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射虎
漢武帝一即位,就下瞭一道詔書,叫各郡縣推舉品行端正、稍有才學、能夠直話直說的人,這叫做“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諫jiān,用宣言規勸在上的人的錯誤]。當時推薦到京師來的有一百多人。漢武帝親自考試,挑選瞭十多個人,其中最出名的要算廣川人[廣川,在河北省]董仲舒瞭。他主張拿孔子的學說來統一思想,排斥百傢,設立學校,培養人才。這種維持君權的主張正適合漢武帝的想頭,他重用董仲舒和他一派儒傢的人。可是漢武帝的祖母竇太後不贊成改變文帝、景帝的法度。漢武帝剛即位,年紀又輕,不敢得罪竇太後,隻好讓董仲舒去做江都相[漢武帝有個弟弟封在江都;相是輔助諸侯王的大臣]。
漢武帝的雄心大志設法發揮,隻好跟一班伺候他的臣下喝酒、做詩、打獵玩兒。他十九歲那年(公元前138 年),要大興土木建造一座很大的花園,叫“上林園”。那一年碰上大水災,黃河開瞭口子,平原的莊稼全都淹瞭。可是皇傢十分富足,庫房裡的錢不知道有多少萬萬,串錢的繩子都爛瞭,錢多得數都沒法數;糧倉的糧食一年年地堆上去,都露到外面來,多得吃不完,有的已經黴爛, 不能吃瞭。
老百姓遭到瞭災荒,皇傢可有的是錢和糧食。漢武帝要大規模地起造上林園,有人贊成,有人反對。上書反對大興土木的一個大臣叫東方朔。他說話好像說笑話鬧著玩兒似的,可是說的都是正經話,人傢就稱他為滑稽派。有一回,漢武帝的奶媽因為兒子犯瞭罪,漢武帝要處罰她。她向東方朔哭訴,請他幫助。東方朔告訴她再去向漢武帝求饒,可不要多說話,隻要臨走的時候,回過頭去多看皇上幾回就是瞭。第二天,奶媽向漢武帝央告,求他開開恩,漢武帝不答應,叫她走,她還不走。東方朔執著長戟正伺候著漢武帝,他吆喝一聲,說:“滾出去!”奶媽隻好走瞭,一步一回頭地看著漢武帝。東方朔責備她說:“滾,老婆子!你該放明白點兒,現在的皇上不是吃奶時候的嬰孩,你還回頭看什麼?”漢武帝聽瞭,心頭很難受,想起自己是她奶大的,怎麼能忘恩負義不照顧她吶?他馬上免瞭她的罪,好言好語地囑咐她以後小心點兒。
這位被稱為滑稽派的東方朔勸告漢武帝別修上林園。漢武帝雖然覺得東方朔的話說得有道理,也愛他忠心耿耿,敢說話。可是他隻把東方朔稱贊瞭一番,賞他一百金,並沒接受他的意見。他照樣下令動工,大修上林園。上林園完瞭工,就有一班專門會拍馬屁湊熱鬧的文人做詩、寫文章來歌頌漢武帝。其中最叫漢武帝欣賞的一篇就是《上林賦》。那篇《上林賦》是漢朝出名的文人司馬相如[姓司馬,名相如]寫的。漢武帝喜歡文學,欣賞司馬相如和別的文人的文章,自己也喜歡做詩,這些都是真的,可是他的雄心大志並不在文學方面。這時候竇太後已經死瞭,漢武帝自己掌瞭權,他要抵抗匈奴的侵犯,使國傢強大起來。
漢武帝看得很清楚,中原最大的敵人是北方的匈奴。漢高祖親自帶兵抵抗匈奴,吃瞭敗仗,隻好對匈奴貴族采取“和親政策”。但是他們還不斷地侵犯中原,搶劫糧食、牛羊和別的財物,還把青年男女擄去作奴隸。文帝和景帝不願意打仗,在邊境上隻作消極防禦。匈奴的勢力因此越來越大,成瞭漢朝最大的威脅。
公元前129 年,匈奴又來進犯,一直打到上谷[在河北省]。漢武帝派衛青、李廣等四個將軍,每人帶一萬人馬,分四路去抵抗匈奴。這四個將軍當中,李廣年紀最大。他在漢文帝的時候就做瞭將軍。漢文帝曾經對他說:“可惜你在我手裡做將軍,不是時候,如果你在高皇帝手裡,封萬戶侯也算不瞭什麼。”漢景帝的時候,李廣一直守住北方的邊界,他曾經做過上郡太守。有一回,李廣帶著一百個騎兵追趕三個匈奴兵,追瞭幾十裡地才追上。他射死瞭其中的兩個,把第三個活捉瞭。正準備回來,突然前面來瞭幾千個匈奴騎兵!大夥兒不由得慌瞭,逃又逃不瞭,怎麼辦吶?李廣對士兵們說:“咱們離大軍幾十裡地,回不去瞭。幹脆下馬,把馬鞍子也卸下來,大夥兒躺在地下休息一會兒。匈奴一定以為咱們是來引他們過來的,一定不敢打咱
們。”他們就都下瞭馬。匈奴的將軍果然害伯瞭,馬上叫士兵們上山,佈置抵抗的陣勢。有一個白馬將軍沖下山來,李廣立刻上馬趕過去,隻一箭,把他射死。李廣一回來,又下瞭馬,躺在地下。天黑下來,匈奴認為前面一定有埋伏,提心吊膽地守著山頭。到瞭半夜,他們趁著天黑,偷偷地逃瞭。到瞭天亮,李廣一瞧,山上沒有人。大夥兒這才擦瞭擦冷汗,回到大營。
多少年來,李廣凈在北方防禦著匈奴。匈奴因為李廣箭法好,行動快,忽來忽去,誰都摸不清他打哪兒來、往哪兒去,就給他一個外號叫“飛將軍”。飛將軍李廣在北方出瞭名,匈奴都怕他。
這一回,漢武帝派出四路人馬去抵抗匈奴。匈奴的首領叫軍臣單於[軍臣,是人名;單於,是匈奴王的意思;單於chán-yù],他探聽到漢軍分四路打過來瞭,就把大部分的兵馬集合起來,沿路佈置瞭埋伏,要活捉李廣。李廣打瞭一陣勝仗,往前追去。他哪兒知道匈奴是假裝打敗引他進去的。這一下子李廣可倒瞭黴瞭,他掉在地坑裡,給匈奴的伏兵活活地逮住。匈奴的將士們高興得沒法說。他們一看,李廣快死瞭,把他放在用繩子絡成的吊床裡,用兩匹馬馱著,送到大營裡去獻功。
匈奴的將士們一路走,一路唱著歌。李廣躺在呆床上紋絲兒不動,好象死瞭似的。大約走瞭幾十裡地,他偷偷地瞅著旁邊一個匈奴兵騎著一匹好馬,就使勁地一掙紮,猛一下子跳上那匹好馬,奪過弓箭來,把匈奴兵推下馬去,掉過馬頭拚命地往橫裡跑。趕到匈奴的將士們一齊去追,李廣已經跑在頭裡瞭。他一面使勁地夾住馬肚子催著馬快跑,一面連著射死瞭幾個追在最前面的匈奴兵。匈奴的將士們瞧著李廣越跑越遠,隻好瞪著白眼看他逃回去。軍臣單於集中兵力專打李廣,李廣這一路打瞭敗仗不必說瞭。另外三路怎麼樣吶?一路打瞭敗仗,死傷瞭七千多人。另一路根本沒找到匈奴兵,白跑瞭一趟回來瞭。隻有衛青那一路打瞭勝仗,逮住瞭七百來個匈奴兵,立瞭大功。
四個將軍回到長安,報告經過。漢武帝聽瞭,隻有衛青打瞭勝仗。他格外賞賜衛青,封他為關內侯。那兩個打敗仗的將軍定瞭死罪,都應當砍頭,李廣就是其中的一個。好在漢朝已經有瞭一條規矩:罪人可以拿出錢來贖罪。他們兩個人交瞭錢,贖瞭罪,打這兒起,做瞭平民。
李廣做瞭平民,回到老傢,打打獵,喝喝酒,日子過得挺無聊。第二年秋天(公元前128 年),匈奴兩萬騎兵又打進來,殺瞭遼西太守,擄去青年男女兩千多人和不少財物。漢朝守邊界的將軍打瞭敗仗,退到右北平[包括河北省豐潤、遵化等地方],守在那兒。又過瞭幾個月,那個將軍死瞭,右北平沒有人主持。漢武帝又起用李廣,派他為右北平太守。
李廣做瞭右北平太守,匈奴害怕李廣,逃到別的地方去瞭。右北平一帶沒有匈奴瞭,可是時常有老虎出來傷害人。李廣就經常出去打虎,老虎碰見他,沒有不給他射死的。有一天,李廣回來晚瞭,天色半明半暗,正是老虎出來的時候。他和隨從的人都很小心,恐怕山腰裡突然跳出一隻老虎來,一面走著,一面提防著。李廣忽然瞧見山腳下草蓬裡蹲著一隻斑斕猛虎,拱著脊梁正準備撲過來。他連忙拿起弓箭來,使勁地射瞭過去。憑他百發百中的箭法,當然射中瞭。手下的人見他射中瞭老虎,拿著刀跑過去逮。他們走近一瞧,全楞瞭。原來中箭的不是老虎,是一塊大石頭!箭進去很深,拔也拔不出來。大夥兒奇怪得瞭不得。
李廣過去一看,也有點納悶兒。石頭怎麼射得進去吶?他自己也不相信有這麼大的力氣。他回到原來的地方,擺好馬步,拿起弓箭來,對準那塊大石頭使勁地又射瞭一箭。那支箭碰到石頭,迸出瞭火星兒,掉在旁邊。他還不相信,連著又射瞭兩箭,箭頭都折瞭,可都沒能夠射到石頭裡去。可是就那麼一箭已經夠瞭。人們都說飛將軍李廣的箭能射穿石頭。這個消息傳瞭開去,匈奴更害怕李廣,不敢來侵犯右北平瞭。可是在別的地方,匈奴還是老來襲擊漢兵。漢武帝再派衛青帶著三萬兵馬從雁門出發去打匈奴。他打瞭勝仗,殺瞭匈奴好幾千人,又立瞭一個大功。
公元前124 年,衛青打瞭個大勝仗,擄來瞭十幾個匈奴小王,一萬五千多個俘虜。漢武帝為瞭鼓勵將士們打匈奴,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土地和戶口,還要把衛青的三個孩子都封為列侯。衛青接受命令做瞭大將軍,別的都推辭瞭。他說:“打退敵人全靠皇上的洪福和將士們的功勞,我不該加封,孩子們更談不到,請皇上開恩!”漢武帝就把衛青手下的七個將軍都封為列侯。第二年,匈奴再一次侵犯代地,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率領飛將軍李廣等六個將軍和大隊人馬去對付匈奴。衛青的外甥霍去病才十八歲,少年英雄,很有能耐,也跟著他舅舅衛青去打匈奴。
霍去病是第一次出來打仗的小夥子,十分勇敢。他做瞭校尉,帶著八百名壯士作為一個小隊。八百人的小隊居然闖進匈奴的大營,殺瞭匈奴的一個頭子,活捉瞭兩個俘虜回來。衛青問瞭問那兩個俘虜,才知道一個是單於的叔叔,一個是單於的相國!捉到瞭這麼高級的首領,這功勞可真不小。沒想到那個被霍去病殺瞭的匈奴頭子還是單於的叔伯爺爺。霍去病立瞭這麼大的功勞,封為冠軍侯。
在這次戰爭中,有一個校尉叫張騫[qiān],也立瞭大功。張騫曾經做漢朝的使者到過西域[漢朝邊疆以西的地區籠統地都叫西域,大部分在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被匈奴逮去,扣留瞭十多年。後來他逃回來,在衛青手下做校尉。他熟悉匈奴的地形。這次出兵,全靠他帶道,人馬才沒受渴挨餓。衛青奏明他的功勞,漢武帝封他為博望侯。
漢武帝為瞭專門對付匈奴,派瞭十多萬人馬去建築朔方城[在內蒙古黃河以南],又征發十多萬民夫,把黃河以南[指河套一帶]秦始皇時候造的要塞堡壘都修理瞭一下,接著移民十萬到朔方去。這大量的移民,不但加強瞭邊防,也部分地解決瞭沒有土地的農民的生活。他把國內和防守的事情大體上都佈置好瞭,就再派張騫到西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