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畫傢米芾(公元1051—1107 年),小時候曾經跟村裡的一個私塾先生學寫字。學瞭三年,費瞭好多紙,卻寫得很平常,先生氣得把他趕走瞭。
一天,一個趕考的秀才路過。米芾聽說他字寫得很好,就去求教。秀才說:“要我教你,得用我的紙才行。我的紙五兩紋銀一張。”米芾嚇得目瞪口呆。秀才說:“不買我的紙就算瞭。”
米芾急瞭,忙說:“我找錢去。”母親經不住米芾的苦苦哀求,隻好把唯一的手飾當瞭五兩紋銀。秀才接過銀子,把一張紙給瞭米芾。
這隻不過是一張普通的紙。但米芾不敢輕易下筆。隻是認真琢磨字帖。
他用手在書桌上畫著,想著每個字的肩架和筆鋒,漸漸入瞭迷。
半天後,秀才來瞭,問:“怎麼不寫呢?
米芾一驚,筆掉在地上,說:“紙貴,怕廢瞭紙。”
秀才笑道:“你琢磨瞭這麼半天,寫個字我看看。”
米芾寫瞭個“永”字,既和字帖上的字一樣,又好像不一樣,可漂亮瞭。
秀才說:“寫字不隻是動筆,還要動心。你已經懂得竅門瞭。”
幾天後,秀才要走瞭,送給米芾一個佈包,並叮矚要在他走後打開。米芾目送秀才遠去,打開佈包一看:原來是五兩紋銀!不禁掉下瞭眼淚。
米芾一直把五兩紋銀放在書桌上,時刻銘記那位苦心教他寫字的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