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豐田"這個名字並不陌生,隨便到馬路上轉轉,就能看到奔馳著的"豐田"牌汽車。
50年前豐田傢族開始認真研究汽車時,在美國已經是每4人就有一部汽車瞭。豐田汽車創始人豐田英二的堂兄豐田喜一郎當時構想,將汽車普及到每10人一部的話,日本1億人口就有1000萬輛汽車。如果每年淘汰一成的話,就需要100萬輛新汽車。豐田喜一郎深信這個時代必將來臨,抱著這個信念,他開始跨入汽車制造業。沒想到50年後的今天,日本汽車普及程度竟然超過當年的美國,達到瞭3人一部。自1980年以來,日本每年生產汽車超過1000萬輛,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凌駕於美國之上。而豐田汽車則在日本汽車工業中獨占鰲頭,累計生產汽車近5000萬輛。
豐田汽車工業的發展,和豐田英二這個名字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豐田英二曾擔任豐田汽車公司總經理和社長達40餘年,直到1984年卸任。在他卸任前一年,天皇頒給他一等瑞寶勛章,這在日本是最高的殊榮瞭。但豐田英二卻平淡地說:"頒勛章對我而言,就如同通過人生的期末考試之後,發表瞭成績一般。"
豐田英二出生於名古屋市西區掘端叮。他傢就在自傢開的工廠的一角,所以他說自己是生在工廠內的。豐田英二的伯父往吉是個天才發明傢,發明瞭蒸汽織佈機,開設瞭一傢織佈廠。後來,豐田英二的父親脫離長兄佐吉而獨立,開設瞭自己的織佈廠。豐田英二從名字上不難看出,是排行老二。他的哥哥生下不久就夭折瞭,母親一直沒有懷孕,直到10年後才生下他。後來,母親又先後生下弟弟俊彥和妹妹百子。不幸的是,母親在生下百子後3天就去世瞭。按照日本習俗,喪事不能由比死者年長的人主持,於是6歲的英二便成為喪主。他坐在人力車上,先到廟裡做喪事,然後去火葬場。父親隻在門口送行,沒有參加葬禮。
豐田英二自小聰明好學,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也就是1925年,名古屋地區開始有無線電瞭。他立刻著手制作收音機。他買回自己無法做的零件,然後繞線圈,將零件組合起來,制成瞭一臺礦石收音機。他對父親廠裡的蒸汽機引擎也十分有興趣,每天放學後看大人操作,已知道大概的操作程序。但不論他怎麼要求,卻得不到大人允許去接觸那引擎,他就趁清洗鍋爐的時候,不顧大人呵斥,鉆進鉆出,摸清瞭它內部的構造。
豐田英二不但勤奮好學,而且自幼就有金融方面的天賦。他上小學二年級放暑假時,佐吉伯父帶他去上海玩瞭一趟。佐吉在上海也辦瞭一傢"豐田紡織廠",經常往來於日本與上海之問。到瞭上海,他住在伯父買的一棟大洋房裡。伯父給他10個銀元零用。當時上海使用一毛銀幣和一分銅幣。一毛銀幣有時換11個銅幣,有時候換9個,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匯率每天變動。豐田英二就向伯父說:"11個的時候換瞭擺著,9個的時候再換回來,不是可以賺錢嗎?"伯父稱贊他說:"一點兒也沒有錯。"但小英二卻弄不懂為什麼是這樣,他詢問大人也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於是他自己作瞭個結論:想要一分錢的人多時,一分錢就要漲價;想要一毛錢的人多時,一毛錢就要漲價。
伯父豐田佐吉對侄兒豐田英二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伯父一生搞瞭許多發明,被稱為"發明王豐田佐吉"。豐田佐吉的故事被編入日本的小學課本裡。
豐田英二上小學二年級時,與佐吉伯父一道去上海,看見汽車在街上跑,就覺得很有興趣。但是並沒有覺得是與自己有關的東西。過瞭半年,他父親出洋,回國時帶瞭一部德國制的電動汽車回來,他喜歡得不得瞭,這裡看看那裡摸摸,他當時再也沒想到以後會成為汽車大王。到警察局領牌照時,警察局根本沒有電動汽車的牌照。他們大傷腦筋,最後發瞭一張摩托車牌照,因此也隻有持有摩托車牌照的人,才能開那一輛車。電動汽車每天要充一個晚上的電,坦白天仍跑不瞭好遠。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沒解決,這也是電動汽車至今未能普及的原因。
汽車到1925年以後,才開始在日本流行。那時候日本沒有自己制造的汽車,都是歐美貨。在歐美各國競銷下,日本的汽車輛數突然激增。豐田英二念中學的時候,幾乎每天報紙上都有汽車廣告,他對汽車特別有興趣,常常把廣告畫上的各種汽車剪下來收集,樂此不疲。
從豐田英二讀中學到大學為止,大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汽車熱的最高潮。豐田英二念大學三年級時,學校習慣上有幫助學生就業的義務。他的指導老師問他:"你是否想要擔任公職呢?"這座東京帝國大學一向以出大官聞名。而豐田英二卻回答說:"我討厭當公務員。"這時候,他的堂兄豐田喜一郎已開設瞭汽車工廠,便把堂弟要瞭去。本來,豐田英二的父親想叫兒子繼承他的工廠的,喜一郎對他說:"英二我要瞭。"父親隻好放棄瞭原先的念頭,轉而培養老二俊彥。後來豐田俊彥不幸於1944年在關島陣亡瞭,使他父親再度失望。
豐田英二在大學裡學的是機械專業,他進瞭堂兄的工廠後,堂兄很器重他,把他安排到廠裡的汽車研究所工作,交給他的課題是,專門研究汽車用的工作母機。剛工作時,他的薪金是每月66日元。年輕的豐田英二雄心勃勃,他和喜一郎買回一架名為"跳蚤"的輕型飛機,是法國造的一人座機。他把引擎拆開畫瞭一份構造圖,可是後來一直沒有去做那個引擎。後來他又試著造直升飛機,最終還是沒造成。他甚至還想制造火箭。他跟喜一郎說瞭,喜一郎支持他的敢想敢做精神,給瞭他一張當時很稀罕的百元大鈔,叫他去買有關火箭的書。結果他買回10冊有關的外文書籍,認真研讀,但每本書都提到"火箭實驗的危險性很高",他隻好就此罷手、雖然他幾樣事都沒辦成,但對於日後的汽車制造卻發揮瞭很大的作用。
豐田英二跟著堂兄喜一郎,從此腳踏實地地投入汽車的開發。每當廠裡有人出國,喜一郎就吩咐說,看見有趣的汽車就買一部來。有一次有人在德國買回一部汽車,豐田英二他們開瞭一陣子後,便將車子分解,以這部車子為模型,進行仿制。後來,他們又研制出燒木炭的汽車,曾經用4噸木炭卡車拖另一輛4噸卡車,攀登一座高坡,結果成功瞭。
那時候,除瞭豐田開發汽車,國外尤其是美國已在爭奪汽車市場。日、美合資的日本福特和通用汽車公司,都在大阪等地設有裝配工廠。日本福特為瞭吸引人才,以每日5日元的高工資而聞名全國。日本為瞭發展本國的汽車工業,推行瞭國產化政策,國會通過《汽車制造事業法》。豐田被指定為正式認可的制造廠商。為瞭擴大宣傳,豐田首次舉辦瞭"國產豐田大眾車展覽會";為瞭配合展覽,特別制作瞭《發展汽車的過程》這部電影。那時還是無聲電影的時代,豐田英二冒著酷暑,關在一間黑暗的小屋裡,一面編輯影片,一面想臺詞;想好之後記錄下來,再仔細教會一位小姐,讓她在現場配合電影進行朗讀。
借著展覽會的時機,豐田商標正式改用為"TOYOTA"。此時,已成立瞭豐田汽車工業總公司。豐田英二擔任"監察改良部"主任。這個部其實僅他一個人,但責任卻重大,負責徹底檢查被顧客退回的車輛,找出毛病,並且提出治"病"的辦法。
就在這一年7月,蘆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當局為瞭侵略戰爭,征召適齡青年入伍。豐田英二被征入伍,接受訓練。但幸運的是到瞭10月份,他就退伍瞭,原因是軍隊不征召有技術的軍需產業人員。其實,這是他堂兄喜一郎說服陸軍當局的結果。
1939年春,28歲的豐田英二和一位名叫壽子的姑娘結婚瞭。壽子比他小7歲。這時候,他負責豐田公司在舉母的工廠一指揮汽車生產。結瞭婚,就必須有個自己的傢。他父親在工廠附近買瞭塊地,為他蓋瞭一所住宅。他每天徒步去上班,中途經過一片松樹林,秋天時松茸很多,他便在早晨上班時采摘一些,藏在草叢中,下班時再帶回傢,好讓妻子煮瞭吃。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1945年5月,豐田公司高級職員赤井推薦豐田英二擔任公司執行董事。但社長兼總經理、他的堂兄喜一郎卻認為他"不過才三十郎當,年紀太輕",對此事表示反對。但赤並堅持說,這不是年齡的問題。豐田英二於是成為公司的主要決策人之一。
這時候,美軍在廣島扔下瞭一顆原子彈,並且轟炸東京等地。有幾次美軍飛機低空從工廠上空掠過,機關槍嘎嘎嘎地掃射。豐田英二和加藤正好外出辦事,回到辦公室時,隻見兩張椅子已被炸得稀爛!戰後他才知道,他們的工廠在美軍的地圖上,標的是"豐田汽車工廠",正在轟炸的目標之列。可見美軍當時並不盲目,他們是選定瞭目標發動攻擊的。
日本天皇宣佈投降後,豐田汽車生產量和戰爭結束前差不多。並不是賣不出去,而是沒有原材料。當時日本很缺乏運輸工具,車子隻要制造得出來,就一定賣得出去。可惜想買的人沒有錢,就算將車子賣出去,也收不到貨款,所以又不敢賣。豐田公司的許多技術骨幹,在戰時被征召入伍,死的死,殘的殘,各種原因造成公司瀕臨破產邊緣。公司為瞭生存,甚至在占領日本的美軍軍營旁,開設食品店和洗衣店,以養活員工,維持生計。
1949年10月18日,豐田英二的父親豐田平吉去世。豐田英二在最困難的時刻,繼承瞭父親持有的豐田股份。而此時的豐田股票,每股由48日元猛跌至27日元。豐田公司四處碰壁,破產隻是時間問題瞭。為瞭挽救危局,豐田喜一郎召集公司高層領導開會,決定裁減員工。
這時候,豐田英二在公司排第四位。他主管的技術部是公司的主體之一。他被迫在充滿敵意的2000多員工面前說:"現在的豐田就好像一艘快要沉的船隻,如果沒有人自動跳海,船就會下沉,所以我希望大傢能認清裁員的現實。"工會負責人回答說:"這是什麼話!立刻收回!"接著就鬧瞭罷工,勞資糾紛直到兩個月後才平息。是豐田公司的老朋友、名古屋的銀行傢高梨壯夫,出面邀集金融機構"救救豐田現狀",給豐田公司貸瞭款,豐田公司才沒有破產。高梨是有眼光的,他非常瞭解豐田一旦倒閉,對整個日本汽車工業的影響有多大。豐田英二至今仍把高梨當成豐田的大恩人。
豐田公司重整旗鼓,原一把手喜一郎退居幕後,改由石田繼任,在臨時股東大會上,豐田英二升任常務董事。公司委派豐田英二去美國考察。
豐田英二赴美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考察汽車企業今後的前途,二是和美國廠商洽談技術合作事宜。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豐田公司已和福特有過接觸。豐田英二訪美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創業者亨利·福特剛剛去世3年,由他的孫子亨利·福特二世接管事業。小埃特認為"祖父的作風古老。既然現在由我擔任總裁,我便要徹底改良公司體制。"小埃特意氣風發,他集合瞭許多專傢學者,群策群力,推動現代化經營。
在福特公司,兩位世界汽車工業巨頭會面瞭。小埃特問他:"你想學些什麼?"他便把腦子裡想到的都說出來:"質量管理、生產方式……"小埃特一臉不耐煩的表情,回答道:"你太貪心瞭。首先,福特根本沒有全部都懂的人。"豐田英二心裡想,福特沒有,豐田有!但是不好說出來。
豐田英二第一天考察預算管理,第二天考察質量管理,但他懵然不解,似懂非懂。第三天他便去工廠參觀。福特河洛分廠有兩條生產線,以大約每分鐘一輛汽車的速度,每天生產800輛汽車。豐田英二參觀瞭福特公司幾乎所有的工廠後,又留下來實習瞭3個月。他認真考察,虛心學習,這期間收獲很大,用他的話來說,"福特做的,沒有豐田不知道的。"令他遺憾的是,他沒有機會去參觀美國的另外一傢大汽車企業——通用汽車工廠。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每天總共生產8000輛汽車,而豐田每天隻有40輛,真是天壤之別。對此豐田英二心裡清楚,但他認為,在技術方面,兩者之間的差距卻沒有這麼大。他心裡便想,豐田如果能擴大生產規模,也能照福特的方式生產。
豐田英二在美國實習期間,一位名叫詹姆士·平田的美籍日本人,對他有很大影響。平田在福特公司任高級職員,負責招待他這位"豐田汽車王子"。平田一生曲折離奇,他出生於日本歧阜農村,排行老三。19歲時,母親給他50塊錢,告訴他"出去找份工作吧",就這樣把他逐出傢門。少年平日立定志向要"揚名美國"。去美國首先要坐船。他一邊打工,一邊走,花瞭幾個月的時間到達橫濱。去美國的船都是由橫濱出發的。平田遊泳遊到一艘海輪上,跟船長商量說:"我想在你船上工作。"船長收留瞭他。他在船上當侍者,繞瞭3年,才到達舊金山。平田沿著正在興修的橫貫美國東西的大鐵路,最後到達底特律。他後來認識瞭福特一世,福特一世很欣賞他的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便收留在自己手下供職。
這時的平田先生已65歲瞭。豐田英二從平田那裡受到啟發,那就是:隻要認準瞭目標,世上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豐田英二回到日本後沒過多久,朝鮮戰爭爆發。戰爭使豐田汽車公司"起死回生"。公司的裁員計劃還沒來得及執行,就收到瞭大量的美軍訂單。美軍向日本訂購卡車,除瞭因為從美國本土運送戰車到朝鮮運費昂貴之外,時間上也來不及。戰爭給豐田汽車帶來瞭機遇。從1952年到1962年,美軍一直向豐田公司采購卡車。
豐田公司在生產卡車的同時,開始研制開發小轎車。1955年1月1日,豐田推出瞭第一種小轎車的車型,定名為"皇冠"。這天,公司舉行瞭隆重的慶典活動,邀請各界人士參加。豐田英二穿著小禮服,操縱著第一輛小轎車的方向盤,繞場開瞭一周作表演。
過瞭不久,皇冠豪華車型也試制完成。3月30日,皇太子光臨汽車廠。豐田英二陪同參觀時,不經意地問道:"殿下願意試試嗎?"皇太子欣然答應。於是皇太子坐上駕駛座,豐田英二陪傳在助手座位,開車繞瞭工廠一周。他忘瞭問皇太子有沒有駕駛執照,坐在一旁的他捏瞭一把冷汗。
1957年4月,天皇夫婦大駕光臨豐田汽車工廠。石田社長在前面陪同天皇夫婦,豐田英二擔心石田說錯臺詞,盡量靠天皇陛下近些。天皇的侍從說:"不可這麼接近陛下。"
皇冠轎車在日本國內賣得不錯,於是豐田英二便有瞭"去美國賣賣看"的念頭,他們在美國設立瞭美國豐田公司。1967年10月,擔任多年副社長的豐田英二,接任豐田公司的社長。豐田英二拼命努力工作。為瞭拓展事業,公司先後和日本福特、日野、大發等國內各大汽車公司合作,生產各種類型的汽車。其中"卡洛娜"("太陽的光冠")、"可樂娜"("花之冠")已成為世界名車。兩個車名都是豐田英二給起的,他說,給車命名好比給自己的孩子命名。
1974年,豐田財團成立,豐田英二擔任理事長。豐田財團資產達數百億日元,以汽車工業為主體,進行各個經濟領域的投資。豐田英二為瞭培養企業人才,創辦瞭豐田工業大學、豐田中央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所等一系列的教育、科研機構。
豐田英二有句名言:"滿足是人生的大敵"。豐田英二在豐田汽車的發展史上,起到瞭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目前,年過80的豐田英二雖然退休瞭,但他仍時刻關心著豐田的事業。他對他的接班人、現在的豐田領導人豐田章一郎說:"我相信我提出的占據汽車世界市場10%——'環球10'目標,能在你手中完成。"
豐田英二表示,就算年過80,他仍要一心向前,永不駐足。人和企業一樣,到瞭一切不能向前的時候,就象征一切都結束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