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琬,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一帶)人,字子琰,出生於公元141年,是東漢桓帝時大司空(官名,三公之一)黃瓊的孫子。漢桓帝時,黃琬為五官中郎將,漢靈帝時任侍中,拜將作大匠(官名,掌管宮室、宗廟),後任太仆、太尉、光祿大夫、司隸校尉等職;公元192年,以與司徒王允合謀殺死董卓而震驚天下。
黃琬從小就以“少有辯才”而聞名京師。公元147年一月,黃琬的祖父黃瓊在魏郡(今河北山東交界處)任太守;黃琬因幼年喪父,隨祖父一塊生活,也來到魏郡。
同月七日這天,空中出現瞭日蝕,魏郡所轄十多個縣都能看見,但京城洛陽卻什麼都看不到。由於當時科學不發達,人們往往把日月星辰的變化和人間的吉兇禍福聯系起來。所以,歷代帝王對此事都十分重視。
魏郡看到日蝕的消息傳到京師,朝廷立即下旨,令魏郡太守速將日蝕情況行文上報;文件正在起草中,宮中又傳出皇太後旨意,令魏郡太守火速進京,說明日蝕情況。一天之中,黃瓊連接兩道聖旨,弄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黃琬見此,對爺爺說道:“爺爺,以孫兒的看法,還是一並進京回復為宜,先復太後詔問,後呈報朝廷。我想有太後的面子,聖上定然不會怪罪。”黃瓊想來想去,別無他計,隻好帶黃琬一同進京。
黃瓊來到宮中,內侍馬上通報進去,太後立即傳旨,讓黃瓊在議事廳復旨。黃瓊帶著黃琬一起來到議事廳,見太後中問正座,漢桓帝也陪伴在側,急忙拉黃琬一齊跪倒在地說:“參見太後、皇帝陛下。”
太後道:“起來說話。”
黃瓊拉起黃琬,站立一旁,等待太後問話。
太後遂問黃瓊道:“你說說看,那天太陽究竟被天狗吃掉多少?”
黃瓊萬沒想到太後會問這樣的問題,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隻急得面紅耳赤,冷汗直冒。黃琬看在眼裡,急忙用手拉瞭一下爺爺,胸有成竹地小聲說:“你說太陽被天狗吃後剩下的部分,就像月初的上弦月亮一樣!”
黃瓊的臉上頓時露出瞭笑容,他沒想到年僅七歲的黃琬,竟然一句話就把問題回答得那麼準確,遂按黃琬的話回復瞭太後。
太後聽瞭,笑著說:“還好,沒有全吃掉。”
黃瓊見太後滿意,心中很是高興。黃琬在一旁也樂瞭。不料皇帝卻又問道:“黃瓊,你身邊那個小孩是誰,他剛才給你說瞭什麼?要如實回答太後。”
黃瓊一聽,心想壞瞭,剛才的事被桓帝看見瞭,隻好拉孫兒又一同跪在地上,如實回答說:“回稟太後,剛才您提出的問題,臣下一時難以回答,是孫兒黃琬提醒瞭我,請太後恕罪。”
太後聽瞭,不由得大吃一驚道:“噢,怎麼?剛才你回答的是孫兒的話?”
黃瓊說:“正是,請太後恕我不實之罪。”
太後笑著說:“好瞭,恕你無罪。”隨後,又將黃琬叫到跟前,問道:“今年幾歲瞭?”
黃琬低著頭,小聲說:“七歲。”
太後又問:“剛才你爺爺所言是真?”
黃琬抬起頭道:“句句屬實。”
太後高興地說:“好聰明的孩子!”隨後,又對漢桓帝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是個治國的良才,長大後要重用啊!”
漢桓帝回答說:“兒臣記下瞭。”接著下旨,晉黃瓊為司空,拜黃琬為童子郎。
黃瓊聽瞭,立即拉孫兒一同跪地謝恩,但黃琬卻以年紀尚小,正在讀書為由相辭。
太後越發高興,稱贊說:“好有志氣的孩子。”然後又對漢桓帝說:“不要勉強他瞭,讓他好好讀書吧!”
黃琬智說日蝕、拒封童子郎的事傳出後,大震京師。獨有司空盛允心中犯疑。他以為,黃琬畢竟是個七歲的孩子,能有多大能耐,竟討得太後如此喜愛,使得皇帝當即封賞?有機會時,一定要很好地試試他。
說來也是湊巧,就在這年的五月,盛允因有病在傢休息,滿朝文武官員紛紛前去探望。剛任司空不久的黃瓊知道後,也很想前去探望,但因年老體衰,力不從心,近日又身體不適,便讓孫子黃琬代表他前去探望。
黃琬來到司空府,見到盛允,急忙跪地說:“祖父得知大人有疾,深感不安。但因年老體弱,又偶感風寒,不能親自前來問候,特派孫兒黃琬代為探望。黃琬這裡代祖父向大人請安,祝大人早日康復,福壽無疆!”
盛允聽瞭,心中樂滋滋的,急忙說:“賢侄快快請起!快快請起!真難為你瞭。也請你代我轉告你的祖父,首先謝謝他的關心,我也祝他早日康復!”
黃琬深施一禮說:“黃琬代祖父謝過大人!”然後又說:“如大人無事,小侄便告辭瞭,祖父還等著小侄的回話呢!”
盛允本想借此機會挑黃琬的毛病,但見他不失禮節,無懈可擊,也隻好罷瞭。
恰在這時,江夏官員派人送來一份文件,報告江夏蠻人發生動亂的情況。盛允看後,見是時機,急忙喊住黃琬說:“賢侄慢走,我剛剛收到一個文件,報告江夏蠻人作亂。如此看來,你們江夏雖然是個大邦,人也眾多,但是因為有學問的人太少,素質太差,所以才常常發生蠻人作亂的事吧?不知賢侄對此事有何見解?”
黃琬見說,知道盛允有戲弄之意,他不動聲色,以言回擊道:“蠻夷猾夏,責在司空!”意思是說,蠻人盜賊增多,擾亂瞭江夏的治安,這應該是司空您的責任。
黃琬說罷,便甩瞭甩袖子,告辭而去。
盛允自討沒趣,無言以對,愣在當場。經過這次應對,使他對黃琬的才華有瞭深刻認識,從心裡感到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