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探險
張騫是漢中人,在漢武帝初年做瞭郎中。那時候,匈奴當中有人投降瞭漢朝。漢武帝從他們的談話中才知道一點西域的情況。他們說敦煌[在甘肅省]和天山當中有個大國,叫月氏[rǜ-zhT]。月氏給匈奴打敗,往西逃去。他們痛恨匈奴,想要報仇,就是沒有人幫助他們。
漢武帝聽瞭,就想:月氏在匈奴的西邊,要是跟月氏聯合起來,準能切斷匈奴跟西域各國的聯系,等於斬斷匈奴的右胳膊。他下瞭一道詔書,征求精明強幹的人去聯絡月氏。漢朝跟月氏本來沒通過音信,誰也不知道這月氏到底在哪兒。那幾個匈奴人隻知道月氏往西邊逃去,逃得很遠,可是究竟有多遠吶,誰也不知道。諸侯王、文武大臣當中沒有一個人敢到這種地方去的。他們說不是不敢去,可是連地名都不知道,沒頭沒腦地怎麼去吶?那時候張騫還是個小夥子,他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義,首先應征。張騫帶頭應征,別的人膽子也大瞭。有個匈奴人叫堂邑父[姓堂邑,名父],還有二百多個勇士都願意跟著張騫一塊兒去尋找月氏國。
公元前138 年, 漢武帝就派張騫為使者, 帶著這一百多129個人從隴西[就是現在的甘肅省]出發去找月氏。隴西外面就是匈奴地界。他們要到月氏去,必須經過匈奴。張騫他們小心地走瞭幾天,終於給匈奴兵圍住。這一百多個人怎麼打得過匈奴吶?沒說的,他們做瞭俘虜。
匈奴倒沒殺他們,隻是派人管住他們,不放他們回去。張騫他們走不瞭啦,隻好住在那邊,過著匈奴人的生活。一住就是十多年。可是他們全都分散瞭,隻有堂邑父跟張騫在一起。日子久瞭,匈奴人管他們就不怎麼嚴。他們說話、做事,跟一般匈奴人沒有什麼不同,日常生活比以前自由得多瞭。有一天,張騫跟堂邑父商量瞭一下,帶著幹糧,趁著別人不留心的時候,騎上兩匹快馬,逃瞭。他們沒忘瞭自己的任務,還是要到月氏去。雖然不知道月氏在哪兒,可是他們斷定:隻要往西走,準錯不瞭。他們跑瞭幾十天,吃盡苦頭,逃出瞭匈奴地界。出瞭匈奴地界,總該到瞭月氏瞭吧。哪兒知道月氏還沒找到,倒闖進瞭另一個國傢,叫大宛[在中亞細亞]。
大宛在月氏的北邊,是出產快馬、葡萄和苜蓿[mǜ-sǜ,就是草頭,也叫金花菜]的好地方。他們到瞭大宛,就給大宛人截住。大宛是匈奴的鄰國,懂得匈奴話。張騫和堂邑父都能說匈奴話,言語方便,一說就明白。大宛人就去向國王報告。大宛王早就聽到過在很遠很遠的東方有個中國,地方很富庶,吃的、穿的、住的講究得沒法說,金銀財寶、綢緞佈帛多得用也用不完,就是太遠,沒法來往。這會兒一聽到漢朝的使者到瞭,連忙歡迎他們。
張騫見瞭大宛王,對他說:“我們是奉瞭皇上的命令到月氏去的。要是大王能夠派人送我們去,將來我們回到中原,皇上一定拿最好的禮物來送給大王。”大宛王答應瞭,就派人送張騫他們到瞭月氏。張騫見瞭月氏王,談到漢朝願意跟月氏聯合起來共同去打匈奴。月氏王能夠得到漢朝的幫助,殺父大仇可以報瞭,他還能不高興嗎?沒想到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原來月氏者王被匈奴殺瞭以後,月氏人立他的兒子為王。新王率領著全部人馬和牲畜遷移到西邊。他們越走越遠,一直到瞭大夏[就是現在阿富汗北部的地區],大夏人就跟他們打起來瞭。雙方打瞭幾仗,月氏人打敗瞭大夏,占領瞭大夏大部分的土地。那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月氏人得到瞭那塊土地,很滿意,就建立瞭一個“大月氏國”。月氏王不想再去跟匈奴作戰,報仇的念頭已經冷瞭。他聽瞭張騫的話,不大感到興趣,隻因為張騫是個使者,很有禮貌地招待著他。
張騫和堂邑父在月氏住瞭一年多,還到大夏去走走,學到瞭許多東西,就是沒法叫月氏王去打匈奴。他們隻好回來。他們離開月氏,經過康居[在中亞細亞]和大宛,到瞭匈奴地界,又給匈奴逮住瞭。堂邑父本來是匈奴人,張騫又能說匈奴話,隻要他們不回到中原去,匈奴還是不殺他們。他們隻好留在那邊。過瞭一年多工夫,匈奴內部出瞭事兒,太子和單於爭奪王位,弄得國內大亂。張騫趁著亂勁兒,同堂邑父逃回來瞭。張騫原來帶著一百多人出去,在外邊足足過瞭十三年,就剩下他們兩個人回來。漢武帝慰勞他們,拜張騫為大中大夫,封堂邑父為奉使君。
大中大夫張騫因為熟悉匈奴的地理和情況,這次隨大將軍衛青出征,能夠在漫荒野地找到水和草。衛青特地向漢武帝奏明張騫的功勞,所以漢武帝就封他為博望侯。
博望侯張騫還想再到西域去。他向漢武帝詳細報告西城各國的大概情況。最後他說:“我在大夏看見邛山[在四川省;邛qi6ng]出產的竹杖和蜀地[四川省成都市]出產的細佈。”
漢武帝奇怪起來。他說:“邛竹和蜀佈是咱們中原很出名的東西,怎麼你能在大夏見到吶?”張騫說:“是啊!我當時就問大夏人這些東西哪兒來的。他們說是買賣人從身毒[又寫作“天竺”,都是古代譯音,就是現在的印度]買來的。身毒在大夏東南好幾千裡,是個大國,風俗跟大廈差不多,就是天氣熱。還有,他們騎著大象打仗,這就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大夏在長安西邊一萬二千裡,現在大夏人從身毒買到蜀地的東西,可見身毒離蜀地一定不遠。我們走西北這條道到大夏去,必須經過匈奴,阻礙重重。要是從蜀地出發,走西南那條道兒,經過身毒到大夏,就不必經過匈奴瞭。”
張騫又講瞭一些別的西方國傢的情況。漢武帝聽瞭,才知道在匈奴的西邊還有大宛、大夏、安息[古代的波斯]、大月氏和康居這些國傢。漢武帝打算用禮物和道義去跟這些國傢來往,使得他們都聯合起來對付匈奴。他非常欽佩張騫的探險精神,完全同意他經過身毒到大夏去的計劃。
漢武帝派張騫為使者,從蜀地出發,帶著禮物去結交身毒。按照張騫的推想,身毒是在蜀地的西南方,可是誰也沒有去過。那條道兒還得用他們的腳去踩出來。
張騫把人馬分成四隊,從四個地點出發去尋找身毒國。四路人馬各走瞭兩千裡地,都碰瞭壁。有的給當地的部族打回來,有的給殺害瞭。
往南走的一隊人馬到瞭昆明[在雲南省],也給當地的人擋住瞭。漢朝的使者隻好換一條道兒走。他們繞過昆明,到瞭滇國[也叫滇越,在雲南省]。滇國的國王原來是楚國人,已經有好幾代限中原隔絕瞭。他願意跟漢朝來往,很客氣地招待著使者,也願意幫助使者找道兒去通身毒。可是昆明在中間擋著,一過去就打,他們隻好回來。
張騫回到長安,向漢武帝報告經過。漢武帝認為這次出去雖然沒能通過身毒,可是已經通瞭滇越,在南方結交瞭一個從沒聽到過的國傢,也很滿意。公元前121 年,匈奴再一次打到上谷,殺瞭幾百個漢人,搶瞭一些牲畜、財物,不等漢軍過去就走瞭。這可把漢武帝氣壞瞭,他決定要跟匈奴拚一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