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書法傢,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後人又稱之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後世的許多書法傢,能超越王羲之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他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分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
他為瞭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瞭,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瞭。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裡洗滌筆硯。久而久之,整個池塘的水居然被染成黑色的瞭!不難看出,王羲之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遊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隻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瞭愛慕之情,便想把它們買回傢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觀裡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傢養生修煉的《黃庭經》作為交換吧!”王羲之求鵝心切,便給觀裡寫瞭部《黃庭經》,道士則把那些鵝都送給瞭他。
還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書斷·王羲之》
【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示例】:我們讀這首詩,尤其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受。
◎秦牧《手莫伸》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刻畫入微 力透紙背 鞭辟入裡
反義詞 不著邊際
例 句
魯迅的一些雜文~地揭示瞭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