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經濟很快就恢復到瞭戰前的水平,越來越繁榮。無數的企業傢、商業傢、投機傢和冒險傢,紛紛擁進這個號稱"遍地黃金"的寶地,指望著能在這裡實現自己發傢致富的美夢。
但是,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成功的人又實在太少瞭。
在香港無數的小店鋪裡,有一傢小小的"鴻福南貨店"。店主姓周,全傢6口人,靠著這小店生意上的微薄利潤,勉強糊口。一傢人沒條件再租住房,隻好都擠住在店鋪上方的窄小的閣樓中。盡避生活十分艱難,但父母對小兒子周起鴻卻百般寵愛,吃的、穿的都盡量滿足他,哥哥、姐姐凡事都讓著他。結果把個周起鴻慣得任性蠻橫,成瞭傢裡的"小霸王"。
到瞭上學的年紀,周起鴻卻不好好讀書,經常逃學在外面玩,有一天,他總算到學校去瞭,正巧看見一個富傢子弟在玩電動小汽車。這玩藝兒在當時要算個新鮮稀奇的玩具瞭,周起鴻就要向人傢借來玩,但那富傢子弟不買他的賬,不屑一顧地說:"要玩?叫你爸爸買去。玩人傢的玩具有什麼意思!"周起鴻碰瞭個硬釘子,也知道在別人面前大哭大鬧不抵用,於是裝作滿不在乎地說:"這有什麼稀奇!我爸爸早就答應給我買,而且肯定比你的大,比你的好!你就等著瞧吧!"
周起鴻大話吹出去瞭,可回到傢裡,他也明白,傢裡並不富裕,爸爸是不可能拿錢給他買這麼貴的玩具的。本來是想爭面子的,如果明天拿不出小汽車,豈不是更丟面子?想來想去,周起鴻就想到歪路上去瞭,他知道店堂的錢箱裡總是有錢的,不如幹脆自己去拿錢買小汽車!主意拿定,他立刻動手,從閣樓上溜下來,順著貨架摸到錢箱邊上。乘著父母在接待顧客,他將小手伸進錢箱,慌慌張張地抓起一把,塞進懷裡,就跑到大街上去瞭。他找到玩具店,把懷裡的錢都掏出來,數也不數,就扔給售貨員,說:"我要電動小汽車,要全香港最好最貴的!"那售貨員在心裡暗笑著,給瞭他一輛玩具跑車。
周起鴻得意洋洋地來到學校,把他的小汽車拿給所有的同學看,總算出夠瞭風頭。可是放學回傢,剛進門,他就被傢裡緊張的氣氛嚇壞瞭。哥哥、姐姐一溜排跪在地上,母親在一邊抹眼淚,父親暴跳如雷,不住地吼叫:"說!到底是誰拿的?這麼多錢,全傢人一個月的飯錢啊……我怎麼養瞭你們這群不爭氣的東西!"
周起鴻呆在門邊,他知道自己是闖瞭大禍瞭。父親看見他,更是一肚子氣,罵道:"還有你,學業不長進,打架鬧事,不交作業,還逃學!老師今天又來過瞭,你今天跑到哪裡去瞭?"
周起鴻小聲地說:"我到學校去瞭。"這更激怒瞭父親,伸手來奪他的書包,一下就發現瞭他書包中的小汽車。這一來父親全明白瞭:偷錢的壞事是周起鴻幹的!他揚起皮鞭,把周起鴻打瞭個半死,在床上躺瞭好幾天都爬不起來。
這頓皮鞭把周起鴻打醒瞭。躺在床上的幾天中,母親悄悄地同他說瞭許多話,有些話他雖然聽得似懂非懂,但他總算明白瞭一個道理:一個人生在世界上,不是為瞭吃吃玩玩的;他應該做出正當的事情來,讓人傢記住他。至少,他也應該堂堂正正地活著,不能靠偷偷摸摸鬼混。
11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瞭。小小的南貨店頓時更顯得衰敗,面臨著破產的危險。為瞭一傢人的生計,母親咬緊牙關,在店裡老夥計的幫助下,硬撐起瞭店裡的生意。
周起鴻小學畢業,因為成績不理想,傢裡又正缺人幫忙,便休學回傢,在店裡幹起活來。出外送貨是件苦差事,雇人送就要付相當高的工錢。周起鴻毅然把這工作擔當起來,讓母親能多省下些養傢活口的錢。有時他用送貨的自行車推著一箱雞蛋上半山腰,又累又緊張,汗水流下來澀眼睛,他都不敢抬手擦一擦。但他一點怨氣都沒有。他想,既然自己沒有好好讀書,現在隻有好好幹活,才能有出路呀!
母親的年紀越來越大,照顧店裡的事務越來越感到吃力。這時,周起鴻的大姐回到瞭大陸,二姐移民去瞭英國,三哥在澳洲求學,經營"鴻福南貨店"的擔子,自然就落到瞭他的肩上。
周起鴻雄心勃勃,決意要以這個小店為基礎,做出一番大事業來!
然而,當他看到店裡的賬本時,心裡不禁冒起一股涼氣。原來,店裡早就入不敷出,幾乎就要破產瞭!
生性好強的周起鴻沒有泄氣。他仔細地分析瞭小店經營上的缺點,覺得母親的作風過於保守,幾十年來賣的貨物簡直就沒見有什麼變化,自然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吸引不瞭顧客,怎麼能賺錢呢!
周起鴻決意改革。他集中起店裡僅有的資金,增加新品種,首先將眼光對準瞭人們生活必需的大米。為瞭做好大米生意,他幾乎跑遍瞭香港所有的米店,認真地研究:為什麼有的米店顧客盈門,有的米店卻冷冷清清呢?除瞭服務態度外,最重要的可能還是大米的質量。買米的人都會抓起一把米,在亮處細看,從大米的飽滿度、晶亮度、均勻度,到有無稗子、砂粒、異物等,而且往往跑上幾傢,相互比較。周起鴻心中有瞭底,也就有瞭促銷的辦法。他請來技藝高超的調米師傅,又特意在店中做瞭一個大米櫃,安裝瞭吹米機。店裡的老夥計看不慣,背地裡對他母親嘰咕:"古往今來,做大米生意的,沒見過有哪個像他這樣折騰的!做生意搞上這麼多花架子,還想賺錢?!"
母親當面為周起鴻分辯,可私下裡也勸他說:"我們傢本錢小,折騰不起。做生意主要還是靠心誠貨好,'誠招天下客,貨好生意興'啊!"
周起鴻胸有成竹地說:"母親請放心,我搞這些,就是為瞭你這句'貨好生意興'!"
果然,調米師傅用吹米機吹去瞭大米中的雜物,再一點一點地朝米裡滴些生油,在風力的搓動下,生油漸漸附著在大米的表面上,使米粒變得晶瑩剔透,潤如珠玉,讓人越看越愛。米店開門後,顧客看到這樣漂亮的米,都贊不絕口,說:"這米簡直就像珍珠瞭!"
周起鴻靈機一動,接上去大聲說:"這正是本店獨傢經營的珍珠米!"
消息傳開,附近幾條街的居民都爭著前來買"珍珠米",這樣也帶動瞭店裡其它貨物的生意。母親見小店起死回生,高興得逢人就說:"我這個兒子不是讀書的料,做生意倒肯動腦筋!"人逢喜事精神爽,她的身體也明顯地好起來。
周起鴻沒有因為最初的成功而滿足,他仍時刻註意尋找新的機遇。有一大,朋友在一傢有名的大飯店請客,最後一道菜上來,大傢一起歡呼,原來這是出產在常熟陽澄湖的大螃蟹!周起鴻當時就心中一動:"大螃蟹如此受歡迎,我為什麼不經營螃蟹生意呢?"
周起鴻沒有料到,他把這主意對母親一說,母親竟哭瞭起來!原來,他父親當年曾經做過螃蟹生意,因為銷路不好,忙得九死一生,差點把老本賠光。
周起鴻等母親平靜下來,才慢慢地告訴她,現在的市場行情和當年不一樣瞭。那時候,香港人還同廣東人一樣,喜歡吃的是蛇貓蟲鳥,螃蟹雖然稀罕,但吃的人不多;現在請客吃飯,都以有沒有螃蟹來衡量檔次的高低,隻要有螃蟹,就不怕賣不出好價錢。
母親仍然憂心忡忡。可她知道兒子的脾氣,隻好讓他試試看,並且一再叮囑兒子不要投入太多的資本。
周起鴻想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仔細分析瞭經營螃蟹的利弊,利潤高是不用說的瞭,而最大的困難,是運輸時間問題,螃蟹離水時間一長就會死,死瞭就是白送也沒有人要!現在的經營者,多半是靠火車、汽車運輸,螃蟹的死亡率在50%以上,如果采用飛機運輸,運費固然貴瞭,可時間大大縮短,螃蟹的死亡率可以降到5%以下,利潤反而可以高得多。
但這隻是進貨方面的賬。運來的螃蟹,必須賣出去才能賺到錢。怎樣才能盡快地把螃蟹賣出去呢?周起鴻也有主意,他一傢一傢地去拜訪鬧市區經營得好的大飯店,終於找到一位擅長經營的老板,同他談起瞭螃蟹生意。老板客氣地說:"螃蟹當然是好東西,可是太嬌嫩,難以保持鮮活。如果一次進得太多,我這小店隻怕承受不起。"
周起鴻早就預料到會有這個難題,他說:"這有辦法。隻要你同意,我派人在你的酒樓裡做一個冰櫃,費用由我承擔,你看行不行?"
這真是送上門來的好事!老板頓時眉開眼笑地說:"讓老弟破費,這真是不好意思瞭!老實說,大螃蟹隻要鮮活,在我這酒樓裡,是有多少賣多少!"
周起鴻與老板簽好瞭供銷合同,抽出資金進貨。飛機空運到香港,第一趟就大獲其利。可是,經營螃蟹的季節性很強,怎樣才能在短時期內多做點生意呢?周起鴻又有瞭新主意,他同酒樓老板商定,擴大進貨量,利用酒樓這個據點,對小飯店、小吃攤搞螃蟹批發。那些小店缺少保鮮條件,但能及時批到鮮活螃蟹,他們也是很高興的。結果一個秋季,周起鴻和酒樓老板僅從螃蟹生意上就大賺瞭一筆。
那幾年中,"鴻福南貨店"發展相當迅速。然而,周起鴻卻越來越感到,這個小店束縛瞭他的理想和才幹,他應該能在更廣闊的天地裡大有作為。終於,他把南貨店賣給瞭別人,甩開雙手去尋找新的發展基點。
正在這時,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竟自己落到瞭周起鴻的頭上。
原來,香港有個名叫羅信的英國商人,早在15年前就是"牛奶"物業部經理。他為瞭發展香港大坑渣甸山的購物中心,到處搜羅人材。因為聽說周起鴻在經營上很有一套,他主動打電話,約請周起鴻在他新開發的地區裡"發展發展"。
周起鴻想也沒想就答應下來瞭。一方面,羅信是香港大名鼎鼎的洋經紀人,很多人想攀還攀不上呢;另一方面,周起鴻畢竟太年輕,他還不懂得,有時候拒絕別人的誠懇比接受它會更有利,他當時就籌集資金,在渣甸山上開瞭一傢南貨店。
可是,渣甸山是個全新的環境,周起鴻過去的那一套套"生意經",在這裡不再適用。他一時還摸不準這個市場的特性,不知道在這裡應該經營什麼商品才最有利。生意場上的事,不賺就是賠,幾個月下來,周起鴻就賠瞭個焦頭爛額。
他已經有點想退縮瞭。
就在這關鍵時刻,羅信來給他打氣瞭。羅信說:"經商這種事情,最怕的是喪失信心!你的失利,是因為套用瞭過去的老經驗、老辦法。按你們中國人的老話,叫'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你來到渣甸山上,就得唱渣甸山的'歌'啦!"
周起鴻是個聰明人,一句話點到,他就全明白瞭。他對這裡的商情重新進行瞭深入的調查,發現這一帶不是開小店的地方,商場越大越好辦!他斷然決定,跳出小商店,去承包大商場。他的想法得到瞭羅信的積極支持。周起鴻包下瞭雲景道商場,沒有多久,生意就做得十分紅火。
周起鴻的智慧和精力總是過剩。商場的事情一順手,他就想去幹更大的事情瞭。做什麼好呢?他一時還沒有找到。平時一有空閑,他就在附近的街市上逛來逛去,研究各傢商店的經營狀況。他常常在想,為什麼有的店處於鬧市中心,商業位置很好,卻搞得形象不佳、生意清淡呢?為什麼有的店落在街頭巷尾,地勢並不好,卻顧客盈門呢?為什麼有的地段日益繁華,而有的地段總是冷冷清清呢?周起鴻一時也理不出頭緒,就去拜訪行傢,請教學者,查閱資料,終於明白瞭,這些問題中包含著大學問!他的頭腦中,從此又裝進瞭"營銷學"、"市場學"、"裝潢審美學"、"消費心理學"、"社會學"等等嶄新的學識。掌握瞭這些知識,周起鴻過去的經驗得到瞭進一步的升華和提高,如虎添翼,他真的要大幹一場瞭!
周起鴻做出瞭一個史無前例的決定:他要承包整條街市!
精明的羅信立刻表示支持周起鴻。他欣賞周起鴻的才幹,更相信自己的判斷:周起鴻承包街市一定會給他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所以,羅信通過自己的關系,設法讓周起鴻承包下置富花園街市。
周起鴻走馬上任,並沒有急於拿出自己的"施政綱領"。他反反復復地在他的領地裡巡查,深入瞭解一傢傢商店的情況,直到把整條街的商業佈局、市面安排、店傢內情都摸個瞭如指掌後,才著手對商人們進行指導。
一傢小店貨色不錯,可是店門太小,顧客一不在意就過去瞭。周起鴻讓老板把店門拓寬,生意果然大有起色。老板高興得到處宣傳,周起鴻"一扇門救活瞭一個店"!
一傢酒樓廚師手藝高明,可是外觀灰頭土臉,店堂燈光太暗,又缺少雅座隔廳,所以吃客甚少。按周起鴻的意見重新裝潢後,頓時上瞭一個大檔次!
這還是小范圍、小局部上的調整,周起鴻的心裡早已醞釀著置富花園街的嶄新全景。不久以後,這條街竟魔術一樣地變瞭模樣,白天,樓館亮麗,特色鮮明,廣告林立,如詩如畫;夜晚,彩燈繽紛,變化萬千,撲朔迷離,如夢如幻……周起鴻的"大手筆"贏得瞭香港政府和民眾的一致喝彩。
置富花園街成瞭香港數一數二的先進街市。
周起鴻再接再厲,一鼓作氣又承包下瞭馬鞍山恒耀街市、沙田馬鞍臺街市、青衣長發村豐佳街市,成瞭香港傢喻戶曉的"街市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