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萁的故事

煮豆燃萁

曹操看瞭孫權的信,眨巴眨巴眼睛,樂瞭。他把信給左右的人看,說:“孫權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火爐子上烤哇!”大夥兒一聽都急著說:“漢朝的氣數已經完瞭。您的功勞這麼大,真是眾望所歸,連遠在江南的孫權都自稱臣下瞭,您還猶豫什麼吶?”曹操捋著胡子,慢騰騰地說:“要真是這樣,我就是周文王瞭。”周文王在商朝快完瞭的時候,還做著商朝的臣下。他死瞭以後,兒子周武王才滅瞭商朝,建立瞭周朝。曹操也想跟周文王一樣,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兒子去完成。

就在說這話以後不久,公元220 年初,曹操得瞭重病。他把心腹大臣們叫到床前,囑咐說:“現在天下還沒安定。我死瞭以後,入殮隻穿平時的衣服就行瞭,墳裡不要放金銀珠寶。文武官員都該幹什麼幹什麼,不要亂動。”大夥兒見曹操費勁地喘著氣,都心急火燎地等著他把國傢大事安排一下。曹操光拿眼睛東瞧瞧,西看看,好象是說,國傢大事,你們辦吧。末瞭兒,他咧開嘴角,勉強地樂瞭樂,就咽瞭氣。這個精明一生的人活瞭六十六歲。曹操這一死,朝廷上差點兒又亂瞭。魏王王後卞氏生瞭四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熊早死瞭。三兒子曹植最有才華。曹操自己是個詩人,所以很看得重有文學才能的人。他看曹植不但詩寫得好,辭賦也不錯,就特別喜歡他,幾次想立他做王太子。好些大臣不贊成這麼辦。他們說:“自古以來,都是長子為先。要是破瞭這個例,恐怕會出亂子。”曹操就把這件事擱下瞭。

偏偏曹植自己不爭氣。他做事總是隨隨便便,不遵守制度。曹操曾經給自己傢裡人定瞭個規矩:穿帶要樸素,誰也不準穿繡花的綢緞衣裳。可是有一天,曹操在高臺子上看見一個婦女,穿著繡花衣裳走過來走過去。他讓人一查問,原來是曹植的媳婦兒。曹操生瞭一肚子火兒,就讓那個媳婦自殺瞭。曹植愛喝酒,一喝起來非鬧個大醉不可。有一次,曹操派人去叫曹植,打算讓他帶兵去支援曹仁。誰知道曹植醉得象一攤泥,起都起不來。有人說,是他哥哥曹丕把他灌醉的。不管酒是誰灌的,反正他帶不瞭兵瞭。曹操隻好收回這個命令。

還有一件事更讓曹操生氣。有一天曹植私自開司馬門,坐著車大模大樣地出去瞭。司馬門是王宮的大門。曹植這麼大膽,不是大逆不道嗎?曹操氣得嘴唇亂抖,下令把管司馬門的官兒定瞭死罪。打這兒以後,他就不喜歡曹植瞭,倒是覺得曹丕老老實實的,比他兄弟強得多。

曹丕也會做詩。曹操和曹丕、曹植,當時在文壇上並稱“三曹”。可是曹丕沒把心思主要用在作詩上。任什麼事,哪有承襲父親的地位更重要吶?他不象曹植那麼大大咧咧,在大夥兒面前總是規規矩矩的。結果不光朝廷大臣,連王宮裡的人都替他說好話。

有一次,曹操出外去打仗。曹丕他們弟兄幾個都來送行。曹植先站出來出口成章,說瞭好多稱頌曹操功德的話。曹操高興得滿臉都是笑紋兒。文武大臣們都誇獎曹植真有學問。曹丕在一邊看著特別扭,打算學他兄弟那樣也說上一大串好聽的話,可一時又找不著合適的詞兒。曹丕正在著急,一個心腹湊在他耳邊說:“您流著眼淚給父親送行嘛!”一句話提醒瞭曹丕。他走到曹操的面前,一句話也不說,連著拜瞭幾拜,還真地流瞭不少眼淚。曹操和左右的人看瞭,都感動得瞭不得。很多人悄悄議論起來,說曹丕真是個實心人,不象曹植那麼花裡胡哨的,盡會說些好聽的話。過後不久,曹操就決定瞭,立曹丕為太子。

曹操死的時候,曹丕還在鄴城。他聽到報告,痛哭瞭一場,急急忙忙趕到洛陽。這工夫,他的二弟曹彰已經帶著兵馬先到瞭。曹彰和他哥哥、弟弟都不一樣,長得高大結實,很有力氣。他不喜歡讀書,隻喜歡騎馬射箭,幾次跟著曹操出征,還立過戰功。曹操問他以後想幹什麼,他爽快地說:“打仗,做將軍!”曹操又問:“怎麼做將軍吶?”曹彰毫不猶豫地說:“做將軍就要身穿鎧甲,手拿兵器,什麼強大的對手都不怕。打仗的時候,要沖在士兵的前頭。”曹操聽瞭,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曹彰長著很長的黃胡子,大夥兒都叫他“黃須兒”。曹操很喜歡“黃須兒”的豪爽,可又擔心他有勇無謀,不敢重用,讓他駐守長安。

這會兒,曹彰趕在曹丕的前頭到瞭洛陽。他把主管喪事的大臣賈逵叫瞭來,楞楞磕磕地說:“我父親的印在哪兒?”明擺著,他也想把曹操的權力接過去。賈逵很嚴厲地說:“國傢的事情早有安排。您不該問這些事!”曹彰這才沒話說瞭。

沒幾天,曹丕到瞭洛陽,主持著辦完瞭喪事,他就做瞭魏王。漢獻帝也給他下瞭詔書,讓曹丕接著他父親當漢朝的丞相。

曹丕掌瞭大權,對兩個弟弟都不放心,讓他們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過瞭些日子,有人向曹丕報告說,曹植在自己的封地又喝醉瞭酒,還大罵曹丕派去的使者。曹丕早就想把曹植的那股傲慢勁兒打下去,這下子可找著機會瞭。他下令把曹植叫來。曹植剛到,曹丕就對他說:“我和你雖然是兄弟,可這件事還得按國法辦。你這麼傲慢犯上,應該治罪。你不是老愛誇耀自己有才華嗎?好吧,我限你走七步,做成一首詩。做得出來就罷;做不出來,決不寬容!”

沒想到曹植剛走瞭兩三步,就隨口念出一首詩來: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瞭,臉上紅一陣兒白一陣兒,半天說不出一句話。過瞭幾天,他又下一道命令說:“曹植是我的兄弟。我對天下人都能寬容,何況自己的兄弟吶?”結果,他隻把曹植的封地減少瞭一些,又忙著辦自己的大事去瞭。沒過多少日子,左中郎將李伏上瞭一道書給曹丕,書上說:“魏應當代替漢,這是上天的旨意。”李伏這一開頭,有好多大臣也都跟著上書,請曹丕趕快登基。曹丕還想看看再說,就裝模作樣地推辭瞭。可是他越推辭,上書的人越多,鬧得朝廷上上下下都議論起讓位的事來。

漢獻帝隻剩下孤零零的一個人,知道事情到瞭這步田地,不願意讓也得讓,就下詔書說:“我在位已經三十二年瞭,沒什麼功德。現在天意民心都向著曹氏,我情願把皇位讓給魏王。”曹丕還是裝模作樣地推辭瞭。漢獻帝連下瞭三次詔書,曹丕也連著推辭瞭三次。大臣們都知道曹丕是怕人傢說他篡位。這些人真會想辦法。他們讓漢獻帝趕快造一個受禪臺,選個好日子,隆重地舉行瞭讓位儀式。這一回,曹丕才不再推辭瞭。公元220 年,曹丕當瞭皇帝,國號叫魏,定都在洛陽。他就是魏文帝。

魏文帝封漢獻帝為山陽公,讓他養老去瞭。這麼著,東漢從漢光武劉秀到漢獻帝劉協,一共一百九十五沒想到曹植剛走瞭兩三步,就隨口念出一首詩來。年,到這兒算是完瞭。曹丕尊他父親曹操為魏武帝。曹操原來的心腹大臣都成瞭魏國的開國功臣。

曹傢擠掉瞭劉傢,魏代替瞭漢。這件事一傳開,天下的人都議論紛紛。有人說漢獻帝讓曹丕殺瞭,有人說曹丕把漢獻帝流放到什麼什麼地方去瞭。漢中王劉備聽到這些消息,哭得眼睛都腫瞭。他馬上發出瞭佈告,要給漢獻帝發喪。劉備手下的官員們,以諸葛亮為首,都勸他即位,把漢朝繼續下去。劉備也跟曹丕似的,推瞭半天,最後答應瞭。

公元221 年,劉備在成都自立為皇帝。他是漢朝皇室的本傢,自認為是正統,把國傢還叫做漢,可是歷史上叫它“蜀國”。諸葛亮做瞭丞相,幫助劉備管理蜀國。

《林漢達歷史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