼會用“亡靈道”九重酷刑施加懲罰,“關門懲惡”正是第一重,是說如果作惡多端之人如想逃離周安,“亡靈道”就會關閉山門,讓他插翅難飛。

“朱大人想到哪裡去瞭,”楊成連忙解釋說,“我的意思是,大人您鐵面無私執法如山,‘亡靈道’攔住您不讓離開,可能周安尚有沉冤等您昭雪。”

清理棧道至少需要七八天,朱子壽隻得把行李缷下車來,物歸原位,繼續做周安縣令。他被師爺的幾句話說得有點心神不定,惟有祈禱上蒼,讓他最後幾天任期平平安安。

二、血箭穿喉

折騰瞭幾乎大半夜,朱子壽渾身乏累,直到第二天午後才起身。想不到,剛喝瞭兩杯茶,縣衙外的鳴冤鼓咚咚咚地亂響起來。朱子壽聽得心驚肉跳。衙役來報,周安縣富商林萬和失蹤不見瞭,林傢大管傢正急等求見。朱子壽在上任之初的鄉紳接風宴上見過林萬和,知道他開著數傢綢緞莊,是周安數一數二的富商,急忙吩咐叫管傢進來。

林管傢神色慌張,語無倫次地說:昨天入夜時分他傢老爺接到一封信。看罷信,臥床多日的他竟然爬瞭起來,不顧身體虛弱,臉色蒼白地急匆匆出門。這一去,直到現在還沒回來。剛才,有人向院子裡扔瞭張羊皮,羊皮上紮著一隻血箭頭。他擔心林老爺已被人加害。

林管傢說著,從懷裡掏出一個佈包。打開佈包,裡面是一張一尺見方、微微發黑的羊皮,上面紮著一隻帶著暗紅血跡的箭頭。朱縣令接過羊皮,看到羊皮上畫著奇怪的圖案,八棟高矮不一的小房子,每棟房子或前或後都栽著不同種類的樹。這是什麼意思?血箭倒是很普通的箭頭,但看上去十分鋒利,箭桿齊根折斷。上面的血跡,還帶著一股腥味兒。

反復看罷,朱縣令不得要領,隨手把將羊皮圖和血箭遞給聞訊趕來的楊師爺。看罷羊皮圖,楊師爺沉思半晌,突然眼前一亮。羊皮圖是正方形,他拿起來將其對折,斜折,依照不同方向分別折瞭四次,又用筆將這四道折痕畫下來。

朱縣令吃瞭一驚,羊皮圖上的八棟房子竟都在折痕上。也就是說,房子很可能是代表八個方位。那麼,樹就是代表位置的獨特標志,因為周安雖然狹小,但境內地氣依然迥異,植被樹木各有不同。

“兇手用這種方式通知,一來似乎是要傳遞某種信息;二來恐怕不為勒索,而是為瞭尋仇!”楊師爺推測說。

林管傢聽瞭,急忙分辯說他傢老爺一向樂善好施,謹言慎行,並無仇傢。朱縣令問林萬和這幾天可有不同尋常的舉動?是否有陌生人去找過他?林管傢說,多年來他傢老爺除瞭偶爾到茶樓酒坊,一向深居簡出,很少與人打交道,連生意都很少親自過問。前幾天更是偶感風寒,竟一病不起,請瞭郎中看過,郎中面色嚴峻,向林夫人暗示無力回天,隻開瞭幾味草藥緩解苦痛。林夫人特意訂瞭臺戲,正準備借為老爺慶賀六十大壽之機沖喜袪病呢,哪知壽辰未到,竟發生瞭這樣的怪事!

朱縣令也不得其解,既然他已病入膏肓,隨時可能油枯燈滅,何苦還要冒險加害於他?殺人償命,是連黃毛小兒都懂的道理。“是否記得送信人的樣貌?”朱縣令又問。

林管傢說信是一個小孩送來的,他問過送信人的樣子,小孩什麼都說不清楚。朱子壽暗自搖頭:送信人老奸巨滑,即使小孩說瞭什麼,又怎能輕易采信。

“大人,你請看。”這時,一直站在一邊揣摸羊皮圖的楊師爺似乎悟出瞭什麼,輕聲喊道。

朱縣令走到近前,楊師爺將手裡的折扇一敲,說剛剛他就疑惑,八棟房子既然大小各異,似乎不隻代表方位。現在看來,確實另有玄機。說著,他拿起筆,將房子勾勾連連,一張人臉就有瞭輪廓。再看那帶血箭頭的紮痕,不偏不倚,正在臉譜下方的那棵枝丫虯勁的古槐上,而那古槐,看上去正是臉譜的咽喉!

“血箭穿喉?”朱縣令又是一凜。他在任三年,熟稔當地風俗民情,知道“亡靈道”的第二重,就是血箭穿喉!

楊師爺面色凝重,緩緩點瞭點頭。

難道,“亡靈道”的傳說果真應驗瞭?朱子壽想,延長我的任期,莫非真是天意?

三、浸油白炭

古槐對應的房子代表東南。朱縣令急問林管傢是否知道東南方向哪個地方槐樹比較多?

“隻有出城十裡外的六裡坡有槐生長。那個村落,幾乎是遍地皆槐。”林管傢抹瞭把額頭的汗答道。

此時天光已暗,朱縣令叫來衙役,馬上備轎,與師爺連夜趕奔六裡坡。一行人高舉著燈籠火把,疾奔一個時辰後,來到六裡坡。夜已經很深瞭,六裡坡保正提前得到消息,正領著幾個當地鄉紳候著。朱縣令對保正說要搜尋一林姓富商,不用驚擾村民。

保正誠惶誠恐,問可有目標?朱縣令反問六裡坡有幾株最古老的槐樹?保正回答說共有9株千年古槐。朱縣令點頭說:“好,先從這九株古槐開始,不要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半個時辰之後,一個衙役匆匆稟報,說果然找到一具屍體,就在村子東南方向的一株古槐之內,也是距村子最遠的一株古槐。

朱縣令和楊師爺來到現場。保正一見屍體,嚇得腿都軟瞭。六裡坡一向民風淳樸,數十年未有命案,怎麼突然有人被殺?

朱縣令放眼看去,見古槐有兩抱粗,中空有洞,一個幹瘦的軀體盤坐洞中。借著火把的光亮,朱縣令認出,那人正是林萬和,脖頸上有處深深的傷口,看上去確是一箭穿喉,不過傷口之外並無血跡,血跡全在口鼻之處,早已幹涸,看樣子已經死亡多時瞭。

仵作把屍身弄出樹洞,仔細查驗瞭,說林萬和昨天夜裡就已被人所殺,死因卻不是箭。兇手應該是習武之人,用雙雷貫耳之招兩拳同時擊中太陽穴,口鼻出血,登時暴斃而死。那箭雖然傷在咽喉要害處,但卻是死後弄上去的,所以並無血跡。仵作說,樹洞狹小,僅可容身,無法施展拳腳,所以這裡應該並非第一現場。

朱子壽繞著槐樹轉瞭兩圈,再要過火把,借著光亮探身仔細觀察樹洞內,果然有所發現:屍體下面,有一圈炭跡。楊師爺也註意到瞭,疑惑地問朱縣令怎麼想這些炭跡?

朱縣令彎腰探進樹洞,捏起一塊碎炭,沉吟瞭半晌,說兇手弄成“血箭穿喉”的樣子,恐怕是臨時起意,開始應該是想焚屍滅跡。距此不遠,一定會有大堆的炭。楊師爺深以為然,遂命衙役在方圓百米內小心勘察。

果然,沒過多大功夫,有人在一個廢棄窖洞中發現瞭一堆未燒過的白炭。楊成高舉火把頭前照亮,鉆進窯洞察看現場,驚奇地聞到一股奇香。原來窯中白炭大都浸瞭豬油,豬油凝結,炭色晶瑩如玉。白炭中,赫然插著一支折斷瞭的箭桿。白成小心翼翼地拔下箭桿,回身遞給朱子壽,朱子壽一眼看出,斷痕正與羊皮書上的箭頭吻合。

朱縣令走到洞深處,讓楊師爺將火把舉近些,從緊貼窖壁的一側,發現瞭一個清晰的腳印,料是兇手無意間落下的。

朱縣令眉頭緊蹙。兇手在何地殺的人?為什麼要把屍體藏進六裡坡的古槐中?還有,白炭浸豬油,恐怕不是為瞭讓炭火更旺吧?

楊師爺手搖折扇,說依他判斷,兇手對林萬和謀劃已久,所以早就備下白炭。白炭浸豬油,應該是為瞭掩蓋死者形狀。有經驗的仵作都知道炭油驗傷,在焚燒屍體的地方覆以白炭,篩以白芝麻,油脂與滲與地下的屍油融合,既現死者被燒死前的形狀。

“如果我沒猜錯,兇手起初是想將林萬和碎屍萬段,然後用浸油白炭焚屍滅跡。沒瞭屍骨,這就是一起無頭懸案瞭。”楊師爺繼續說,“至於為何到選在六裡坡,就比較簡單瞭。這裡磚窖遍佈,而棄窖無數,最好焚燒屍體,並且不會引起懷疑。據我所知,此地燒窯所用之炭都是用炭簍從城裡炭行背進來的,炭簍足有半人多高,林萬和病入膏肓,瘦骨嶙峋,裝進炭簍輕而易舉。”

聽瞭楊成一席話,朱子壽大為嘆服,說:“倘真如此,此案已經有些眉目瞭。這些白炭至少有四簍之多,絕非一人一時可以運得進來。還有這隻腳印,都值得追查。”

四、刻字涼玉

回到縣衙時,天已蒙蒙亮瞭。顧不上休息,朱子壽即刻令捕快四處查探,盡快搞清案發現場、白炭的來歷和鞋印的主人。楊成親自帶人調查林萬和的身世來歷,看看究竟有無仇傢。奔波瞭一天,總算有所進展,查出林萬和並非本地人,十幾年前才搬來周安,之前曾在淮北某地做生絲生意,大管傢和所有傢仆都是從本地雇傭,無人知道林傢此前居處何處。正如管傢所說,林萬和一向謹慎,很少與人交往,似乎並無仇傢。楊成還查訪瞭周安縣幾十傢炭行,得到重要消息,有一背炭人說十幾天前,有人叫瞭四簍炭,讓他送到六裡坡。而在窖洞中,那堆炭差不多正好四簍。楊成已經問清,買炭人像個富貴公子,十七八歲,有個明顯的特征,是鷹勾鼻。

鷹勾鼻?朱縣令心頭一振。在周安,有鷹勾鼻的人並不多,富貴而有鷹勾鼻的更是少而又少。

朱子壽與楊師爺正梳理著案情,有衙役匆匆來報,說林傢又出事瞭!林傢12歲的小少爺突然失蹤。林傢人,都要急瘋瞭。

朱縣令不敢怠慢,帶著楊師爺匆匆趕奔林府。林府一片肅殺之氣,兩盞昏黃燈籠掛在大門口,門口兩側的招魂幡在風中飄搖。

管傢將兩人迎進門來,隻見正屋擺著靈堂,一個五十多歲的女人披麻戴孝,呆坐靈前。無疑,這就是林夫人瞭。朱子壽略一掐算,小少爺才12歲,當是此女四十之後所生。

聽說縣令大人來瞭,林夫人轉過頭,神情悲淒。她和林萬和老年得子,視若珍寶,想不到丈夫一死,小兒就不見瞭。中午他還在夫人隔壁臥房酣睡,下午一直沒見,以為哪個傢人帶他外出。因為喪夫之痛,林夫人無暇顧及孩子。想不到,直到天黑仍不見小少爺。問遍傢丁,沒有人帶他出門。倒是在他的房間,發現一塊涼玉,上刻一個“鐘”字。

“老爺聖明,找到殺我夫擄我兒的兇手一定要千刀萬剮、萬刀凌遲!”林夫人咬牙切齒。

朱縣令一邊好言安慰,一邊暗想:林夫人出語惡毒,是因為喪夫失子之痛呢,還是本性使然?他偷眼觀察,從林夫人的眼角眉梢,隱約察覺出一種陰狠毒辣。

拿過冷玉,朱縣令看瞭兩眼,遞給楊師爺。

冷玉有嬰兒掌心大小,握到手裡,微微發涼。傳說冷玉出自歧山,夏天佩戴身上,能靜心涼體,是大戶人傢喜歡的飾物。

“看來是鐘姓人帶走瞭小少爺。”楊師爺說。

朱縣令點點頭,他也如此猜測。周安縣城裡隻有一個大戶人傢姓鐘,傢主名叫鐘鳴,擁有周安縣最大的茶莊。早年鐘傢也曾開綢緞鋪,但後來林傢綢緞莊越來越興盛,鐘傢卻慢慢沒落,被迫改行。這其中是否有積怨嫌隙?重要的是,鐘傢人都有周安罕見的鷹勾鼻!

回到縣衙,還沒等朱縣令差人去傳鐘傢人,鐘傢茶莊二掌櫃卻慌慌張張地報案來瞭:鐘傢公子也失蹤瞭!

鐘傢傢財萬貫,卻像林傢一樣,隻有一顆獨苗。不過林公子已經長大成人,能詩能賦,風流倜儻,深得鐘鳴喜愛。鐘傢公子於昨晚離傢出去,起初以為眠宿煙花,想不到第二天仍不見回來,遍尋煙花柳巷根本不見蹤影!

朱縣令聞聽,腦袋都要炸瞭。他來周安三年多,雖說也出過幾起離奇怪案,但像今天這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連環套案還是第一次遇到。難道自己命運多舛,在周安任期的最後幾天居然會不得善終?

朱縣令緊鎖眉頭,問鐘公子這幾天可有異常?二掌櫃搖頭,說不見異常。朱縣令拿出林傢小少爺臥房裡搜出的涼玉,問二掌櫃可識得此玉?二掌櫃拿過來看瞭,臉上一喜:“正是我傢公子所佩!他人在哪裡?為何這玉……”

朱縣令不再理他,附身向楊師爺耳語瞭幾句。楊師爺會意,起身離開。不過兩袋煙的功夫,楊師爺帶人取回瞭鐘公子的一雙靴子。將靴子放到在窖洞中取回的靴底印模中,絲毫不爽!

“如此看來,證據確鑿,林老爺系鐘公子所殺,林少爺也是鐘公子所劫。他的失蹤,應該是畏罪潛逃!朱大人可以一面派人緝拿鐘公子,一面結下文案,來日上報州府,此案即告一段落,朱大人盡可放心進京赴任。餘下的事,自有後任縣令打理。”楊師爺對朱子壽說。

朱縣令手捻胡須,沉思半晌,搖搖頭:“我倒覺得此案另有玄機,不似這樣簡單。第一,這冷玉可能是無意遺落,也可能是故意放置,不足為憑。第二,鐘公子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怎會使雙雷貫耳之術,且一擊致人死命?第三,殺害劫擄父子二人,必定有著深仇大恨,鐘公子不過十七八歲,此恨何來?第四,兇手謀劃已久,鐘公子毛頭少年,哪會有如此心機?退一萬步說,即便兇手確是鐘公子,林傢小少爺生死不明,我又豈能坐視不管一走瞭之?”

“朱大人多慮瞭。”楊師爺上前一步,說:“據我所知,鐘傢乃是武林世傢,曾祖曾經中過武狀元。鐘公子曾祖父鐘武德曾在異地任武官,鐘公子父親也曾在距此幾百裡外的東嶺任過捕頭。15年前,他們才遷居此地。”

“莫非鐘公子隻是藏而不露?”朱縣令覺得楊師爺的話有些道理。鐘傢傢世,他也有所瞭解。就任周安時,朱子壽就在進入山口的崖壁上見到過鐘傢祖上題字:浩渺煙波在,物是人非時。那題字落款是“中德武”,而非“鐘德武”。後來他特意打聽過,知道鐘傢四代之前曾是一金姓武官的傢仆。至鐘傢曾祖,因為聰穎好學,一直陪侍小主人習文研武。長到十三四歲,能文能武,竟成少年才俊。主傢愛才心切,親自把傢傳武藝悉數教給少年。19歲時,主傢送他進京應考,竟一舉奪得武狀元。鐘傢自此顯赫,但從不敢忘記金姓主傢提攜之恩,一直視金傢如再生父母。所以,但凡留跡之處,從不以“鐘”示人,“鐘”去“金”邊而為“中”,以示對金傢感恩戴德。這樣說來,鐘公子表面柔弱,暗藏武功,也不是不可能。

“我還聽說一件事,因為無憑無據,沒敢對大人講過。如若屬實,可以解釋鐘公子為何要痛下殺手。”楊師爺繼續分析說。朱縣令微微皺眉,問是什麼事?楊師爺嘆瞭口氣,說傳聞林夫人待下人極苛,數年前曾亂棍打死林萬和的通房丫頭。更殘忍的是,那丫頭還懷有三個月身孕。那丫頭本是城東私塾先生的女兒,因為傢道中落,私塾先生無力過活,被林萬和三百兩銀子買進傢。想不到,不到一年就死瞭。私塾先生又恨又愧,三天後吐血而死。

“這與鐘公子又有什麼關系?”朱縣令不解。

楊師爺微微一笑: “鐘傢公子曾跟東城私塾先生習文。與小師妹有舊,也是情理之中。”說到這裡,楊師爺忽然想到瞭什麼,神色莊重起來:“朱大人,倘若真相確是如此,鐘公子的目標其實應該是林夫人才對!”

朱子壽深以為然:“對,先殺老爺和少爺,恐怕隻是為瞭讓她飽嘗生離死別之痛,也因他們容易下手。不如我們兵分兩路,一路繼續搜尋林少爺和鐘公子,一路暗中埋伏在林府四周,一則保護林夫人,二來守株待兔,隻等兇手自投羅網!”

五、描紅紙鞋

天光大亮,埋伏瞭一夜的捕快一無所獲,正準備悄悄撤離林府,不想林府裡面猛然雞飛狗跳,亂作一團。他們急忙進去打探,發現林夫人已經被害身亡!

朱縣令聽報,急忙讓衙役備轎,楊師爺緊隨其後。

來到林府正室,隻見林夫人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雙目圓睜,滿面驚恐。令人驚奇的是,她的腳上居然套著一雙白色描紅紙鞋,上面的圖案是分別是沸騰的油鍋!朱縣令倒吸一口冷氣,入仕之前他曾壯遊天下,知道這是淮北東嶺懲治惡婦人的方式。穿上紙鞋,進到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紙鞋描油鍋,意味著死者在地獄將永受油炸之刑。是誰對林夫人如此恨之入骨?那紙鞋已經變黃發脆,看樣子已經有些年頭瞭。

“是誰第一個看到的夫人?”朱縣令問。

一個不過十六七歲的小丫頭聲音哆嗦著說是她。夫人有早起的習慣,今日天光大亮,還是不見夫人房裡有動靜,她不放心,就上前推門,一眼看到夫人死不瞑目的慘象,當即嚇得大哭。

“你第一眼看到夫人,她腳上就穿著這樣的紙鞋?”楊師爺問道。

小丫頭怯怯地點頭。

楊師爺繞著林夫人的屍體走瞭兩圈,突然對朱縣令說:“大人,死者頸部有銀針。”

朱縣令上前察看,果真,死者咽喉部位有一細小針孔,楊師爺伸手,緩緩抽出一根手指長的銀針。無疑,這就是致林夫人死命的兇器。朱縣令的臉色為之一變。

亡靈道第九重就是銀針索命。現在看來,殺死林萬和夫婦的兇手是同一個人!這個人熟悉東嶺風俗,必定到過東嶺。鐘公子年方十七八,十五年前隨父從東嶺遷回周安時不過兩三歲,尚不記事……想著想著,朱縣令心中突然電光火石般地一閃。會不會是他?——鐘捕頭。鐘鳴武功高強,老謀深算,又曾長居東嶺,要謀劃這樣的謀殺案極有可能。如果父子聯手,涼玉、腳印、謀殺,這所有的一切問題即可迎刃而解。隻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莫非與林傢有血海深仇?還有,重重防備之下,他又如何能夠來去自如?

一時間,朱子壽心裡像塞瞭團亂麻,怎麼理都理不清。

就在朱縣令凝神思索猶疑不定時,楊師爺正貼墻而立察看現場。忽然,他感到隱隱有涼風拂面。順著風向望去,卻見涼風竟是從墻上的一幅卷軸後面吹出來的。他用折扇挑開卷軸,眼前的景象令人大吃一驚,畫軸後面竟是暗門!

林管傢也很吃驚,忙叫傢丁拿過燭臺。燭光照亮黑漆漆的洞口,竟有長長的臺階。而臺階上,到處都是發脆變黃瞭的描紅紙鞋,很是陰森。

“林管傢前面帶路吧。”朱縣令說。

林管傢舉著燭臺先下去,縣令和師爺緊跟其後。走出幾十丈,前面一扇石門,推開石門,竟然已經來到護城河堤下的亂草之中!

朱縣令問林管傢可知道這條秘道?林管傢搖搖頭,說從不知曉。

“秘道當然為緊急時逃生之用,不想反而成瞭引狼入室的通道,這真是防不勝防。”楊師爺大為感嘆,“林傢不惜工本修築暗道,必定有仇人追殺。不過,管傢尚且不知,兇手又是如何知道的呢?而且,為什麼會一路遍撒描紅紙鞋?這種不詳之物應當避諱才是。”

幾個人轉身又鉆進秘道,這次走得慢,看得細,果然發現暗道裡面另有玄機,暗道壁上,有一處環形裂痕,似乎另有隱秘!

楊師爺一聲令下,幾個衙役手持鎬鍬,不多時便裝砸破瞭秘道墻壁,從裡面拖出一個箱子。將箱子拖回房間,打開,裡面是層層佈包的什麼東西。將包佈剪開,一陣惡臭撲面襲來,裡面竟是一具屍體!屍體衣物肌肉都已腐爛多時,隻能依稀辨出是個女人,森森白骨上幾處黑斑觸目驚心,顯系被人毒殺!

朱子壽又是一震:這林府,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林萬和夫婦顯然死有餘辜,這個女人,隻能是他們所殺!描紅紙鞋顯示有人對此女恨之入骨,以此咒她永世不得超生。這個女人是誰?鐘鳴會不會與她有什麼關系?劫殺林傢,是否替她報仇?想到這裡,朱子壽把手一揮:“快,多去些人,把鐘鳴帶到縣衙!”

然而,已經遲瞭。捕快趕到鐘府,卻聽府內哭聲一片,鐘鳴懸梁自盡瞭!所幸鐘鳴留下遺書,交代瞭一段讓人震驚的積年血案。

遺書裡說,鐘鳴十五年前在淮北東嶺縣當捕頭,鐘傢恩人金姓一傢也住在東嶺。萬沒想到,因垂涎金傢夫人美貌,東嶺縣牛頭山的匪首帶幾十個悍匪突然打劫瞭金傢。可憐金傢老少17口慘死刀下,金夫人被擄至山上。捕頭鐘鳴傾力抓捕,一把火燒瞭牛頭山寨,卻沒能抓到匪首,也沒找到金夫人。鐘鳴因辦案不力,解職回到周安。多年來,鐘鳴夜不能寐,一直沒有放棄追查元兇。經過明察暗訪,鐘鳴發現仇人居然就在身邊,化名林萬和!金夫人不見蹤影,想必早已為生性兇悍的林夫人所害。於是鐘鳴表面不動聲色,暗中卻處心積慮,慢慢探清瞭林傢的一切秘密,終於輕而易舉地與兒子一起手刃林傢兩代三人,親手為金傢報瞭滅門之恨。鐘鳴深知國法難容,他寧可追隨金傢而去。鐘鳴說,兒子不過受他唆使,有協從之過而無行兇之罪,懇請法外開恩,放他一條生路。

六、瞭猶未瞭

經過夜以繼日的清理,山口的棧道已經可以勉強通行瞭。楊師爺寫好結案文書,朱子壽看瞭,提筆加上一句:鐘鳴雖連殺數人,法不容赦,但念其為恩主報仇,忠義可嘉,望能對其子網開一面。然後鄭重地蓋上縣令大印,連同鐘鳴的遺書一起封存,隻等新任縣令上報結案。鐘公子下落不明,朱子壽令衙役繼續搜索。唯一不算圓滿的,是林傢小少爺不知被毀屍何處。

連環血案水落石出,可以安心離任瞭,朱子壽心境開朗,與楊成把酒相慶,直喝得酩酊大醉。次日一早,一傢人再次登程,卻不見楊師爺出來相送。朱子壽笑道:“料他宿醉未醒。”

晨光熹微時分,一行人再次悄然離開周安縣城。朱子壽留戀地回頭張望,卻見身後騰起一片煙塵,緊接著一匹快馬就追到瞭身邊,原來是縣裡的捕頭。“朱大人請留步,鐘公子帶著林少爺正在衙前擊鼓!”

朱子壽聞聽,大吃一驚,險些從轎子上掉下來。朱夫人安慰道:“林少爺平安,鐘公子歸案,案子不是更加圓滿嗎?”朱子壽一聲長嘆:“你哪知道個中隱情!”

朱子壽第二次打道回府,鐘公子迫不及待地為其父喊冤。

“慢慢道來。”朱子壽已經鎮定下來。

鐘公子說,三日前他被一蒙面高手劫持,捆綁在城郊一處敗落的院子裡,當時那裡已經關著一個小兒,鐘公子認出那是林傢少爺。兩人一連被丟在那裡兩天兩夜,饑寒交迫,昨天夜裡蒙面人才又出現,打扮得像個劊子手,手持一把鬼頭砍刀。林少爺嚇得大哭,蒙面人揮刀要砍,不知為什麼刀卻沒有落下來。停頓瞭半晌,蒙面人忽然一把提起林少爺,把他拉到衣鏡前,同時扯下瞭自己的蒙面黑佈。定定地站瞭很久,那人忽然一聲長嘯,丟下兩人跑瞭出去,門也忘瞭鎖。鐘公子抓住機會,帶著林少爺一起逃瞭出來,讓人解開繩索,這才聽說傢父認罪自殺,於是直奔縣衙擊鼓鳴冤。

“這麼說,你看到瞭那人面容?”朱子壽急問。

“是,走遍天涯海角,我都能認得出來!”鐘公子咬牙切齒。

正在這時,有衙役慌慌張張地來報,縣衙庫房失盜。朱子壽問所丟何物,衙役回報說昨天從林府帶回來的女人屍骨不翼而飛。“師爺呢?快請師爺!”朱子壽亂瞭方寸。“剛才就去請瞭,可師爺房裡空無一人。”衙役回答說。“唉!”朱子壽仰天長嘆,“隻怕不出我所料!”

朱子壽連忙帶人繞城尋找,果然在城郊看到一架馬車拉著一口棺材,旁邊一人滿身素服,扶棺緩緩前行。那穿一身素服的,正是師爺楊成!

見朱子壽帶人過來,楊成停下腳,突然“撲通”一聲跪倒在他腳下。朱子壽伸手想扶,卻見楊成早已是泣不成聲。他緩緩說自己本該投案自首,可又想早日讓母親入土為安。舉棋不定,正在此徘徊。他才是殺人元兇,鐘鳴不過受他陷害,被脅迫才認罪自殺。他本姓金名渭,而非楊成。

朱子壽仰起臉,長長嘆瞭口氣,說:“其實我都已經猜到瞭。意識到此案與東嶺有關,我曾修書問過東嶺縣令,得到回復說當年金傢並未滅門,10歲的小少爺被母親藏進水缸僥幸逃生,至今下落不明。15年後的今天小少爺應該25歲,正是賢弟年庚。以我對賢弟人品的瞭解,既然你脅迫鐘鳴,料他也並非無辜。如果我沒猜錯,當年牛頭山上,是他受瞭賄賂,故意放跑瞭林萬和,所以林萬和才敢在周安落腳,以圖照應。”

“大人英明。”金渭無限悲憤。

“你來周安,恐怕就是為報滅門深仇、必欲親手殺之而後快?!”朱子壽說到這裡頓下來,靜靜地望著金渭。

金渭點頭稱是,他利用師爺身份之便,查清仇人底細,但不想有礙朱縣令前程,所以不願在他任內制造血案。隱忍三年之後,待他奉調進京,恰巧此時林萬和已經病入膏肓。時不我待,要手刃仇人已刻不容緩,所以他連夜動瞭手。

“當時我把屍身帶進窯洞,本想焚屍滅跡,忽見遠方電閃雷鳴,伴有陣陣冷風,怕大雨將至,會將炭火澆滅。而且,雷電方向正是山口,又恐暴雨沖毀棧道,大人次日無法離開周安。左思右想,臨時起意,借‘亡靈道’傳說佈下‘血箭穿喉’,將屍體置於樹洞。大人果然折返,所以我加快步伐,誘林少爺,綁鐘公子,殺林夫人;又設計丟涼玉、調鞋模,栽贓鐘公子嫁罪鐘捕頭,最後脅迫其畏罪自盡;一面報仇雪恨,一面引導你在最短的時間內破案交差。”

金渭的妙計一石數鳥,事情完全按他的計劃發展。之所以把林鐘二少爺放在最後,是因為他們本來無辜,金渭心有不忍。不過他知道,他隻能斬草除根,以免除後患。萬沒想到,就在他要手刃林少爺時,看到他嘴裡那顆紮眼的齙齒,金渭猛然愣住瞭。林少爺杏目、齙齒,這正是金渭母親的面部特征!金渭手一抖,額頭浸出一層冷汗。母親被擄,他已年滿10歲,現在依然清晰記得母親面容。林少爺,莫非是他的同胞兄弟?!聯想到暗道裡的女屍,金渭突然想到,一定是悍婦林夫人不能生養,其母含垢忍辱,被迫為他們生下兒子,然後才遭毒殺!可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所以才拉林少爺到鏡前,自己脫下蒙頭黑佈,對鏡相照。鏡子裡,絲絲縷縷處都能看到兩人相似的臉部特征。

“面對胞弟,我無法再下殺手,所以才給大人留下麻煩。我罪當誅,死不足惜,隻望不會影響大人前程!”金渭說罷,匍匐在地,長跪不起。

朱子壽聽瞭,心中似有巨潮湧動。相伴三年,他和金渭意氣相投,已經是情同手足。身負血海似的深仇大恨,金渭依然時時處處為他著想,他又怎能賣友求榮!

不久之後,周安再發怪案,朝野震驚:朱子壽離開周安,卻並未到京赴任,而是不知所終。跟他一起失蹤瞭,還有他的師爺楊成……

《真實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