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的故事

臥薪嘗膽

勾踐回到瞭越國,大臣們一見,又是高興又是傷心。勾踐對他們說:“我是個國破傢亡的奴才,要不是大夥兒這麼盡心盡意地出力,我哪兒能有回國的一天?”范蠡說:“這是大王的洪福,哪兒能算是我們的功勞吶?但願大王從今往後,時時刻刻記住在墳頭石屋裡的苦楚,這樣,越國才能出頭,我們的仇準能報的。這是我們做臣下的和全越國人的願望!”勾踐說:“我決不叫你們失望!”他就叫文種管理國傢大事,叫范蠡訓練兵馬,自己很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想辦法救濟窮苦的老百姓。這麼一來,全國的人個個歡喜,恨不得把自己的能耐全都拿出來,好叫這受欺壓的弱國改變成為一個強國。

勾踐唯恐舒服的生活消磨瞭志氣。他把軟綿綿的褥子撤下去,拿柴草當做褥子。在吃飯的地方掛上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先嘗一嘗苦味。這就叫“臥薪嘗膽”。因為這回遭瞭亡國之禍,人民大批地被屠殺,人口減少瞭,他就訂出幾條獎勵生養的條例來。例如:上瞭年紀的人不準娶年輕的姑娘做媳婦兒,男子到瞭二十歲,女子到瞭十七歲,還不成親的,他們的父母要受一定的處罰;快要臨盆的女人,必須報官,好派官醫去照顧她;添個小子,國王賞她一壺酒,一條狗,添個姑娘,國王賞她一壺酒,一口豬;有兩個兒子的,官傢給養活一個;有三個兒子的,官傢給養活兩個。趕到種地的時候,越王親自拿著鋤頭在地裡幹活,為的是讓莊稼人好提起精神,加勁種地,多打糧食。國王的夫人也老出去,看望看望養蠶、繅絲、織佈、紡線的婦女們。沒有事的時候,自己也在宮裡織佈。穿衣、吃飯,處處節省,為的是給吳王夫差進貢。夫差見勾踐月月有東西送來,非常滿意。

這時候,夫差正打算起造姑蘇臺。越王趁著這個機會,預備瞭幾根又長又大的木料,打發文種送去。夫差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木料,非常高興。大材不可小用,姑蘇臺得照原來的設計加高一層,還得往大裡開展,才能夠高矮合適。這麼一來,工程可就大瞭。苦瞭吳國的老百姓,沒黑天帶白日地幹著,還得經常挨打受罵。”

勾踐叫文種和范蠡向吳王進貢美人兒。范蠡說:“托大王洪福,我找著瞭一位又精明又懂大義的美人兒。她叫西施。她情願舍出自己的身子,去給大王報仇。”越王就派他送去。夫差一見西施,把她當做下凡的仙女。沒有幾天工夫,夫差就當瞭西施的俘虜。有一回,夫差對她說:“今天越國的大夫文種上這兒來借糧。他說,越國收成不好,打算借糧一萬石,過年如數歸還。你瞧應該怎麼辦?”不用說,西施勸他答應瞭。

文種領瞭一萬石糧食,回到越國,把這些糧食全都分給窮人。這一來,全國的人沒有一個不感激越王的。轉過年來,越國年成豐收。文種就挑選瞭頂好的可以做種籽的糧食一萬石,親自還給吳國。夫差見勾踐不失信,更加高興瞭。他把越國的糧食拿來一看,粒粒足實飽滿,就對伯嚭說:“越國糧食的顆粒比咱們的大。咱們就把這一萬石當做種籽。這一來,咱們的莊稼就更好瞭。”伯嚭就把越國的糧食分給農民,叫他們去種。到瞭春天,吳國的莊稼人下瞭種,天天等著新秧長出來。等瞭十幾天瞭,還沒出芽。他們想,好種籽大概要比普通種籽出得慢一點。就耐著心又等瞭幾天。沒想到全國撒下去的種籽全黴爛瞭。他們沒有瞭主意。末瞭,隻好再用自己的種籽,可是已經誤瞭下種的時間。這一年的饑荒算是坐定瞭。吳國的老百姓都怪吳王和伯嚭不顧土地合適不合適,就冒冒失失地用瞭越國的種籽。他們哪兒知道越國送去的糧食,原來都是已經蒸熟瞭、又曬幹瞭的呀!

越王勾踐聽見吳國鬧饑荒,就想發兵。文種說:“還早著吶!一來,伍子胥還沒走;二來,吳國的兵馬全部在國內。咱們還得等個機會。”越王隻好耐心等候機會,趁這時候擴大軍隊,操練兵馬。

伍子胥聽說越王勾踐操練兵馬,就去見夫差。夫差聽瞭伯嚭的話,叫伍子胥別再多嘴。夫差要去征伐齊國,伍子胥又出來反對。夫差一心想當霸主,哪裡肯聽他的,親自帶兵進攻齊國,打瞭個勝仗。他洋洋得意回到吳國,文武百官全都道賀。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隻是得瞭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那才是大災禍。”這種潑冷水的話,夫差聽也聽不進去。他恨透瞭伍子胥,又經西施一說,就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讓他自殺。

夫差殺瞭伍子胥,拜伯嚭為太宰,打算會合中原諸侯當個霸主。公元前482 年,夫差發兵又打敗瞭齊國,大軍到瞭衛國的黃池[ 在河南省封丘縣西南], 約會諸侯來開大會。晉國、衛國、魯國害怕瞭,承認夫差為首領,訂立瞭盟約。

吳王從黃池大會回去,到瞭半道上,一個跟著一個地接到瞭壞消息:越王勾踐已經發大軍打進吳國去瞭。吳國的士兵知道國內打瞭敗仗,加上遠道的勞累,已經沒有打仗的精力瞭。越國的兵馬是經過好幾年訓練的。兩邊一交手,吳國的兵馬就象秋天的樹葉子經大風一刮,給打得七零八落瞭。夫差隻好派伯嚭去跟越王求和告饒。伯嚭帶著好些貴重的禮物跑到越國的兵營,跪在勾踐面前,央告求和。范蠡對越王說:“吳國還有實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滅瞭的。”勾踐就答應瞭跟吳國講和,跟著退兵回去瞭。

公元前473 年[ 黃池大會之後9 年] ,越王勾踐帶著范蠡、文種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吳國的兵馬一連氣打瞭幾回敗仗。伯嚭抵擋不住,領頭投降瞭。吳王夫差逼得走投無路,拿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說:“我還有什麼臉去見伍子胥吶?”說著就自殺瞭。吳國的將士到這會兒有的死瞭,有的逃跑瞭,剩下的都投降瞭越國。

越王勾踐進瞭姑蘇城,坐在吳王夫差的朝堂上。文武百官向他朝賀。吳國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兒,捻著幾根七長八短的松針胡子,等著受封。勾踐對他說:“你是吳國的太宰,我哪兒敢收你做臣下吶?你怎麼不跟著你的國君去呀?”伯嚭低著腦袋退瞭出去。勾踐派人把他殺瞭。勾踐大賞功臣,單單短瞭個范蠡,原來他埋名隱姓,跑到別國去瞭。臨走還給文種留下一封信,勸他說:“飛鳥打光瞭,弓箭就沒有用瞭;兔子打光瞭,就輪到獵狗給煮來吃瞭。大王在患難的時候,用得著咱們。現在他得瞭勢,隻怕咱們的威信超過瞭他。您也趕快走吧!”文種可不怎麼真信他這些話,可是心裡不很舒坦,就害起病來。有一天,勾踐親自去探望文種,留下瞭一把寶劍。文種拿起來一瞧,喝!原來就是當初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寶劍。他這才後悔沒有聽范蠡的話,隻好自殺瞭。據說范蠡是帶著西施一同跑的,後來經商發瞭大財。那個有名的大商人陶朱公就是范蠡。

越王勾踐滅瞭吳國,接著帶領大隊人馬渡過淮河,在俆州[ 在山東省滕縣,俆shū]會合瞭齊國、晉國、宋國、魯國的諸侯。當初中原諸侯最怕的是楚國,自從楚國給吳國打敗瞭以後,就轉過來怕吳國。如今吳國又給越國滅瞭,他們隻好聽從勾踐的瞭。這麼著,越王勾踐做瞭霸主。春秋時期在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五霸之後,又興起瞭吳越二霸,就是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

1.jpg

《林漢達歷史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