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成針,知音相遇

有一天,李白像往日一樣,到一傢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草行裡有人問話:“老人傢,你這麼大年紀,怎麼挑這麼多柴草,傢住何處?”

回答是一陣爽朗的笑聲,接著便是一個蒼勁的嗓音: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傢何處,穿雲入翠微。

李白聽後一驚,這是誰,竟能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忙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老翁叫許宣平。他恨透官府,看穿世俗,隱居深山,時常挑柴進城來賣,賣點柴就買酒喝,醉瞭便吟詩。一路走一路吟,有些人還以為他是瘋子。

李白心想,這不像與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忙高聲呼喚,那老翁卻並不應答,急急走進蔥蘢的竹林裡去瞭。他想:“我莫不是真的遇見仙人瞭?”

晚上,李白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他想除杜甫等少數幾人外,還沒有幾個像今天這樣的一個詩仙,因此發誓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就到柴草行裡等老翁,可一連幾天,毫無消息。於是,他決定背起酒壺,帶著幹糧,進山尋找老翁。

轉眼一個多月,還是不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泄氣瞭。他忽然想起少年時碰到磨針的一位婆婆,曾說“隻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想到這裡,李白下定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寧願死在山林。

這天黃昏,他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紫陽山中,忽然發現前面巨石上刻著幾行雄渾蒼勁的草書。仔細辨認,原來是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顛。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夫歇壟上,谷鳥戲巖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他又四下張望,發現崖邊的平地上曬著一堆稻谷。他想這準是許翁曬的,索性走到谷旁一蹲,一邊賞玩山色,一邊等候許翁來收谷子。

天黑瞭,李白忽然聽見山下傳來一陣擊水聲。尋聲望去,一位須發飄飄的老人劃著小船而來。他忙過去拱手問道:“請問老人傢,您可知許宣平老翁的住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許宣平,上次他見李白身穿禦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傢派人找他做官的,所以就不願再去,不料此人竟跟蹤而來。老翁瞟瞭李白一眼,順口答道:“門口一桿竹,便是許翁傢!”

李白抬頭望瞭望鬱鬱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是青竹,何處去尋找?”

老翁仔細打量這位風塵仆仆、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你是……”

“我是李白。”李白說著,深深地一揖,並向老翁道明來意。

老翁聽罷,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是一個山村野老,豈敢侈談指教,實在愧不敢當!”說完,就要撐船離岸。

李白拉住小船,苦苦哀求道:“老人傢,三個月瞭,我風風雨雨地尋找您,難道就這樣打發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打動瞭老翁的心。他認定此人和他一樣,有一顆純真的心。於是,他舍舟登岸,攜手李白回寒舍而去。

此後,人們常常看到李白和這位老翁,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嘩聲交織在一起,隨溪水一起送到百裡之外……

【大視角】

不為虛名所惑,不為傲骨自負,此即詩仙氣魄。氣魄之大,在於質疑始終,求教始終;一旦遇師,決不放過。如此,筆下自有高寒意,胸中自有百萬兵。

《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