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計除害

定計除害

袁紹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盤。他打算著把幽州[在河北北部、遼寧一帶]刺史劉虞立為皇帝。劉虞是劉氏宗親,又有點兒威望,要是讓他代替被董卓劫持的漢獻帝,袁紹不就成瞭掌大權的人瞭嗎?他越想越得意,就把這事兒跟曹操說瞭。曹操一聽就不同意,他說:“咱們起兵是為瞭讓天下太平。您今兒個把皇上廢瞭,另立一個,要是各地都這麼幹,各立各的皇帝,天下可就更沒有安定的日子瞭。”袁紹又去問袁術。袁術早就打算趁這個亂勁兒自己當皇帝,當然更不同意,幹脆就拒絕瞭。

袁紹也不管別人反對不反對,急急忙忙派人去請劉虞出來登基。沒想到派去的人來來去去跑瞭好幾回,劉虞是要他的命也不答應當皇帝。袁紹這才死瞭心。

各州郡的軍隊各想各的,各幹各的,到瞭兒沒去進攻董卓。過瞭些日子,他們把帶來的糧食吃光瞭,就一個接著一個悄悄地溜瞭回去。同盟軍沒把董卓除瞭,倒是自己先散瞭夥。不用說,這麼一來,董卓更神氣瞭。定計除害董卓打瞭幾次勝仗,正要給將士們慶功行賞,不料孫堅為瞭報上一回的仇,又帶兵打瞭過來。這一回,董卓吃瞭敗仗,隻好離開洛陽,帶著人馬往西跑瞭。

到瞭長安以後,他自己當上瞭太師,把誰也不放在眼裡。他坐的車馬和穿的衣裳跟皇帝差不瞭多少。大臣們見瞭董卓,都得在車下拜見,他可連禮也不還,就坐著點點頭,算是打個招呼。一想起各地膽敢起兵反抗,他就氣得直哼哼,說:“以前我把權力交給外人,不可靠,太不可靠瞭!這回我要變個法子。”他把大權都交給瞭自己的傢裡人。他的兄弟、侄子、女婿,還有呂佈、李催[ jué]、郭汜[sì]、張濟這些心腹大將,都封瞭侯,受到重用;連懷抱著的小兒子、小孫女也都封瞭侯,封瞭君。董卓派人把離長安二百多裡地的郿縣修成供他享樂的傢園,城墻修得跟長安一樣高,裡面儲藏的糧食足夠三十年吃的。 董卓把它叫“郿塢”,又叫“萬歲塢”。他這麼想:“將來我的大事成瞭,天下都是我的;要是不成,我就在這兒呆到死。”他把朝廷的事交給王允他們去辦,自己到郿塢去住著。每次從郿塢到長安,或者從長安回郿塢,大臣們都站在道路兩旁接送。董卓趁著這個時候,讓人在城外搭起帳篷,擺上酒席,跟大臣們足吃足喝,一吃就是半天。

有一回,董卓請大臣們喝酒。正喝著,呂佈從外邊進來,走到董卓跟前,在他耳朵邊上說瞭幾句話。董卓笑瞭幾聲說:“噢,是這麼回事。”馬上又

沉下臉來,把手猛地一揮,呂佈就上前把衛尉張溫揪出去瞭。不一會兒,有人送上一個盤子,裡面擺的竟是張溫的人頭!大夥兒一看,渾身的骨頭都軟瞭。董卓笑嘻嘻地說:“諸位不必驚慌。張溫勾結袁術打算謀反,讓呂佈知道瞭,理應處死。其他人不相幹,快喝酒吧!”可是誰還喝得下去呀!他們心裡都明白,張溫平日和董卓不和,又不會巴結。董卓這是殺雞給猴兒看吶!大臣們膽戰心驚地散瞭。司徒王允回到傢裡,睜眼是張溫的人頭,閉眼還是張溫的人頭,心裡十分難受。這些日子,王允表面對董卓百依百順,暗地裡可把他恨透瞭。董卓今兒個殺張溫,明兒個還不知道又殺到誰的頭上吶!這時候,大臣黃琬、楊瓚、士孫瑞來找王允,對他說:“董卓這麼殘暴,誰不恨他?您老這麼聽他的,難道真沒想過日後的下場嗎?”王允急忙讓他們小聲點兒。黃琬他們又說:“我們反正不能當第二個張溫。”王允說:“你們別以為我會死心踏地地跟著這個老賊。他的勢力太大,心腹太多。咱們要想個十分妥當的辦法才能夠下手哇!”三個人忙問王允:“您有瞭辦法瞭嗎?”王允說:“我想,要有一個能靠近董卓的人,讓他下手,最有把握。”幾個人商量來商量去,到瞭兒還是王允說出瞭這麼個人,就是董卓的幹兒子呂佈。呂佈原來是武猛都尉丁原的部將,因為他力氣大,武藝好,大夥兒都叫他“飛將”。後來,丁原和董卓不對勁兒。董卓讓人說通瞭呂佈。呂佈就殺瞭丁原,投靠瞭董卓。董卓得到瞭這麼一個得力的大將做保鏢的,別提多麼得意瞭。他讓呂佈做瞭騎都尉,又認做自己的幹兒子,到哪兒都把他帶在身邊。

士孫瑞聽王允說的是呂佈,連連搖頭說:“不行,不行。呂佈這個人有勇無謀,又是個勢利眼,頂靠不住瞭。”王允說:“我想試試看。有一回我請呂佈喝酒,他還悄悄地跟我說瞭心裡話。他說董卓時常為一些小事發脾氣,動不動就用手戟砍他。要不是他腰腿靈活,早給砍傷瞭。我還聽說他跟董卓的一個丫頭私通,這事要是給董卓發覺瞭,那還瞭得嗎?我看他在董卓身邊呆著,也是整天提心吊膽的。”大夥兒聽王允這麼一說,才點頭同意瞭。過瞭幾天,王允把呂佈請到傢裡吃飯。這頓飯豐盛極瞭。呂佈大口大口地又吃又喝,吃著喝著,就罵起董卓來瞭。他說董卓平時怎麼怎麼欺負他,用著瞭就用,用不著瞭就又打又罵。王允聽著流出眼淚說:“董相國這麼欺負將軍,將軍就真能忍下這口氣嗎?”呂佈皺著眉頭說:“王司徒,說實在的,我真想幹掉他。可是如今我們名義上還是父子,怎麼下得去手哇?”王允冷笑說:“將軍姓呂,他姓董,本來就不是親骨肉。他對將軍扔戟的時候,又哪兒有什麼父子之情?大丈夫在世,怎麼能窩窩囊囊地讓這種人壓在頭上吶!”一句話說得呂佈滿臉通紅。他猛地站起來說:“對!司徒的話提醒瞭我。我不殺老賊,決不罷休!”王允說:“將軍要能這樣,不但報瞭私仇,還是為天下人除害呀!”兩個人隨後又秘密地商量瞭半天。

公元192 年四月,漢獻帝得瞭一場病,剛剛好瞭一點兒,就在未央宮裡召見文武大臣。董卓帶著呂佈大搖大擺地來到宮外。王允、士孫瑞他們都來拜見。董卓還是那麼愛理不理地點瞭點頭,一直朝宮裡走進去。就在這時候,兩旁的武士“呼”地圍上來,一個個拿著刀,都咬牙切齒的。董卓驚叫瞭一聲:“哎呀,我兒快來!”呂佈上前一步,從懷裡掏出一份詔書,高聲宣佈:“皇上有旨,殺亂臣董卓!”董卓還沒來得及說話,呂佈早就一畫戟刺過去,紮穿瞭他的喉嚨。武士們上前,一刀割下瞭他的腦袋。

大臣和將土們一看董卓死瞭,都齊聲高喊“萬歲,萬歲!”有的樂出瞭眼淚,有的高興得都快發瘋瞭。長安城的百姓聽說瞭,都從屋裡跑到大街上叫哇,蹦啊,一大群一大群地跳起舞來。大夥兒把董卓的屍首扔到街上,又點瞭把火慢慢地燒。隻有蔡邕想起董卓曾經重用過自己,不由得嘆瞭一口氣。蔡邕嘆氣的事讓王允知道瞭,他就責備蔡邕說:“董卓是國賊,天地都不能饒過他。你是個朝廷大臣,反倒長籲短嘆地替他傷心,象話嗎?”跟著就命人把他逮起來,下瞭監呂佈猛地站起來說:“我不殺老賊,決不罷休!”獄。蔡邕承認自己犯瞭罪,懇求說:“我想的隻是私人的交情,一時轉不過彎來。我隻求免我一死,情願臉上刺字,戴罪把漢朝的歷史寫完。”有的大臣也替蔡邕求情,對王允說:“蔡邕是有名的學者,還是留著他寫書吧!”王允不這麼想,他說:“現在要是留下蔡邕,說不定他以後寫出書來罵咱們吶!”蔡邕嘆氣惹禍,結果死在監獄裡瞭。有些人怪王允做得有點兒過分。漢獻帝論功行賞,讓王允、呂佈共管朝廷大事。他們追查起董卓的同黨來,有的處死,有的充軍。這時候,李傕、郭汜、張濟都駐紮在外地。他們聽說董卓死瞭,就派人來到長安,請求朝廷免罪。王允怎麼也不答應。這幾個人急瞭,湊在一起商量,覺著這麼坐著等死,倒不如先反起來,或許還有條活路。他們就借著給董卓報仇的名義起兵攻打長安,半路上又收留瞭董卓部下樊稠的人馬:打到長安的時候,已經有十多萬人瞭。

呂佈仗著長安城城高墻厚,死守瞭八天,沒讓他們打進來。可是他沒想到城裡有一部分士兵,很同情李傕、郭汜他們。這些士兵偷偷地打開瞭城門,把外面的人馬放瞭進來。十多萬將士歡蹦亂跳地象發瞭瘋似地擁進瞭長安城,見人就殺,見財物就搶,連老百姓也給殺瞭好幾千人。呂佈抵擋不住,隻好約王允一塊兒逃走。

王允很鄭重地說:“把國傢安定下來,這是我平生的願望。如果做不到,我情願去死。皇上還年輕,朝廷裡沒有人主事,我不能走。請將軍替我向各地首領致意,讓他們千萬以國傢為重。”呂佈知道王允不肯走,就帶著手下的幾百個人,自己跑瞭。

李傕、郭汜帶兵到瞭宣平門下。王允領著漢獻帝也上瞭門樓。城門下的將士見皇帝出來瞭,全都趴在地下磕頭。漢獻帝大著膽子,提高瞭小嗓門兒說:“你們這麼亂殺亂砍的,要幹什麼?”李傕大聲喊著說:“董太師忠心為國,讓呂佈殺瞭。我們要替董太師報仇!”漢獻帝說:“呂佈不在這兒,你們快點兒走吧!”李傕又喊:“王允是呂佈的同謀,讓他出來!”他手下的將士也一齊亂嚷嚷:“叫王允出來!快出來!”漢獻帝早給嚇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瞭。

王允下瞭門樓,走出來對李傕他們說:“我就是王允,你們要說什麼?”李傕什麼也不說,把手一揮,將士們亂哄哄的,上來就把王允捉住,帶走瞭。

李傕、郭汜殺瞭王允,又逼著漢獻帝下詔書,封他們做將軍。這麼一來,朝廷大權又落到他們的手裡。可是這些人自個兒還管不瞭自個兒,哪兒有本事管理國傢大事吶?

《林漢達歷史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