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塞是波蘭的一位植物學傢。有一天,他去波蘭西北部的格雷菲諾森林裡探險,他在那裡發現瞭一片奇異的“彎彎林”,那裡長著數千棵松樹,每一棵松樹的下半部分全部向北彎曲生長,就像是一個“C”字型,似乎曾經被什麼東西壓住,但之後壓住松樹的東西又被神秘挪開瞭似的。
剛開始,斯賓塞猜測這片“彎彎林”或許是以前的人們為瞭打造傢具、船身或者牛拉犁而種植的,他懷疑就在這些松樹到達砍伐期的時候,剛好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砍伐計劃被迫中止,於是這片“彎彎林”就被保留瞭下來。但是這一猜測很快被斯賓塞自己給否定掉瞭,因為在這方圓80公裡內,從來都沒有人居住,也這就是說,根本就不可能會有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來種樹。
如果一兩棵松樹的標桿彎形,或許並不算什麼稀奇事,但是這成片的“彎彎林”,讓斯賓塞產生瞭極大的興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松樹長成瞭“C”字形呢?斯賓塞決定要揭開這個迷底。
斯賓塞對這些松樹的樹齡進行研究,發現它們基本上都在70年左右,也就是說這些樹基本上都是在1940年左右成長起來的,可是斯賓塞在查證瞭相關資料後得知,這裡在1930年之前,一直是一片隻長茅草的荒地,那麼這些松樹又是怎麼長出來的呢?
隨後,斯賓塞進行瞭更加深入地研究,他發現,在離此不到一公裡的地方有一條河流,而那條河流的上遊就有一片古老的松樹林。通過分析彎彎林的土壤的成份和地形的特征,斯賓塞斷定那條河在多年前曾經是從這個彎彎林旁邊流過,後來可能是因為地震或者洪災等緣故,河流這才慢慢改動瞭流道,與彎彎林拉開瞭距離。
接下來的研究證實瞭斯賓塞的這個想法,在1930年前後,這裡曾經有過連年的洪災,而洪災也給這片原本荒蕪的土地帶來瞭成千上萬顆成熟的松果,松果在這片土地上一邊生根發芽一邊繼續承受著時斷時續的洪流,終於有一天,這些幼小的松樹苗被湍急的洪流壓倒,並且被壓上瞭厚厚的一層淤泥。
連年的洪災最終使河流改動瞭河道,而這片荒蕪的土地卻因為洪災長出瞭成千上萬棵松樹,盡管它們都被壓在瞭淤泥下,但洪災之後,這些被壓在淤泥下的小樹苗並沒有腐爛,而是靠著一兩片露在淤泥外的葉子繼續生長,並且最終掙脫瞭淤泥的重壓,探出腦袋呈“L”形地向上繼續生長,同時,因為在洪災中產生的淤泥都是細沙松土,所以在之後的年月裡,它們都一點點被雨水沖刷而走瞭,就這樣,被壓在淤泥下樹桿又重新露出地面。隨著時間一天天地流逝,這些“L”形的松樹就逐漸演變成瞭現在的“C”型。
“彎彎林”之迷終於解開瞭,在對媒體發佈這個消息的時候,斯賓塞不禁贊嘆地說:“其實,與其說彎彎林是因為洪災和淤泥造成的,還 不如說是這些松樹本身的一種精神所形成的,那種精神,就是它不允許讓自己腐爛在淤泥裡,非常簡單,如果當初它們都在淤泥中腐爛,那肯定就沒有今天的彎彎林瞭!”
/ppzuowen/ #下!書!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