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小塢溝還是個隻有幾戶人傢的小村莊。莊東西間草屋裡住著李老好夫妻,兩口子又勤又貼心,日子過得倒很寬裕。隻是妻子都三十多歲瞭還沒開懷,一提這,兩口子就長出氣。
有天晚上,妻子對丈大說“有瞭”。李老好喜得一蹦多高,不讓妻子做飯,不讓妻子幹活,妻子動一動他都怕“閃瞭”。這樣侍侯瞭十個月、十二月,到瞭滿二十四個月這天,天灰蒙蒙、風大雨急,劈雷閃電,妻子要生瞭,疼得翻打滾。李老好把摻著心,瞅著妻子的下身。不想妻子肋下慢慢裂開一道縫兒,從裡面鉆出一條小黑龍來。小龍落生,在床上撲撲搖搖,身子眼見越長越大。妻子一看,嚇死過去瞭。李老好盼妻子生個大胖小子,沒想生瞭個怪物,妻子又死瞭,又氣又難受就揚起拳頭向小龍砸去。那小東西有神的靈性,他呼地跳起,把身子盤在梁頭上,“吱吱”叫著,搖頭擺尾,象是和爹爹捉迷藏。李老好又急又氣,順手從箔帳子上摸瞭一把鐮,狠狠地象小龍砍去。小龍一偏頭,尾巴給削去瞭。他忍著疼,竄出屋門,起在空中。他在天上隻是轉圈子,不肯離去。他還沒來得及看娘一眼呢,自己的傢還沒住上一天呢。爹爹不容,要劈死自己。又一想:“這也難怪,人龍本不是同類,這裡原不是自己該住的地方。想到這裡,他頭朝著小屋點瞭三點,向爹娘拜瞭三拜,就駕著雲騰著霧,一步三回頭地離開屋上空,向著東北方向飄去。 小黑龍在天上行有幾千裡,低頭見一條彎彎曲曲的白水橫在地面,這條江雖不寬倒很長,水面銀光閃閃,兩岸高山聳立,樹木蔥綠,卻是個安身的好去處。他就按落雲頭,揮去雷電,一頭紮進水裡。
這江叫白龍江,原是一條白龍鎮守。這時白龍正在府中養神,聽到水響,走出府門,見是一條禿尾巴黑龍進來,心裡大怒:“好個無尾黑小子,竟敢不報而入,侵我轄地。”竄過去就抓小黑龍。小黑龍往旁邊一閃,也生瞭氣。說道:“你這個東西,不以禮相待,不邀我同住倒也罷瞭,還要以武力相欺,好沒道理。”說著兩個就在江底打瞭起來。
小黑龍年幼力小,又沒經過爭戰,交手不多時,就氣喘籲籲,力不能支瞭。他虛晃一爪,抽身躍出水面,變作一黑衣少年,落荒而走。他被戰敗,悶悶不樂。進瞭深山,正想著心事往前走,腳下被絆瞭一跤。低頭一看,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躺在地上,身邊放著藥鏟,褡褳。小黑龍趴下身,貼著老人的胸口一聽,心還跳動,就趕緊抱起老人,到一個背風的山旮旯裡放下。又到山泉邊捧瞭些水來,把樹葉卷成喇叭筒,對著老人的嘴,把水慢慢地灌進去,不大會兒,老人醒過來,睜開眼,見一俊俏黑衣小生站在面前,心裡就明白瞭是怎麼回事。他手扶地爬起來,對著小黑龍就要下跪。小黑龍慌忙拉住:“老人傢不要這樣,救人解難是做人的本分。您為何躺在這深山野嶺之中?”
這老人原是山東人,因傢鄉連年幹旱,又逢兵荒馬亂,在傢無法生活,便逃出關裡,到這深山老林采藥挖參度日,在白龍江邊蓋瞭兩間草房存身。一晃十幾年過去瞭,手裡也有瞭些積蓄,他想再挖些參,多積些銀子好回山東。今天一早自己進瞭深山,挖瞭一株大人參,很值些銀子,不想在下山的路上被強人一棍子打昏,劫去瞭人參。
小黑龍聽瞭老人的敘說,對老人更覺得親切:“老伯,我也是山東人,傢在滕縣的小塢溝村。”老人一陣狂喜:“這可好瞭,咱爺倆更不外氣瞭。走!到我屋裡啦呱去”。老人的茅屋離這裡不遠,小黑龍攙扶著老人,不大會就到瞭。老人置好酒備好飯,二人對面落座,邊喝邊啦起來。小黑龍架不住老人的盛情恭讓,酒多喝瞭幾杯,想到母親為生他而死,自己又無傢可歸,就掉下淚來。老人好納悶,就問道:“恩人有何心事?不妨說與小老兒,或許我能幫上忙。”小黑龍就將實情相告。老人聽瞭大驚,納頭便拜:“小老頭兒肉眼凡胎,不識上仙真面,該死!懊死!”小黑龍倒被老頭逗笑瞭,急忙扶起老人:“老伯!我雖是龍,可有姓,姓占百傢姓第四個字;有傢,傢在人間村舍中;有父,父是平民莊稼漢;有母,母是農傢貧窮女。不是和您一樣嗎?隻是我體形怪異,離水不行,可恨那白龍不容我住。”
老人聽小黑龍這麼說,也不害怕瞭:“我能幫你什麼忙?”
小黑龍想瞭想說,“倒是能幫大忙,隻是您上瞭年紀,我不忍勞煩您。”
“快甭這樣說,您救瞭我,我正該報答。”
“老伯,那白龍雖然驍勇,您要相助,咱倆個還戰不過他一個?!”
“哎呀呀,上仙說哪裡話。我不會騰雲駕霧,又不能入江吞水,不會用兵器,不會施法術,如何近得那白龍?”
“這我知道,您隻需這麼這麼……就行瞭!”
“這卻容易!”
第二天,他們準備停當,小黑龍躍進江中現瞭原身去找白龍。
白龍出瞭水府,見是小黑龍,哈哈大笑:“我手下敗將,莫非復來送死?”
小黑龍正色道:“此次和你決一死戰,分個高低,要是敗給你,我情願躺你面前,讓你碎屍萬段。”
白龍更加得意:“好!君子口裡無戲言。即是這樣,我也立個誓:你要贏瞭我,我就遠走他鄉,決不復回,把這水府永遠讓給你。”
二龍擊手打掌後,就拉開架勢打瞭起來。他們跳上翻下,忽東忽西,攪得泥沙泛起,江水沸騰。他們各自用著全身的力氣,使著全身的解數。二龍相鬥,真是一場惡戰。
站在江岸上的老人,見江水象開瞭鍋,知是小黑龍和小白龍開瞭戰。兩眼就盯著江面,不一會兒,“呼啦”翻起瞭白浪,他急將石灰撒下。又過瞭會兒,黑浪掀起,他趕忙將饃饃扔過去。就這樣,他不時地向江裡撒石灰、丟饃饃。 二龍在江裡拼命撕殺,白龍見小黑龍要浮上水,就想竄過去壓住他,剛抬頭就被石灰迷瞭眼睛。小黑龍覺得餓瞭,趁白龍揉眼之機,往上一竄,張口吃下老人丟下的饃饃,頓時有瞭力氣。如此大戰三天三夜,小黑龍不時吃著饃饃,力氣有增無減,越戰越勇;白龍被石灰多次迷眼,肚子又餓,漸漸力不能支,最後隻好敗陣,竄出江面,騰在空中,駕雲施風,暴雨隱著身形,奔他鄉逃命去瞭。
白龍敗逃,黑龍入主,因此人們就把白龍江改叫黑龍江瞭。
一天,小黑龍召集蝦兵蟹將,分撥瞭職守,打發他們各行其事去瞭。他便坐在珊瑚椅上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就瞇瞪著瞭。他這一瞇瞪就是半個多月,醒後想起瞭挖參老人,就急急忙忙出離水府,上得岸來,依舊變作黑衣少年,走到老人住所,隻見屋門虛掩,屋裡空空,老人已回山東多天瞭。
不知不覺,小黑龍鎮守黑龍江快一年瞭。這天小黑龍巡江歸來,摸摸自己頭上漸漸長大的角,想起自己明天就滿周歲,也是母親去逝的一周年,不由得淚如雨下。他忙備瞭祭物,出江西,升空中,急向傢中奔去。
他在小塢溝上空按落雲頭,依舊變作黑衣少年,找到娘的墳子,擺上香燭果盞,倒滿酒杯,雙膝跪下,祭奠亡母。灑過酒,燒化瞭紙錢,接著磕瞭三個頭,哭瞭好長時辰,才又騰在空中,復瞭龍身回轉黑龍江。
人們見暴風雨中一條禿尾巴的龍在上空中盤旋,知是李傢生的那條小黑龍,人們都叫他禿尾巴老李。又發現李老好妻子的墳頭沒淋雨,周圍也是幹幹的,知是禿尾巴老李來上墳。據說,大清康熙年間一場大雨過後,有人在李老好之妻墳前還拾到過金酒瓶子銀酒壺呢。
禿尾巴老李鎮守黑龍江,盡心盡力,兢兢業業,把個水族和整條江治理得有條有理。按季節興風佈雨,幫助人們的農事耕作。他自己生活得也很愜意,隻是時時思念去世的母親和那采藥的老人。為瞭表示他對傢鄉人的思念和敬重,凡載有山東人的過往船隻,到瞭江心,他就送上一條大鯉魚。船傢在開船前總是先問問乘客中有沒有山東人,有山東人就風平浪靜,穩穩當當,沒有山東人那就難說瞭。那跳上船板的大鯉魚,當然誰也不吃,船傢雙手捧起,向著乘客喊道:“禿尾巴老李給山東老鄉送禮瞭!”然後再放回江裡,這俗直到民國時還保持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