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瞭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瞭。嶽老漢一傢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瞭,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瞭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莊,如今留下不足十戶人傢。
留下的人老的老小的小,農田除少量耕種外,大量拋荒。平日裡村民們進山打打小動物,下河網網魚,日子過得舉步維艱。
嶽老漢領著小玉過活,他一不種地,二不獵山,三不下河,全賴年輕時學得的一門手藝—剃頭。隻是這手藝已經多年沒用瞭,生疏瞭些,但年輕的理發匠在瘟疫中死瞭,人們也沒什麼好講究的瞭。
這個地區山多水密,村落與村落的間隔很遠,嶽老漢剃頭要到附近幾個村子去上門服務,要走很遠的山路,中飯也需在主傢吃。所以每逢他外出剃頭,都會事先煮好飯菜,讓小玉留在傢裡。不管刮風下雨,天色多晚,嶽老漢都要趕回傢照顧小玉。小玉一人在傢,感覺孤單害怕,又哭又鬧瞭幾回,後來也就習慣瞭。
嶽老漢見小玉不鬧瞭,以為她懂事瞭,也放寬瞭心,在外踏實瞭不少。直到有一天,嶽老漢發現小玉衣服上有一根雞毛,感覺很是奇怪。因為在那場瘟疫中,附近各大村莊的雞鴨牛羊都死絕瞭,哪來的雞毛呢?嶽老漢問小玉:“小玉,你身上怎麼會有雞毛?”
小玉抬起頭,眼睛清澈明亮,對嶽老漢說:“爺爺,我也不知道。”
嶽老漢覺得小玉不像在撒謊,此事不瞭瞭之。
過瞭段時日,嶽老漢再次在院子地面上發現瞭許多雞屎和一些米飯。這回嶽老漢斷定肯定有雞來過,而且還不止一隻,看起來,小玉還喂過雞。於是,嶽老漢問小玉:“小玉,你是不是拿飯喂雞瞭?”
小玉說:“沒有,飯我吃瞭。”
嶽老漢又問:“那地上的米飯和雞屎是怎麼回事?”
小玉膽怯地說:“不知道。”
嶽老漢心中奇怪,自己明明見到瞭雞毛和雞屎,小玉明明喂瞭雞,但她為什麼要否認見過雞和喂過雞呢?想到這,嶽老漢決定查看個究竟。
第二天,嶽老漢佯裝出門去瞭,卻躲在瞭屋外柴堆處,遠遠地盯著傢裡發生的一切。約莫中午時分,隻見一隻母雞帶著一群雞仔“咯咯咯”地進瞭自傢院門,小玉手捧飯碗,邊吃邊把飯倒在地上讓雞群吃,還和雞仔玩。嶽老漢心疼米飯,大喝一聲:“小玉,人都吃不飽,怎麼可以用飯喂雞呢?”
等他走進院門時,怪事發生瞭,雞群不見瞭,僅有米飯在地。小玉見爺爺突然冒出來,嚇瞭一大跳,支支吾吾不敢說話。
在嶽老漢的再三追問下,小玉隻好向他道出瞭實情:“爺爺,在您外出剃頭後不久的一天中午,我坐在門口吃飯,這時一隻母雞路過,我沒有玩伴就想留住這隻雞,於是就把飯倒給它吃。後來,這隻母雞就帶瞭九隻雞仔天天都來傢裡吃食,吃完瞭還陪我玩,每當太陽快下山的時候它們就會回去。小玉知道爺爺心疼米飯,怕您生氣,就不敢告訴您。”
嶽老漢說:“剛才雞群還在這裡吃食,現在哪去瞭呢?”
小玉這時才發現雞群不見瞭,也覺得奇怪。嶽老漢在附近找瞭找,沒有發現蹤跡。
當天,嶽老漢特意問瞭左鄰右舍誰傢養瞭雞或者看見過這群雞,大傢都說自瘟疾後,連雞毛都沒見過,更別說養瞭。接下來的幾天,嶽老漢爺孫都沒再見到這群雞瞭。嶽老漢心中沉甸甸的,臉色難看,莫非是小玉染上瞭不潔之物?畢竟在那場瘟疫中,死得不明不白的人太多瞭,小玉的奶奶和親娘生前也都喜歡養雞,而且養得很好。小玉還說,是一隻母雞帶著九隻雞仔,難道與死去的10口人真的是巧合?嶽老漢決定還是請觀裡的道長來看看。
不幾日,道長來瞭,圍著嶽老漢傢察看瞭一番,又對著小玉端詳起來,最後問瞭嶽老漢一些其他問題,輕微嘆息一聲:“嶽叔,你傢的大門連續出的人太多瞭,陰氣太重,他們戀傢啊!”
嶽老漢見道長說的證實瞭自己的猜疑,憂心地問:“請問道長,該怎麼辦呢?”
道長說:“做場法事,安撫鬼魂,勸他們入土為安,不要留戀塵世,速往極樂世界去吧。”
於是,道長卜瞭個日子,做瞭半夜法事,燒瞭不少紙錢,嶽老漢的心才稍稍安定。
此後的七八年,雞群再也沒有出現過。嶽老漢更老瞭,白發蒼蒼。小玉也已經出落成瞭一個標致的大姑娘瞭,成天忙個不停,把傢裡裡外外操持得井井有條。
這天,嶽老漢到隔山的村落剃頭,回來的路上淋瞭些雨,回到傢就病倒瞭。小玉見爺爺病瞭,地裡的活就擱瞭起來,成天在嶽老漢跟前小心照顧,但因為傢貧請不起郎中,抓不起藥,嶽老漢的病日益嚴重起來。
這天,小玉在院子裡煎土藥,突然聽見“咯咯咯”的雞叫聲,很熟悉,卻一時想不起來,這會是誰傢的雞呢?她抬起頭,嚇瞭一跳,隻見一隻母雞帶著九隻雞仔朝庭院走來。小玉認得那隻母雞頭上的一撮白毛,正是幾年前她喂過的那群雞,一點都沒變,雞仔的個頭還是七八年前那般大。難道鬼魂又出現瞭,這是要收瞭爺爺去嗎?小玉趕緊把雞群趕瞭出去,順手把院門也關瞭。但等她一回身,卻不禁大叫一聲,眼前的景象太詭異瞭,隻見母雞在院中央用爪刨食,雞仔一隻隻從地下冒瞭出來。雞群一聽到小玉的驚叫聲,立馬遁地而走。
後來的幾天,那隻母雞帶著雞仔在中午時分都會準時出現,傍晚時分則準時離去。小玉害怕,又不敢告訴爺爺,就找到瞭鄰居劉阿婆商量。劉阿婆也覺得奇怪,按理說做瞭法事,每年清明都燒瞭許多紙錢,那麼多年都過去瞭,不應該再回來呀,其中必有緣故。於是,劉阿婆就對小玉說:“小玉,不要急,看看這群雞是哪來的再說。”小玉沒有其他辦法,隻好照辦。
後幾日的跟蹤觀察,小玉終於弄清楚瞭雞群的去向,雞群每天傍晚都會在離傢不遠的老樟樹下消失。那棵樟樹少說也有幾百年瞭,被這個村莊的人視為神物,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都有許多人拜它。
小玉趕緊找到劉阿婆,告知此事。劉阿婆想瞭想,說:“恐怕那群雞不是鬼魂,而是樟樹地下有寶物,是寶物的化身。阿婆早年做姑娘時聽過寶物化身顯形的故事。這類寶物埋在樹神附近時間久瞭,就會沾染上樹神的靈氣,會變得有靈性。或許是因為嶽叔病瞭,你傢又沒錢找郎中替他治病,特意回來報你當年喂養之恩的。你隻需在夜間,等雞群熟睡瞭的時候去挖,它們就不會跑掉。”
當天晚上,小玉照劉阿婆的話做,先在大樟樹前點上三炷香,一對蠟燭,擺上三朵紙紮紅花,跪下對大樟樹說:“請樹神原諒,小玉挖寶是為瞭治病救人,迫不得已,樹神千萬別怪罪。說完就動手開挖起來,不久果然挖到瞭一個瓦罐,裡面有一個元寶和九塊碎銀,但不知何故,它們全都有點雞樣外形。
後來,小玉用這些銀子請來郎中,治好瞭爺爺的病。嶽老漢治病的花費,不多不少,正好是所挖銀兩之值,一文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