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取水經

蘇州城裡,小橋流水,四通八達,是個水鄉城廓。若問蘇州怎會有這麼多的水港,這要從大禹治水說起。

過去太湖一帶,年年鬧水災,桃花水來沖掉屋,吞掉田。黎民百姓被洪水害得傢破人亡,流離失所。

這年大禹帶瞭兩個徒弟,趕來幫老百姓治水。他們一到此地,隻見到處白茫茫一片,老百姓都擠在山頭上、土墩上,受凍挨餓,大哭小喊。大禹看在眼裡,心裡很難過,便暗地裡下瞭決心:水害叫人吃盡瞭苦頭,不治好水患,我決不離開這裡,哪怕是到死也不回傢。

日子過得很快,一年過去瞭,洪水還是經常泛濫;二年快到瞭,洪水也不見退讓。大禹上瞭心思,人一天天瘦瞭。急得他東奔西走,想方設法,南來北往地看地形,摸水路,尋找對策。半月前,他的兩個徒弟,又被洪水沖散瞭,隻剩下他一人瞭。

有一天,大禹走得又饑又累,正坐在山腳下的一塊石頭上歇腳,從褡褳裡掏出兩塊硬梆梆的麥餅正準備吃,突然隨風飄來一聲有氣無力的嘆息:“唷,天啊,我都快餓死啦!”

大禹循聲一看,隻見前面的石頭上倒臥著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公公,穿著半截紅、半截黑的衣裳,雙眼緊閉,奄奄一息。

大禹見到這種情景,心裡明白:洪水吞沒瞭農田,這老公公無傢可歸,唉,洪水是禍首!他再一想;我是專門為治洪水而來的,治不瞭洪水我就是犯罪呀!他望著老公公,覺得蠻慚愧,忙把僅剩的一塊麥餅拿出來,送到老人面前說:“老人傢,先充充饑吧!”

老人吃瞭餅,打起瞭精神,懇求說:“我老漢有件事,想請你出出主意。”

見對方點頭,便說:“黃鼠狼鉆在雞窩裡,這時該怎麼辦?”

大禹想瞭一想回答說:“為瞭不讓更多的雞再丟掉性命,應該關好雞窩,將黃鼠狼捉住!”

老人聽瞭哈哈大笑:“高見,高見,生靈有命!”

說著,把一塊麥餅一口吞下,又說:“吃你一口餅,助你三卷經,快進林屋洞,取書見分明。”

大禹聽瞭覺得老人有些蹊蹺,正想問問詳細,忽然眼前白光一閃,再看老人,已經無影無蹤瞭。但老人剛剛吞下肚裡的那塊餅,卻又出現在石頭上。拾起來一看,奇怪!麥餅變成瞭一塊閃閃發光的白玉。大禹驚奇不止,反復捉摸著這塊美玉,隻見兩面都刻著幾行彎彎曲曲的字跡。左認右辨,好不容易才認瞭出來。一面寫的是:“疏之導之,百川歸海。”

另一面寫的是:“至誠所至,金石為開。”

大禹這時才明白,是神仙給他指點迷途來啦!於是,他日夜趕路奔向林屋山,去取《水經》林屋山在哪裡呢?《水經》又在哪裡呢?大禹不知,隻好象在大海裡撈繡花針一樣,跋山涉水,到處打聽,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他的一雙腿腫得老粗;一雙腳板上,血泡比雞蛋還要大。他百折不撓,踏遍瞭南方所有的丘陵、群峰,尋找瞭足足七七四十九天,幹糧吃完瞭,水也喝光瞭,恰巧走到瞭他自己傢門前。傢裡的狗在汪汪叫,好象是在歡迎他;傢裡的飯大概已經做好瞭,飯菜的香味一陣陣吹進他這個餓漢的鼻子裡。可是,大禹沒有進門,硬著頭皮又繼續趕路去瞭。兩個失散的徒弟已經回傢瞭,聽說師傅過傢門不入,就追趕瞭上去,決心終身跟著師傅去治水。

大禹師徒三人費盡瞭心機,終於找到瞭一座山,而且尋到瞭一個山洞。

洞口黑漆漆的,深不可測。大禹決定下去探一個究竟,對徒弟說:“我若有去無回,那麼治水的大事就落在你們的肩上啦!”

兩個徒弟爭著要下去,大禹說:“我是老骨頭瞭,即使死瞭,還有你們倆人可以接替我繼續治水,而且還可以多治幾十年哩!”

不管師傅怎麼說,兩個徒弟堅決要跟師傅同去,於是,師徒三人摸索著朝前走,約摸走瞭一千步,在黑暗的洞穴裡發現瞭一個亮點子;朝著亮處走,越走亮光越大。一路上,佈滿著奇奇怪怪的石頭:有的象馬,有的象牛,有的四不象,都是張牙舞爪的。大禹全沒放在心上,沿著七曲八彎的狹窄小路,走走爬爬,爬爬走走,三個人跌倒爬起,爬起跌倒,直走得精疲力盡,好容易才到瞭洞底。誰知那一點亮光消失瞭,面前是一個又高又陡的石壁,分明是白吃辛苦瞭!兩個徒弟沉不住氣瞭,隻是唉聲嘆氣;大禹蠻沉著,洞裡雖然一片漆黑,他耐心地用手摸,摸啊摸啊,他發現在石壁上有兩扇緊閉著的石門,門上懸著一具大石鎖。若不砸開這具石鎖,連蚊子也飛不進去。正當他犯愁的時候,忽然眼前一亮,原來掛在胸前的那塊麥餅變成的美玉,銀光閃閃。大禹有主意瞭,立刻把美玉當作鑰匙,往鎖眼裡一塞,“吱吱、咯咯”石門頓時發出響聲,兩扇門漸漸地敞開來瞭。

嗬,石門內還有一間高大的石屋,屋外一邊有一隻白玉八角亭,周圍是金光鋥亮的欄桿,好看極瞭。亭子當中有一隻白玉圓桌,桌邊設有三張石凳,桌上放著一隻小小的包袱。大禹趕上幾步,解開包袱一看,裡面有三卷書,書上寫的是甲骨文,有兩個醒目大字:“水尺”打開頭一卷的第一頁,上面橫七豎八都是河道圖;第二卷上全是七高八低的山嶺圖;第三卷上寫滿瞭密密麻麻的文字,字體彎彎曲曲,百看也不懂是什麼意思。大禹正在凝神看書,忽然聽得“哞哞”一聲吼叫,聲音剛落,從石亭邊的水潭裡,竄出一隻雙角怪獸,張著血盆大口,向大禹大吼一聲,接著就撲瞭過來。大禹急慌之中,抓起那塊美玉,用力朝那怪獸擲去,說也奇怪,那怪物竟一口接住瞭這塊美玉,一下子吞瞭下去。接著怪獸就朝大禹點頭擺尾,好象是表示“謝謝!”

的意思。之後,那怪獸又朝地上一趴,作出個要馱人的架勢。大禹膽大,領著徒弟都騎到怪獸背上,剛剛坐好,那怪獸就揚起四蹄飛奔起來。

大禹被那怪獸一直送到瞭天臺山,遇到瞭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老人把《水經》一字一句地解釋給大禹聽,大禹開瞭竅,明白瞭要根治水患,一定要疏蓄兼備。所以他不僅造瞭一個太湖,還勸人們動手挖河。他認為水要引導,不導不能入海。蘇州的地勢低,原本就是一個鍋底,為瞭這個鍋底能保平安,所以大禹為蘇州人出主意,多開“百腳”河道。這樣,既利莊稼興旺,又能防旱防澇。人們很信任大禹,大傢動手,在如今蘇州城的位置上,開挖瞭千百條大大小小的河道。

據說:大禹取《水經》的林屋洞,就在蘇州的洞庭西山。

楊彥衡陸如松馬漢民搜集整理

《皇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