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鬼事之牧鴨人

粵西山區農村有一種謀生方式叫做牧鴨。牧鴨人不種田地,隻早早地出門把百十隻大花鴨趕往離村不遠的大河潭一放,便坐在河畔大石上等著收鴨蛋瞭。待得金秋十月花鴨羽翼油亮,肉堅皮嫩,牧鴨人再把群鴨往集市上一圈,一年的柴米油鹽也就這樣湊合著瞭。這日子過得貧窮卻也逍遙自在。村中的光頭四便是職業牧鴨人。

因為起早貪黑,牧鴨人常常要在太陽尚未普照或者太陽早已下山的情況下於山邊河潭趕鴨走動,所以他們多少都要懂得一些在河邊走動的諱忌,年過四十而皺紋滿面的光頭四就常常對村中婦孺說:“村西頭那個河潭,大陽落山六點過後,大夥兒還是少些走動,若真碰巧剛從那兒經過,也不要大聲說話,拔些香茅草含在嘴裡,掩蓋一下氣息,免得惹來不幹凈的東西。若是聽到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在暗處‘咕咚’一聲往河潭裡跳或看見大紅鯉魚往潭邊遊來時近時遠,你千萬不要靠近水邊,否則……”這話一說,村婦們的項背立時感到發麻瞭,孩子們更是躲到婦人的大股尻後面,睜大瞭眼睛,“會吃人嗎?”“哈!最愛抓小孩!”這一唬,孩子當即抱緊婦人的粗腿大哭起來,於是光頭四得意地張開他那滿嘴黃牙大笑起來,“這天殺的光頭四,盡說些鬼話嚇唬小孩!”村婦憤憤地罵咧著把孩子抱回傢去瞭。

但這醜話不說則已,一說最是靈驗,光頭四大概也想不到他一個用來唬小孩的玩笑話會引來往後那麼多的亂子。話說這光頭四因為又老又醜,更年輕些時又做過幾年墓葬的道工,農村人認為染瞭晦氣,所以,這光頭四年過四十而未婚,孑然一身,身邊隻常跟著一個八九歲在讀小學的侄子。這侄子天真活潑,傍晚一放學,便喜歡站在村頭高高的大石上看著他那光頭的四叔把一大群花鴨浩浩蕩蕩地往村子裡趕,那神情就像是在給打勝歸來的紅軍隊伍行註目禮一樣。每到學校放假,光頭四也喜歡帶著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傢夥做伴到山間河潭牧鴨,以解寂寥。

這年暑假特別炎熱,太陽已經下山,熱氣依然升騰著。兩叔侄沿著潭畔撿瞭幾十個碩大的花鴨蛋,便把群鴨從河潭裡趕瞭出來,花鴨在潭畔小泥路上“嘎嘎嘎”地大聲抗議著,就如一群偷偷下河遊泳被母親追打屁股的孩童一樣。兩叔侄揮動著長桿,跟在群鴨後面正要打道回府,這時,河潭邊上不遠處的灌木叢裡卻“嘎嘎”地傳來瞭一陣刺耳的鴨叫聲。“難道還有沒歸隊的?”光頭四揮動長桿把群鴨降定在一片草地上,對小侄子說:“別亂走,就在這裡等我。”

正要走開,光頭四看看暮色將近,又對侄子說:“你怕不怕?你一個人能把鴨子先趕回村裡嗎?”侄子勇敢地把手中的小竹桿往地上一豎,看著並不遙遠的灌木叢,又看看遠處的村落,說:“不怕。我就在這裡等四叔回來。”光頭四欣慰地摸摸小侄子的小腦瓜子,往侄子的口袋裡塞瞭一把香茅草(農村做法,辟邪),吩咐一定不要玩水之後便進入灌木叢尋找那一股失群的田中小分隊瞭。說來奇怪,待光頭四靠近灌林叢,鴨叫聲立刻停止瞭。光頭四用長桿掃打瞭一陣灌林叢,依然沒有聽見鴨叫聲。“奇怪。”光頭四撓著後腦勺喃喃道。腳步剛踏出灌木叢,那震天響的鴨叫聲又響瞭起來。光頭四彎著腰悄悄地重新走進灌木叢,尋找著聲源。這聲音似近又似遠,時有時無。

不知不覺光頭四已經走進瞭灌木叢深處,鴨叫聲似乎也越來越近瞭。“嘎嘎嘎!”聲音咋起,光頭四嚇瞭一跳,五隻大花鴨從一堆長長的雜草堆裡鉆瞭起來,“好傢夥,害老子半天工夫。”

光頭四順手把花鴨伏過的草堆披開,看看有沒有留下一窩鴨蛋之類的。摸到瞭……軟軟的……綿綿的……像——棉衣!“啊!”光頭四大叫一聲,冷汗驟出,長桿落地,屁股連坐帶爬地滾到瞭一邊,這驚叫聲硬是在河潭四周形成瞭一個“嘻嘻嘻”小孩嬉鬧的回聲。一個土灰色的紮著兩條長長大辮子的佈娃娃赫然出現在眼前!

本來一個平常小孩子玩具佈娃娃也不至於把走慣野外的光頭四嚇成這般,關鍵是這佈娃娃的兩隻白多黑少的大眼睛,此時正死死地盯著光頭四看,令人汗毛直豎。也不知是不是幻覺,佈娃娃的眼角竟充滿瞭血絲,粉白的臉頰下竟也有淡淡的不知是泥漬還是血漬的液體……哀怨、仇恨,而又冰冷、嘲弄的意味剎時在空氣中漫延開來。光頭四抖動著雙手合十,語無倫次:“無意冒犯,確是無意冒犯,打擾清靜,還請此處主頭多多原諒。”行完三拜大禮,光頭四便把佈娃娃安放於草叢原處,慌不擇路地趕著五隻大鴨滾出瞭灌木叢。

待得光頭四慌慌失失地走到降鴨原處,哪還有侄子與鴨群的影子?“也許是見天色漸晚,這傢夥等得不耐煩先回傢去瞭罷,都怪這五隻害人的大花鴨!”想到為瞭這五隻大花鴨汗虛一場,還沖撞瞭外界(鄉下說法,就是見瞭不幹凈的東西),光頭四一陣惱氣,邊趕路邊用長桿把這五隻大花鴨打得鴨毛亂飛。

回到傢門,已是亮燈時分,光頭四早已聽到瞭屋後鴨圈裡鴨群的叫聲,他望向對面大哥的房子,那吃飯廳裡正照出寧靜燈火,看來小侄子也早回來瞭吧。光頭四緊繃的心稍稍放下,確認關緊瞭鴨圈的竹門,糊亂地弄瞭一些飯菜吃下,便到大哥傢竄門瞭。大嫂正在清洗碗筷,大哥坐在竹椅上“吧嗒吧嗒”地吸著水煙。大哥由於傢窮,平時就出外打些零工,年過四十才結的婚,大嫂是一個三十來歲的越南女子,平時沉默少語,兩口子結婚過瞭兩年才生得如今八九歲的獨子,平日大哥總私下對光頭四說:“小四啊,以後別再像我一樣娶一個尖股尻的越南婆娘回來,難生養!這麼多年也就崩瞭一個娃出來。”所以這獨苗小侄也就成瞭全傢人的珍寶瞭。

“孩子呢?”光頭四在廳堂上沒有見到小侄,剛剛放下的心又緊瞭一下。“哦,剛剛去睡瞭。這孩子今天困得緊,一回來就說要睡,逼著他上瞭飯桌也是瞇著眼睛扒完一碗飯。”“唉!都怪我整天帶著他上山下河的……我去看看他。”說著,光頭四轉進小房間,孩子正呈大字形仰臥木床上,睡得正香甜。光頭四終於放心瞭,也坐下來“吧嗒吧嗒”地吸瞭一大口水煙,和大哥閑扯瞭一會,便回傢瞭。

粵西農村有一種說法,就是有人在野外撞見瞭一些不幹凈的東西,比如碰見放在墓地裡尚未封土的棺材,或者一些看似黑氣的不明物件(比如散落在野地裡的老人的衣服,孩子的紅鞋,佈娃娃等),怕某些東西會跟著回傢作祟,所以這人在晚上睡覺之前都要在大門外的空地裡插上五支香火,或者撒上一把糖果,叫做“送客”。

光頭四做完這些,道兩句“好走”之類的祝語,便關門安心臥床。到瞭下半夜,傢裡的木門突然“啪啪啪”地被人拍得震天響,“小叔,快快開門,救救阿細(侄子小名)!”光頭四立刻從床上翻滾下來,一手打燈,一手把門扇開,大嫂這時連手電都不打,這個平時極少情緒的女人就這樣滿臉眼淚鼻涕,驚慌失措地哭啼道:“阿細……就是……阿細可能撞客啦!(農村說法,就是撞邪的意思)”“不好!”光頭四大呼一聲便沖向對面燈火通明的大哥傢,傍晚纏繞在心頭的預感最終還是來瞭……

隻見小侄子一改之前呈大字形的仰臥姿態,這時正被大哥和鄰傢的幾個男人死死地按倒在木床上,但此時的侄子似乎力大無窮,他的四肢孔武地抖動著,木床快要崩塌,幾個男人也差點被他掀翻。床上全是從他口中翻滾出來的粘稠涎液,眼角佈滿血絲,細嫩的臉蛋上不知何時也沾瞭一些血漬,嘴裡含糊不清地發出撕心裂肺的吼叫,光頭四仔細聽瞭一陣,原來是在喊“媽媽”,隻是發出來的是一個女童的聲音。見是光頭四靠近,小侄子反而難得的靜瞭下來,隻翻著一雙黑少白多的大眼瞪著光頭四,嘴裡斷斷續續地喃喃道:“媽媽……我要媽媽……”這就奇怪瞭,大嫂明明就站在身邊,小侄子怎麼還在哭喊著媽媽呢?大嫂又哭瞭起來:“阿細別怕,媽媽就在這啊……”沒等大嫂說完,小侄子忽而往大嫂身上大眼一瞪:“我要我的媽媽”那眼神哀怨、仇恨,而又冰冷、嘲弄……“天啊!”

光頭四心裡一涼……這不是河潭灌木叢裡遇到的佈娃娃的眼神嗎……“嘻嘻嘻……”小侄子忽而令人驚悚地笑瞭起來,望向光頭四,天真地說:“光頭叔叔,你為什麼不陪我玩啊?”光頭四手上的汗毛頓時豎瞭起來,原來這東西到底還是跟著回來瞭……光頭四顫動著嘴唇,勉強地嘴角一彎,壯起膽子對小侄子說:“夜裡不好玩,等你一覺睡醒瞭就帶你去玩好不好?”小侄子呆呆望著墻根,一臉詭秘:“是去玩水嗎?”不等光頭四回答,小侄子忽而激烈奮起,差點把幾個大漢掀翻,滿臉暗青,充滿怨毒仇恨地大吼:“不!你騙人!你們為什麼要丟下我?我沒抬胎,你們也別想安生!”光頭四一聽,心中頓時瞭然,原來這是一個來找人做替死鬼的女童怨魂。

雖說這光頭四在前些年做過墓葬道工,學瞭些淺薄道術,但最近幾年隨著科學火葬的推行,大多墓葬道工都像光頭四一樣失業改瞭行謀生,這本來就淺薄的道術也就更生疏瞭,平時村裡哪傢的祖墳要改葬,哪傢的孩子出生不久要“送胎神”(為嬰兒驅邪祈福的一種儀式),光頭四倒也勉強應付得來,但這怨魂,特別是附體生人的女童怨魂,喜怒無常,不怕天譴報應,憑喜好取人性命,異常難纏,那就不是這小小道工對付的瞭。眼看侄子口吐白沫,瘋狂更甚,光頭四急中生智,急忙吩咐幾個人去敲響各傢各戶的門,叫來年輕力壯,陽氣剛強的男人前來聚陽驅陰,且特別吩咐一定要叫村頭的資深屠夫帶上他常用的幾把殺豬尖刀前來。

我們廣大農村依然保持著一傢有難,八方支緩的純良作風,這才一會工夫,夢中被叫醒,不明就裡的鄉村壯年依然火速集合瞭,大哥傢裡陰怨的氛圍立時減瞭不少,特別是當村頭大屠夫踏進屋裡,那幾把殺過無數豬王、磨得雪亮的長尖刀往小侄子的木床邊一插,屋裡方剛之氣大盛,小侄子即時安靜瞭下來,這時,屋外這黎明的曙光已經若隱若現,小侄子終於安靜睡下瞭……這夜算是熬過瞭,光頭四撫摸著小侄子的冒滿冷汗的額頭,憐痛萬分。

待得天亮,夜裡被叫來的男人們正要在大哥大嫂的萬分歉意與感激中散去,光頭四發話瞭:“大夥有聽說最近幾年我們這上下村落哪傢孩子那個……那個……唉,大清早的就說這晦氣話,確實對不起大夥,但大夥也見到瞭,我們傢阿細……”大夥手一揮,說道:“不需說,懂得的,這上下村落的雞毛事逃不過我傢長毛婆娘的耳朵,大夥回去都問問就是瞭”。臨走,村頭大屠夫還留下瞭三把尖刀,喊道:“還要什麼幫助的,盡管說。”大哥大嫂自是又一番感激涕零。

農村從來就不缺少這屋前屋後的新聞或舊聞,更不缺少這快速傳達新聞或舊聞的線人。一頓早飯工夫,幾乎是同時的,昨夜小侄子中邪的消息與鄰村黃姓傢裡去年在山間深水潭淹死過一個七歲小女孩的消息就這樣大面積地傳開瞭。兩村分處山間水河的上下遊,鄰村那深水潭其實與光頭四常常牧鴨的河潭就隔瞭一大片濕地灌木林,當時鄰村小孩被淹的消息在村裡女人堆中也傳過一陣,隻是這光頭四常走村外牧鴨,當時聽得也不仔細,隻早晚告誡小侄不要下河玩水。事至今時,光頭四才認真打探起來。

說是黃姓傢裡那八歲丫頭天真可愛,生得大眼水靈,皮膚白凈,父母對她甚是疼愛,買給她一個大眼佈娃娃作伴。但這丫頭天生活潑好玩,常愛抱著這個白色的蘿莉佈娃娃與村裡一群泥孩子上山放牛,下河撈魚,有時這群野孩子甚至會消消沿著一大片灌木叢中的小路,到光頭四牧鴨的這片地方來尋大鴨蛋。

去年夏天某個正午,趁大人們都聚集在樹陰下閑聊不註意,孩子們跑到灌木叢中尋瞭一會鴨蛋,便跑到深水潭畔,男孩子把衣服掛在小灌木上,小丫頭把佈娃娃放在潭邊小樹下,一起在潭畔淺水處嬉戲捉魚。據說,那女孩子是因為在水邊追逐一條閃閃發亮的大紅鯉魚而漸行漸遠的,等男孩子們從遊戲中鉆出水面來,那黃姓女童已經被潭水淹至胸口處瞭。

幾個稍大的男孩子邊大呼著女童的名字,邊慢慢踩著腳底河石趟水過去想拉她一把,但女童似乎什麼都沒聽見,隻呆呆地向水潭深處趟去,然後,慢慢地回過頭來,睜著水靈靈的大眼睛,神秘萬分地微笑著,那一刻,聽說她的頭發是紫紅色的。不等男孩們反應過來,女童“咚”的一聲瞬間沉落……男孩們怕瞭,紛紛趕回頭上岸,隻留下水中那一束孤獨的黑發漸漸隱沒……等孩子們回去叫大人來到,女童的屍首都沒撈到,其父母在潭畔呼喊著那個可愛的名字,整整一周……

“原來也是枉死的小孩,怪不得會有如此強烈的怨氣。”光頭四感慨萬分。為防小侄子今夜再遭不測,光頭四得趕緊想辦法早做驅邪準備瞭。前面說過,女童怨魂非常難纏,光憑一個小道工是不能完事的瞭。他忽然想起瞭當年帶他們幹活的那個老道工頭,光頭四的小道術還是他手把手教的,隻是這光頭四太懶,道術不精,當年也就隻能跟班做個負責擺禮和封土的小道工。

想起他,光頭四像抓到瞭救命稻草一般,騎上大哥的老鳳凰自行車一陣風地奔向四十公裡外的村落請人去瞭。老道工這幾年倒是更老瞭,一個七十大幾的老頭自然受不得太多顛簸,光頭四也不敢騎快,待得兩人帶著陳舊的道工佈袋來到村頭已是晌午時分。

大哥大嫂萬分客氣地把這身上散發著淡淡檀木香氣的老道工頭迎進瞭門,道工頭飯也先不吃,直接進入房間察看小侄子的境況。小侄早就醒瞭,看見有人進來,隻坐起呆呆地看著,不說話。大嫂見愛子一夜之間羸弱如此,眼眶一紅,便悉悉嗦嗦地抽咽起來。“小嫂子也莫用太擔心。”老道工慈祥地安慰道。隻見他攤開有著深深溝壑的粗糙的左手掌,閉瞭一口氣,嘴唇無聲息地上下交合用心默念一些咒語,然後用右手並攏著的中指和食指在左手掌心虛畫瞭一條符咒,便把手掌靜靜地蓋在瞭侄子的頭頂處。

不一會,侄子臉容上的黑氣倒也淡瞭不少。老道工拉著侄子的手,輕輕地問:“孩子跟爺爺說說那天你碰見瞭什麼呀?”侄子抬頭看瞭一下光頭四,又看瞭一下抽咽的大嫂,低聲說:“四叔,我怕。”光頭四愛憐地撫著小侄子的肩膀,微笑著:“不用怕,大傢都在這呢。跟老爺爺說說好嗎?”“那天你進去小樹林裡找鴨子,不久就有一個女孩子從樹叢裡走瞭出來,她隻坐在路邊那個大石頭上對我笑,頭發看看好,像……一團紅紅的火。我問她是哪個村的,有沒有看見我的四叔。她也不回答,就下來拉著我的手要往潭邊走,我怕……我說要回傢瞭,但她還是扯著我的手不放,我急瞭便罵她,她還是笑著往潭邊走……我便用木棍敲打,發盡全力掙脫……她大笑著放開瞭我,隻說這樣好好玩……我害怕得鴨子也忘記趕瞭,隻奮奮跑著,等我跑到村頭,終於看見我們傢的燈火,便壯膽回過頭看……那女孩子正在不遠處笑嬉嬉地揮打著小鞭,跟著我們傢鴨子的後面走來瞭……他說也要找媽媽……然後……然後我就不知怎的睡到現在瞭。”

待遲遲吃過午飯,老道在小侄子身上放瞭一道三角黃符,便吩咐光頭四道:“你去黃姓人傢裡勸那父母過來,最好還要帶一些孩子生前用過的物件,比如衣物之類的。”光頭四眼看著太陽將要偏西,不敢怠慢,急速又跳上瞭那輛老舊的鳳凰牌,要奔鄰村去。大哥過意不去,攔住光頭四道:“還是我來吧,今天你也怪受累的瞭。”光頭四大手一揮,說:“你還是在傢看好孩子,要那人傢拿些什麼衣服物件來,我比你更懂。”大哥隻好作罷。

鄰村落水女童傢裡父母聽瞭光頭四一番怨靈尋找替身的陳述,開始隻當是扯淡,接著是憤怒,人死安息為大,哪能容一個外人說三道四?但是等光頭四說到草堆上遇到的大眼佈娃娃時,女童母親才揮淚捶胸頓足,呼天搶地,哭喊著“我可憐的娃呀,是做父母的對不起你啊……連幫你尋個屍都辦不到……”等做父母的稍稍緩過神來,光頭四善意安慰一番之後,才提出要帶兩人到傢並帶幾件女童生前穿過的衣物的請求。女童父親黯然神傷滿臉淚痕喃喃道:“也罷,去送送罷,在孩子生前我們沒有看管好她,明知絲兒(女童生前名字)好玩,也不提防……最終導致我傢絲兒慘死深潭,死後都不得安息抬胎……我們做父母的如何心不傷……一定要去送,總得為她找個歸宿,不做孤魂野鬼……自絲兒去世,她的衣物我們也不留瞭……都拿到水邊燒瞭,想著她在那邊也好有衣服穿……誰知道她竟還沒得安息……”那父母泣不成聲,忍受著心中巨大傷痛,顫抖著雙手拿出瞭收藏在小木盒裡的一把小巧可愛的木梳……

那天晚上的道場是在大哥傢院子裡擺開的。作法之前,光頭四硬著頭皮和老道工在白天趁著太陽還沒下山,每人手持三支點著的檀木香(農村道工認為這樣可以安魂驅邪,防止鬼魂附身)一起到河潭邊上的灌木叢深處拾回瞭土灰色的詭秘的大眼佈娃娃,它此時正和小木梳一起擺到瞭道臺上。

女童父母見到佈娃娃,抱著又是一番聲嘶力竭。為防遭到陰靈沖撞,那天晚上各傢各戶都按照老道工的吩咐早早關瞭門,各傢小孩子也被母親早早趕上瞭床蓋好被子,他們隻能又好奇又害怕地躲進父母的被窩裡靜靜聽著那個燈火通明的院子裡傳來的聲響。夜晚九時許,老道工穿著一身黃色黑邊大道袍,手持一把紅線銅錢短劍,在道臺前站著。各類瓜果生米等供品已經擺好,燭臺上的火光把整個院子照紅。光頭四幫著把用白紙和竹篾紮的幾個小孩、馬、傘、車船、房子、還有一座拱橋等物品在道臺上擺好,就等著女童陰靈前來瞭。

說來也奇,一晚上小侄子好好的,還多吃瞭一些飯,不見有何反常行為,村裡村外也一片安靜,連村中幾個常常吠夜的大黑狗這時也悄無聲跡。直到子時來臨,侄子從床上爬起來說是要去廁所。那時農村大多住泥房,還沒像現在一樣到處是樓上樓下開設衛生間的樓房,農村人上廁所隻得帶著幾張凈手紙甚至幾根短竹篾便往屋側的暗黑小土房裡趕。眼看小土房離大院也不十分遠,光頭四和大哥按照老道的吩咐點瞭幾支檀木香,各人身上裝瞭一隻三角黃符便打著手電,帶著小侄子進瞭伸手不見五指的惡臭的小土房。

誰知小侄子短褲都還沒有拉下,三人衣角裡的三角黃符便同時“哧”的一聲冒起煙來,小侄子白眼一翻,臉色暗紫,口吐白沫,眼看要往臭水溝裡倒下。兩人早有準備,立刻拉緊小侄子的手,便大呼著拼命拖著小侄子往道場上趕。老道聽見大呼,銅錢短劍一揮,便在道臺上抓瞭一把黃豆撒向臺前空地,這時燭火大盛,老道口中念念有詞:“吾道進門來搜尋,護身護法隨後跟。一把降魔神豆起,落在地下重千金。三教祖師來助我,撒豆成兵化歸魂!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這時院角陰風四起,燭火忽明忽暗,小侄子被兩人連抱帶拖地帶到院中,這時隻攤坐在地,透明的粘液從他的口中不停流下,眼角掛著血漬,似笑非笑地用白多黑少的眼瞳盯著燭臺看。女童父母這時站在道臺一角,開始時隻是聽老道工的吩咐不停地呼喊著女童的名字,待得見到院中小侄子中邪的情狀,卻也害怕瞭,驚駭著幹張口呼不出聲來。

小侄子看到瞭燭臺中的佈娃娃和小木梳,抬頭若有所思,爬起身來便要往道臺上走,老道立刻劍指西方,念起安魂咒:“老君爐裡走一番,脫胎換骨奔靈山。留下身骨如灌木,安息堂內得安然。魂魄歸兮魂魄歸兮!”隨著咒語,小侄子離道臺越來越近,身上散發著淡淡的紫紅人影……眼看一個長發女童人影將要離開小侄子的身體飄進佈娃娃裡,那人影卻在半空中停瞭下來,重新回到瞭小侄子的身體裡,眼神凌厲,怨氣四起,盯著道臺上幾個小紙人呼道:“為什麼要拋下我!我不走你們也別想安生!”

在怨氣的作用下,小侄子的頭發瞬間變為紫色,桌上的紙人娃娃也“噗”的一聲著火瞭。老道大驚,本來這幾個小紙人是要燒瞭好讓女童在陰間有幾個玩伴,想不到竟重新引發瞭陰靈的怨氣。老道立刻呼來眾人牢牢壓制住小侄,吩咐女童父母大呼喊著女童的名字。

老道乘間一口咬破右手中指,閉著一口氣,快速在搓熱的左手掌心畫瞭一條血符,按在小侄子的額頭上,大聲念咒:“領魂雞來領魂雞,你帶亡人去歸西。西天以上成佛道,永保傢門代代吉!急急如律令!”小侄子身上的紅色女童人影再次淡淡泛起,大眼,長發,面容可愛,女童的父母看到是自己寶貝女兒的身影,女兒生前撒嬌懷中,在村裡活潑奔跑的情景頓上心頭,心頭一陣刺痛,於是哭喊道:“絲兒,聽道士的話,去罷去罷!別鬧瞭!抱上你的佈娃娃和小梳子,去吧!”說完大哭起來,不能自已。

纏繞在女童身上的黑氣漸漸淡瞭些,人影呆呆地盯著道臺一角的父母,嘴唇合動,發出聲音的卻是小侄子:“媽媽,我冷。”母親心頭又是一陣大痛,走過來撥開眾人壓在小侄子身上的手,臂膀環抱著散發紅光人影的小侄子,抽咽道:“媽懂。潭這麼深,水這麼冷,我們絲兒又還這麼小,那天中午一口熱飯都還沒有來得及吃就走瞭……如何會不冷啊!”“媽,他們遊回去瞭,丟下我一個……”“媽知道,但那些大哥哥也怕啊……他們在村裡陪你玩多麼開心,他們沿著河潭打撈瞭好久好久……是潭裡的小動物太喜歡我們的絲兒瞭,所以拉瞭你去……我們的絲兒要走瞭,要走瞭……”母親邊萬分憐愛地輕聲細語,邊像惜日的夜晚一樣有節奏地輕拍女兒的小背腰,安撫著她睡去……院子裡一夜死寂,大傢都在回憶的感傷中……半睡半醒間,女童人影的黑氣漸漸散去,她洋洋半瞇著眼,問:“媽,你會來嗎?我怕……”“我傢絲絲先去路上等著……像以前去外婆傢過山路你總喜歡跑在前頭的草叢裡躲著等我到來一樣……媽媽遲早也會來的……絲絲先去躲著……”女童閉上眼睛,嘴角留下甜甜的笑,最後一次撒嬌喃呢道:“媽,我頭發好亂瞭……”這個純樸偉大,紮著一條長長的馬尾發的母親,什麼話也沒說,隻是清淚長流,像往日女兒懶覺起床的某個早晨一樣,在晨光鋪滿的小木窗邊替女兒梳直睡得像小雞窩一樣的長發……隻是此時她梳理的是一頭淡淡的發影……

女童的身影最終散去,隻留下一縷飄進瞭大眼佈娃娃的身子裡。女童的父母滿面淚痕地相互攙扶著,看著老道工口念咒語,拉著打紙傘的佈娃娃走過瞭道臺上竹紮的拱橋……她最終過去瞭……

第二天早上,靜聽瞭一夜動靜的村婦們奔走交流著,把作法驅邪的過程添油加醋想象一番,有人說聽到瞭鬼哭的聲音,也有人說聽到瞭閻王審判惡鬼的聲音,甚至有人說看見瞭從屋頂飄下來的大羅神仙……隻有當晚在場的人才知道,那隻是一個令人心痛的生離死別的故事,它展現的是一份親情的偉大與力量。

當然,鄰村沒有故事。人們隻看見黃姓傢人扛著眾多紙人紙馬,在老道工與牧鴨人光頭四的指引下,為一個土灰色的佈娃娃在河潭灌木叢邊舉行瞭一個傳統的葬禮……

《水鬼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