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點也能如花綻放
德國的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具傳奇色彩。
瓦拉赫在上中學時,父母曾為他選擇瞭文學這條路。但是瓦拉赫在中學裡隻上瞭一個學期,老師就在他的評語欄中寫下瞭如此結論:該生用功,但做事過分拘泥和死板,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善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無奈,父母隻好尊重老師的意見,讓瓦拉赫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夠,成績在班上居然倒數第一,而學校給出的評語更是令他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瓦拉赫成才已無望。但有一位化學老師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瓦拉赫做事一絲不茍,非常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素質,並建議他主攻化學。
這位化學老師對瓦拉赫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你在文藝方面的缺點正是在化學研究中的優點,我相信你在化學方面是一個可造之才。”
於是,瓦拉赫聽從瞭這位化學老師的建議,改為向化學方面發 展 。
這一次,瓦拉赫的缺點正好用在瞭他適合的位置上,因為做化學實驗需要的正是一絲不茍。他好像找到瞭自己人生的舞臺,智慧的火花一下子就被點燃瞭。不久,文學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竟然變成瞭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在同專業學生中,他的成績遙遙領先。瓦拉赫孜孜不倦地在化學領域學習研究,後來終於榮獲瞭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