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大旗

“仁義”大旗

秦穆公要做霸主,可是秦國在西方,離中原諸侯國遠,他得先收服臨近的許多小部族,然後再來跟中原諸侯打交道。除瞭秦穆公以外,宋國的國君宋襄公也要接著齊桓公做霸主。齊桓公去世以前,曾經跟管仲商量過,把公子昭托付給宋襄公。齊桓公一死,宋襄公就約會幾個諸侯共同立公子昭為齊國的國君,就是齊孝公。以前大夥兒承認齊桓公是霸主,現在齊國的國君還得由宋襄公來立,那麼宋襄公不是接著齊桓公做瞭霸主瞭嗎?不過這是宋襄公自己這麼想,人傢可並不同意,尤其是楚國和鄭國的國君,他們聯在一起反對宋襄公,當面侮辱瞭他。宋襄公氣得翻白眼,一定要報仇。楚是大國,兵力強;鄭是小國,兵力弱,宋襄公決定先去征伐鄭國。

公元前638 年,宋襄公準備發兵。宋國有兩個出名的大將,一個叫公子目夷,一個叫公孫固,他們都反對出兵。宋襄公生氣瞭,他說:“你們下去?好,那我一個人去!”公子目夷和公孫固雖然不贊成去打鄭國,這會兒一見他冒瞭火兒,隻好順著他。宋襄公親自帶著公子目夷和公孫固率領大軍去打鄭國。鄭國急忙打發使者向楚國求救。楚成王馬上派大將成得臣帶領大隊兵馬去對付宋國。

楚國人很能用兵,他們的大隊兵馬不去救鄭國,反倒直接向宋國進攻。宋襄公沒提防到這一著,急得連忙趕回來。大軍到瞭泓水[ 在河南省拓城縣北;泓h6ng;柘zhè]的南岸,駐紮下來,準備抵抗楚軍。成得臣派人來下戰書。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國的兵馬到瞭這兒,是因為咱們去打鄭國。現在咱們回來瞭,還可以跟楚國講和,何必跟他們鬧翻吶?再說,咱們的兵力也比不上楚國,怎麼能跟他們打仗吶?”

宋襄公認為楚國一向不講道理,強橫霸道,不能叫人心服,就說:“怕他什麼!楚國就算兵力有餘,可是仁義不足。咱們盡管兵力不足,仁義可有餘呀。兵力怎麼抵得住仁義吶!”他就寫瞭回信,約定交戰的日期。他一心以為空講“仁義”,就可以當上霸主,就可以打敗強敵。他做瞭一面大旗,上面繡著“仁義”兩個大字,把它當作鎮壓妖魔的法寶似的,高擎著去抵抗楚軍。萬沒想到楚軍不但沒給“仁義”大旗嚇跑,反而從泓水那邊渡到這邊來瞭!

公子目夷瞧著楚國人忙著過河,就對宋襄公說:“楚軍白天渡河,明明小看咱們不敢去打他們。咱們趁著他們渡到一半,迎頭打過去,一定能夠打

個勝仗。”宋襄公指著大旗上“仁義”兩個大字,對公子目夷說:“哪兒有這個道理呀?敵人正在過河的時候就打過去,還算得講仁義的軍隊嗎?”公子目夷對於那面大旗可不感興趣,一瞧楚軍已經上瞭岸瞭,亂哄哄地正排著隊伍;心裡急得什麼似的,又對宋襄公說:“這會兒可別再呆著瞭,趁他們還沒排好隊伍,咱們趕緊打過去,還能夠打個勝仗。要是再不動手,咱們就要挨打啦!”宋襄公眼睛一瞪,罵他說:“呸!你這個不講仁義的傢夥!別人傢隊伍還沒排好,怎麼可以打吶!”

楚國的兵馬排好瞭隊伍,一聲鼓晌,就象大水沖塌瞭堤壩[bà]似地湧過來。宋國的軍隊哪兒頂得住哇。公子目夷、公孫固,還有一位公子蕩拚命保住宋襄公,可是宋襄公大腿上早已中瞭一箭,身上也有幾處受瞭傷,那面“仁義”大旗委委屈屈地給人傢奪瞭去瞭。公子蕩不顧死活,擋住瞭楚軍。公子目夷保護著宋襄公趕著車逃跑。公子蕩死在亂軍之中。公孫固帶著敗兵殘將一邊抵抗,一邊後退。楚軍乘勝追擊,宋軍大敗,輜重(輜zT〕糧草沿路拋棄,都給楚軍拿瞭去瞭。

宋襄公連夜逃回睢陽[ 在河南省商丘縣南,睢suī ]。宋國人都怨他不該跟楚國人打仗,更不該那麼打法。公於目夷瞧著愁眉苦臉的宋襄公,問他說:“您說的講仁義的打仗就是這個樣兒的嗎?”宋襄公一邊理著花白的頭發,一邊揉著受瞭傷的大腿,說:“依我說,講仁義的打仗就是以德服人。比如說,看見已經受瞭傷的人、可別再去傷害他;頭發花白瞭,可別拿他當俘虜。”

公子目夷再也耐不住瞭,很直率地說:“這回咱們打瞭敗仗,就因為主公不知道怎麼打仗!要打仗就必須利用一切辦法打擊敵人,消滅敵人。如果怕打傷敵人,那還不如不打;如果碰到頭發花白的就不抓他,那還不如讓他抓去吶!”宋襄公沒法兒跟公子目夷爭辯,可是他象蠢豬一樣,仍舊相信盡管這次打瞭敗仗,仁義還在自己一邊兒。

宋襄公逃回睢陽,受瞭很重的傷,不能再起來瞭。他囑咐太子說:“楚國是咱們的仇人,千萬別跟他們來往,晉國的公子重耳挺有本領,手下人才很多,他現在雖然在外面避難,要是能夠回國的話,將來一定是個霸主。你要好好地跟他打交道,準沒錯兒。”

《林漢達歷史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