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情簪子

定情簪子

宋朝時有位老員外,傢財萬貫,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兒子。歲月如梭,員外年紀越發大瞭起來,眼瞅著自己的傢產無人繼承,於是就準備招個女婿。

一天,有一個身材高大男子前來,說自己是老員外的女婿。原來,這員外的女兒體弱多病,被員外從小寄養在山上的一所尼姑庵。這男子聲稱自己早年跟母親去尼姑庵祭拜,和員外的女兒一見鐘情,私定終身。還 交代瞭員外的傢庭人口,財產狀況,毫無差錯。可員外的女兒還 得三年後才能祈福圓滿歸來,老員外這下可犯瞭難。

“這可怎麼辦呢?”員外自言自語道。是啊,若這男子真是小女私定的夫婿,自己把他趕走瞭,小女回來肯定得埋怨他,自己就這一個寶貝女兒啊,可不能虧待瞭她。可若不是,定是為錢財而來的欺世盜名之徒,錯認瞭,可就害瞭自己啊。

突然,員外想到瞭一條妙計,他拿出來一個漂亮的簪子,說是自己前兩天探望小女時女兒給他的,問那個男子見過這個簪子沒有?

男子看見此簪子欣喜地說道:“這個簪子就是我們的定情之物啊!”

員外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快把這個騙子給我捆起來!”

聰明的小讀者,你們知道員外是怎樣識破瞭小偷的真面目嗎?

這支簪子其實是員外的傢傳寶物,不曾給過任何人。

這位男子卻說是他們的定情物,顯然是騙子。

《兒童益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