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純陽子,本名呂洞賓,因為他自號“純陽子”,因此人們就有慣稱他呂純陽子。他是道教八仙之一,唐朝時候的人。
他的故事是這樣的:唐朝時,在一個叫永樂鄉的地方,住著一戶呂姓人傢。這呂傢世代都是讀書人,並且都在朝廷上當過官。呂洞賓就出生在這樣的人傢。
據說呂洞賓出生的時候,呂夫人的屋裡異香撲面、仙樂飄蕩,一隻白鶴從祥雲瑞霧中緩緩降下,飛入呂夫人的床幃中,就不見瞭。隨後不久,呂洞賓就降生瞭。可能因為呂傢是書香門弟的緣故,或者原本呂洞賓就是天上的神仙。他一生下來就氣宇不凡,具有很多神異的地方。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傢人就請來一位叫馬祖的禪師給他看相。馬祖禪師一看到呂傢的這位小公子,就感到很驚奇,因為呂洞賓跟平常的小孩子很不相同。於是便不無稱贊地說道:“貴傢小公子氣貌遠非一般人能比,恐怕是天上的神仙投胎轉世來的。想來有朝一日,他會出傢求仙,重返仙界的。”
呂傢的人聽瞭馬祖禪師的話,想到這小孩將來要出傢,似有一點不快。但是又想到,如果真能成仙,便能為百姓解救苦難,也就合傢歡喜。
呂傢的這位小公子果然不負眾望,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過目不忘,日誦萬言,出口能文。等他長大成人的時候,更是玉樹臨人,風度凜然,並且他還有一個最大的喜好就是愛戴華陽巾。但是,呂洞賓雖然一表人材,然而他到二十幾歲的時候還不想娶妻成傢。他的父母因為早就聽過馬祖禪師的話,也就沒怎麼逼他。
呂洞賓雖然不想娶老婆,卻是很想做官,並且接連考瞭一二十次進士,但是都沒有考中。然而他的才學卻富有五車,才高有八鬥,為何總是屢試不第呢?看來呂洞賓本是做神仙的命,老天是不會讓他步入塵俗去做官的。以後有人說他之所以考不中,是因為“仙文不入俗人眼,非是朱衣不點頭”,也就是說凡人是看不懂他的文章的。
可是呂洞賓卻一直不死心。到他六十四歲那年,呂洞賓又到京城去考進士。這次,他提前瞭些日子來到長安,因此在開考前還很悠閑,於是就在長安附近四處遊歷。一次,在郊外的一茅屋裡,遇上瞭一位道士。這道士青衣白袍,在吟詩作賦。其實這個就是漢鐘離,是來度他成就仙道的。呂洞賓看到漢鐘離形貌古怪,詩境飄逸,頓時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就跟他閑聊瞭起來。
漢鐘離呢,也不恭不倨,悠然回應。到後來,漢鐘離對他說道:“我即是雲房先生鐘離權,修道於終南山鶴嶺之巔,你願意不願意拋棄人間富貴,跟我學道成仙呀?”呂洞賓這時候凡心還很重,總想像他的先輩一樣做個大官,也就隻是搖頭沒有答應。
到瞭晚上,他們兩個都在這裡過夜。呂洞賓躺在炕鋪上看書,一會就睡著瞭。而漢鐘離呢,在一旁做飯。
呂洞賓睡下之後,很快就進入漢鐘離送給他的夢境中。在睡夢中,呂洞賓夢到自己這次一舉考取瞭狀元,並且官運鴻通,一路平步青雲,很快就做到朝庭宰相的位置,並且子孫滿堂,極盡榮華。但是因為權傾一世,很快引起奸臣的忌恨,就處處受到陷害,接著就失去皇帝的寵信,並且被判瞭很重的罪,最後落得個傾傢蕩產,妻離子散。到他老瞭以後,就剩下他一個人,窮困潦倒,獨自顫立在風雪中。
當他正感到饑寒交迫的時候,他睡醒瞭。這時漢鐘離的飯還沒有煮好。
漢鐘離見他醒來瞭,就笑著對他說道:“這黃粱飯還沒有煮好,你就已經夢遊到神仙國去瞭,可見這夢實在太短暫瞭。”呂洞賓感到很驚訝,連忙恭身問道:“老道長何以知道我做的夢呢?”漢鐘離說道:“你身在俗世,心系浮塵,你的夢又有誰會不知道呢?可是這榮華也太易逝瞭。所以無論你得到什麼,不用高興;無論失去什麼,也不必悲傷。這紅塵人世,隻不過是一場夢而已。”
聽到這裡,呂洞賓頓時大徹大悟,立刻跪下來請求漢鐘離收他為徒。可是漢鐘離呢,還怕他意志不堅定,就想進一步試試他求道的決心。這樣,就有瞭漢鐘離十試呂洞賓的故事。
第一次是這樣:呂洞賓一天從外面回來,一進傢門,就看見全傢人都無緣無故地死瞭。他見如此,既不悲傷也不悔恨,隻是一個人默默地安排傢人的喪事。正當他在料理後事的時候,他的傢人忽然活瞭過來,呂洞賓還是不悲不喜。第二次是:呂洞賓到街上去賣貨,本來跟買主講好瞭價錢的,可是到瞭最後,買主卻反悔變卦。呂洞賓還是不氣不惱,隨買主愛付多少錢就付多少,隨他拿去。第三次是:呂洞賓在牧羊的時候,遇到一隻兇惡的老虎追捕一隻小羊。呂洞賓不顧性命用身子擋住瞭老虎,老虎見狀隻好悻悻而去。
如此一連十次,呂洞賓對漢鐘離的考驗都以平淡的心境來對待。漢鐘離於是對呂洞賓說:“我已經試瞭你十次,你都已順利過瞭塵俗關,可見你是可以得道的,但是要想成仙,你還得立三千功、八百德才行。”
從此以後,呂洞賓就用從漢鐘離那裡學來的道法和仙術,以及後來從火龍真人那裡學來的劍法,不斷四處濟世救人,斬妖除孽,為民造福,立下瞭不少的功德。在民間傳說有關他立功德的故事有江淮斬蛟、嶽陽弄鶴、洞賓戲狗等等。但是最為廣遠流傳的還是呂洞賓戲牡丹花仙的故事。
話說,呂洞賓雲遊天下,來到瞭山色奇秀的桐柏山,但是他發現這裡地動山搖,房屋倒塌,峰巒欲崩。他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巨大的穿山甲在作怪。
呂洞賓非常氣惱,很想即刻就去擒拿這害人的穿山甲。可是當地的土地神告訴他說:“要想制服這穿山甲,非得用定山神針不可。這神針就是王母娘娘的玉簪。”
呂洞賓十分為難,面露愁容:“這麼說來,玉簪是王母娘娘的貼身之物,常人是根本不可能拿到的。我該怎麼辦呢?”
土地神對他說:“要拿王母娘娘的玉簪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在王母娘娘的身邊有一名隨身的侍女叫牡丹仙子,她早有思凡之心,你若能打動她的心,拿玉簪的事情就能辦好瞭。”
不久,在一次蟠桃會上,王母娘娘命侍女牡丹仙子給赴宴的各位仙人斟酒。當牡丹仙子走到呂洞賓身邊為他斟酒的時候,呂洞賓計上心來,他輕輕地捏瞭一下牡丹仙子的手。牡丹仙子凡心一動,不覺臉上一紅,低頭退瞭下去。
牡丹仙子徑直走到瑤池邊,兩眼凝視著池邊開放的牡丹花深思起來。這時呂洞賓悄悄地跟瞭出來,他走到牡丹仙子背後,輕聲對他說:“牡丹仙子,你很羨慕人間,是不是?”牡丹仙子緋紅著臉,低頭不語。
“可是你知道嗎?在桐柏山一帶,到處房屋倒塌,人們十死九傷。因為這裡有一隻穿山甲在興妖作怪。要想除掉這妖怪,非得要王母娘娘的玉簪定山神針不可,你能幫我拿到王母娘娘的定山神針嗎?”
牡丹仙子焦急地說:“我願意幫忙,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還煩請您指點一二。”
呂洞賓見牡丹仙子肯答應幫忙,心裡十分歡喜。他就對牡丹仙子如此這般地囑咐瞭一番,並將一隻假玉簪子給瞭牡丹仙子。
次日早晨,五母娘娘沐浴完畢,讓牡丹仙子給她梳頭。牡丹仙子於是趁機將玉簪偷換掉瞭,把假的戴在王母娘娘的發髻上,可是王母娘娘卻一點也沒有覺察出來。
牡丹仙子把真的玉簪換來之後,就出來交給呂洞賓。呂洞賓拿瞭這定山神針,立馬來到桐柏山,很快把那作惡多端的穿山甲擒住瞭。
可是,紙包不住火,這件事到底讓王母娘娘得知瞭,她又喜又氣。雖說為民除害,應該嘉獎。但是牡丹仙子竟如此目無尊長,實在天理難容!可是看在眾仙為牡丹求情的份上,就免瞭牡丹一死,讓她降為凡俗。
呂洞賓呢,到這時,剛好立滿瞭三千功,積滿瞭八百德,終於成瞭天上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