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沙皇

1894 年11 月1 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逝世,26 歲的尼占拉繼承瞭皇位,被稱為尼古拉二世。

他已經是俄國最後一位沙皇瞭。

在尼古拉二世統治期間,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已不斷發生。佈爾什維克的領袖列寧和資產階級革命領袖克倫斯基都是在這一階段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直接領導瞭推翻沙皇的鬥爭。

但是,沙皇政府一次又一次成功地鎮壓瞭人民的革命。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瞭。這年的1 月28 日,奧地利的皇太子在塞爾維亞的薩拉熱窩被刺殺,奧匈帝國決心乘機發起對巴爾幹半島的侵略。德國與奧匈帝國結成瞭同盟。塞爾維亞呼籲俄國出面調解,但是調解失敗瞭。7 月28 日晚,奧地利向塞爾維亞宣戰。

沙皇俄國立刻對此做出瞭反應,聲稱她已動員起來抵抗奧地利。德國隨即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俄國取消總動員令。俄國拒絕,於是德國向俄國宣戰。

俄國被尼古拉二世拖進瞭這場史無前例的世界大戰。

1914 年8 月2 日,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冬宮宣佈全國處於戰爭狀態。他穿著一身陸軍軍服,與皇後亞歷山德娜一起出現在瘋狂的人群中,舉起右手,用雄壯而低沉的聲音宣讀瞭當年亞歷山大一世在抗擊拿破侖侵略時的誓詞:“我莊嚴宣誓:隻要在俄國的土地上還有一個敵人,就不會有和平!”

對外戰爭轉移瞭國內人民的視線,當時已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資產階級革命被沖淡瞭。工人們把紅旗重新換成瞭沙皇的肖像。農民們也說:“如果我們不擊退德國佬,他們就要叫我們當牛做馬啦!”

仗一打就是3 年。1500 萬俄國青年為瞭沙皇和神聖帝國加入瞭軍隊。可是,除瞭人海之外,俄國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在打一場無準備的仗。輕重武器的彈藥儲備極為有限。俄國的炮兵如果一門炮一天發射的炮彈超過3 發,就要受到軍法制裁,因為他們沒有這麼多炮彈來消耗。俄國國防部長索孔姆林諾夫認為,騎兵靠的是馬刀,步兵靠的是刺刀,對於一個勇士來說,使用大炮和機槍是讓人看不起的。這實際上是要俄國士兵用血肉之軀去抵擋敵人的子彈!俄國的軍官保持著一種“紳士風度”,抓到瞭敵人的俘虜也不審問,認為叫俘虜供出他自己同胞的情況是不仁不義的。在敵人的密集炮火面前,軍官們命令士兵臥倒,自己卻昂首屹立,認為在戰場上躲躲藏藏是怯懦的表現。結果在戰爭開始後的最初5 個月中,俄國軍隊就損失瞭100 萬。

尼古拉二世經常到戰爭的第一線來視察。他喜歡軍營的氣氛,喜歡軍官食堂裡那種軍事行傢的議論。他甚至還把剛滿10 歲、而且患有不治之癥的皇太子也帶到前線去,讓他從小就感受戰爭的氣氛。亞歷山德娜皇後有時也把公主們領到前線司令部去看一看。

到1915 年夏初,俄國軍隊已損失掉瞭一大半。這年冬天,俄國各大城市已很少舉行舞會,取而代之的則是默默的人群聚集在嚴寒之中,查看公佈的死難者名單。沙皇決定親自來指揮戰爭,他認為他有責任把文武大臣擰成一股繩,來挽救俄國的命運。可是大臣們對此都難以接受,他們很擔心,當沙皇在500 英裡以外的前線時,該由誰來代替他治理國傢呢?再說俄國軍隊正處在連連吃敗仗的時候,如果沙皇沒有轉敗為勝的把握,就會失去威信。尼古拉二世感謝大臣們的好意,卻仍然不動聲色地宣佈他將“ 禦駕親征”。接著,他就去瞭設在斯塔夫卡的前線司令部。

由於戰事緊張,尼古拉二世隻得集中精力指揮戰爭。對於朝廷大事,他除瞭偶爾遙控一下,主要就交付給瞭皇後亞歷山德娜。沙皇親自上陣後,俄國軍隊打得更加艱苦,傷亡也就更大。幾乎每天都要從前線運回一火車一火車的傷員。僅彼得堡地區就建立瞭85 所醫院,連巨大的凱瑟琳宮都改作瞭陸軍醫院。亞歷山德娜皇後親自率領許多貴婦人到醫院去參加護理工作。受到她護理的傷員們大受感動。

但是,亞歷山德娜皇後在處理國傢政事上,就遠沒有這樣成功瞭。她缺乏治理國傢的經驗,知識面狹窄,加上性格又固執,不知道犯瞭多少嚴重錯誤。但她就那樣一直堅持幹著,並且不斷撤換與她意見不同的官員,直到改組內閣。而她信任的人,又多是些能力很差、品格低下、隻知道討她歡心的人。最可怕的,是她對一個叫拉斯普丁的人言聽計從。拉斯普丁是一個巫師式的人物,他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預言迷惑人,在農民中有很大影響。因為他曾經在醫生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減輕瞭皇太子血友病的癥狀,使得皇後對他十分欽佩,以致什麼事情都要去向他請教。而拉斯普丁又總是隨心所欲地信口開河。這就使俄國的政事陷入瞭更大的混亂。最後,皇後又開始插手軍事指揮,亂發議論,影響前線的決策,導致更多的俄同士兵倒在血泊中。

1916 年10 月,俄國開始崩潰。物價不斷暴漲,人民都在挨餓,軍隊中也經常發生叛變,軍火供應更加跟不上,鐵路交通也幾乎中斷。尼古拉二世比亞歷山德娜皇後先感覺到這一點,作為國傢元首和軍隊的最高司令官,他似乎已經承受不起這樣過重的負擔,他的面容日益消瘦,臉色一片慘白。當國傢議會開會的時候,所有的黨派團體,從革命左派到極右派,都站起來反對沙皇政府。這場大風暴迫使沙皇不得不撤換瞭受到議會激烈攻擊的總理。

但是,這種作法已經不足以改變人們對沙皇政府的看法瞭。人們到處都在議論沙皇和皇後,甚至懷疑皇後是德國間諜。連沙皇的親屬們都勸告沙皇要同議會搞好關系,爭取議會的支持,最好是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可是尼古拉二世堅決拒絕瞭這個建議,他說他在自己的加冕典禮上曾經宣誓,要把統治權完整地移交給他的兒子。他不能允許任何人與他一起分享皇傢的權利。

親王、將軍和議會一致認為,首先必須把亞歷山德娜皇後最寵信的顧問拉斯普丁消滅掉。一個名叫普利斯克維奇的議員說要立即采取這一行動。尼古拉二世的外甥茹索波夫親王很贊成普利斯克維奇的呼籲,第二天就把他找到傢裡共商大計。參加這個陰謀行動的還有尼占拉二世的堂弟底米特裡公爵和一個叫拉佐弗特的醫生。他們打算用毒藥把拉斯普丁毒死。

12 月15 日晚上,茹索波夫請拉斯普丁鞍宴。拉斯普丁答應赴宴。於是,幾個謀殺者趕緊動手,把劇毒的氰比鉀粉末摻進拉斯普丁平時最喜歡吃的點心和飲料中去,然後,幾個謀殺者既開槍打,又用木棍打,好不容易才把這傢夥弄死,將厚冰敲開,將屍體丟進涅瓦河裡。

亞歷山德娜得到消息後,寫信告訴沙皇說:“我總不相信他會被人殺死!” 尼古拉二世感到十分驚惶,他親自回到彼得堡處理這件事情。可是沙皇不敢殺害這幾個人,因為他們被人們看成瞭英雄人物。結果,底米特裡公爵被勒令隨同俄國大軍出征波斯;茹索波夫被流放到邊遠地區去瞭;普利斯克維奇被削職為民。

拉斯普丁被安葬在皇傢公園的一個角落裡,皇傢的成員全都穿著喪服來到墓前。亞歷山德娜皇後淚流滿面,把拉斯普丁的塑像和一封表示哀悼的信放在墓上。沙皇的精神也近乎崩潰,他接連好多天不出門,說話含含糊糊,遇事猶豫不決。而皇後卻堅強得多,她繼續操縱國傢政事。皇宮中的電話主機不是放在沙皇的辦公桌上,而是放在皇後的臥室裡。

沙皇的表兄亞歷山大大公跑來勸告皇後退出國傢事務,並說全國各階層都反對她這樣做。議會主席魯江科也來見沙皇,要他註意別引起嚴重的混亂。

他坦率他說:“陛下,在你的周圍已經沒留下一個可靠的人瞭。人們對皇後的憤恨有增無減。為瞭挽救皇室,陛下可得想辦法不讓皇後再插手國事,不要逼得人民在你和國傢的前途二者之間進行選擇!”

也就是說,人民已經打算為瞭國傢的前途拋棄沙皇瞭。

尼古拉二世兩手抱著頭,問道:“我盡最大的努力,為治理國傢幹瞭22 年,難道這22 年全做錯瞭麼?”

魯江科鼓足勇氣對沙皇說:“是呀,陛下,22 年來你一直走錯瞭路。”

尼古拉二世不願接受這個事實。他認為這些都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人,他希望他能堅持到世界大戰結束,那時他一定想法改善國傢的狀況和人民的生活。

可是人民沒法等待。彼得堡的人民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婦女們不得不冒著攝氏零下35 度的嚴寒,在面包店門口排長隊。由於沒有煤,人民沒法取暖,工廠更沒法開工,工人們也都在街上議論紛紛。

3 月8 日,尼古拉二世返回前線司令部,以便作出春季攻勢和計劃。就在這一天,彼得堡發生瞭騷亂,排著長隊的人群突然擁進面包房,動手亂搶起面包來。第二天,更多的面包房被洗劫一空,無數的人高呼著:“給我們面包!”饑民們塞滿瞭街道。負責維持首都安全的哥薩克巡警卻向饑民們保證:“不用擔心,我們不會向你們開槍的!”

3 月10 日,湧向街頭的人更多瞭。人們公開喊出瞭反對皇後的口號,要求停止戰爭。內閣要求尼古拉二世趕緊從前線回來處理騷動問題。可是,尼占拉二世沒有看到事態的嚴重性,反而回復瞭一份態度粗暴的電報說:“戰爭正在緊張的時候,首都居然如此混亂,令人不能容忍!我命令明天恢復正常秩序。”

軍務大臣卡巴洛夫將軍不顧人民和軍隊的情緒,盲目執行沙皇的旨意,強迫軍隊鎮壓在街上抗議的人民。3 月11 日,軍隊向人民開瞭槍,大約有兩百人被打死。但是,士兵中有很多人是下願意這樣做的,有的人把子彈全都射向瞭天空,有一連隊的士兵甚至打死瞭強迫他們開槍的連長。當天晚上,魯江科電告沙皇:“首都出現大混亂,政府己處於癱瘓,請立即指派能為全國人民信任的人擔任大臣著手處理。”可是尼古拉二世卻漫不經心他說:“這個混帳胡說八道,我才不理他!”

第二天,革命發生瞭。彼得堡的6 萬6 千名士兵叛變,他們在刺刀上系著紅旗,加入到暴亂的人群中去。兵工廠的大門被打斤瞭,軍政大廈和十幾處警察局都起瞭火,監獄中的犯人都被放瞭出來,內閣大臣紛紛逃往陶立德宮,希望能得到設在那裡的議會的保護。可是,工人和士兵們也湧進瞭陶立德宮,他們手執紅旗,高唱《馬賽曲》。克倫斯基站出來號召議會站到人民一邊,取代沙皇政府行使權力。議會主席魯江科不得不同意瞭。接著,工人士兵蘇維埃代表大會誕生瞭,她同議會聯合在一起,成為俄國新的權力機構。

沙皇政府倒臺瞭。

然而,遠在前線的尼古拉二世,一直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隻聽說首都的街道上有些亂糟糟的,他認為這隻是城市警察的事。可是3 月12 日夜裡,他收到瞭皇後的電報,說:“妥協已不可避免,許多部門已落在敵人手中。”尼古拉二世大吃一驚,連忙下令準備火車回彼得堡。13 日早上5 點鐘,沙皇啟程回酋都,一路上,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議會和蘇維埃已經決定,要尼古拉二世退位。沙皇的臉都嚇白瞭。最後,在與他的親信們仔細商討後,尼古拉二世表示願意退位,把皇位讓給他的弟弟邁克爾。然而議會警告說,邁克爾如果接受皇位,則不能保證他的生命安全。邁克爾聽說後立刻夾著尾巴逃走瞭。

接著,新成立的臨時政府宣佈,要剝奪沙皇和皇後的自由。

3 月15 日,守衛皇宮的衛隊一哄而散,再也沒有人肯保衛這被趕下臺的皇帝瞭。

3 月21 日,亞歷山德娜皇後在宮中被捕,第二天,沙皇尼古拉二世也被押解到關押地點,成瞭人民革命的俘虜。

最後一位俄國沙皇的路走完瞭。

(薛小勇)

《皇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