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東漢末期,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為瞭日後成就大業,他留心訪求人才,請荊州名士司馬徽推薦。司馬徽說:“此地有‘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多方打聽,得知“伏龍”就是諸葛亮,此人隱居在襄陽城西二十裡的隆中,住茅廬草棚,耕作自養,精研史書,是個傑出人才。

這時,謀士徐庶也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劉備為瞭請諸葛亮幫助自己打天下,就同關羽、張飛一起帶著禮物專程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瞭,劉備隻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隔瞭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瞭,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外出瞭,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傢,就催著要回去。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傢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瞭一些時候,劉備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瞭。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瞭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就在這間茅廬中,諸葛亮和劉備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形勢,設計如何奪取政權統一天下的方略。劉備大為嘆服,願以諸葛亮為師,請他出山相助,重興漢室。諸葛亮深為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答應瞭劉備的請求,離開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成語“三顧茅廬”由此而來,比喻訪賢求才,真心誠意地邀請別人。

此後,諸葛亮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幫助劉備東聯孫吳,北伐曹魏,占據荊、益兩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漢政權,形成與東吳、曹魏三國鼎立的局面。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秉承劉備遺志,繼續出兵伐魏。他在向後主劉禪上的一道奏表中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流露出對劉備給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出師表》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示例】: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用 法

用作褒義。有時可用於諷刺某些人擺架子;一次兩次請不來。一般作謂語、賓語。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禮賢下士

反義詞 拒人千裡

例 句

1. 劉廠長~,終於把身懷絕技的老工人請回廠。

《成語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