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烽火戲諸侯
周朝的第十位天子周厲王,十分貪財好利。由於他行為暴虐,終於被國內的一部分貴族和平民驅逐到瞭彘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霍州市一帶,最後死在瞭那裡。周厲王去世,他的兒子靖被擁立為新君,就是周宣王。宣王在政治上非常開明,他效法文王、武王等先輩留下來的禮制傳統,使得四方諸侯又歸附於周朝,周朝由此迎來瞭“宣王中興”時期。
但是好景不長。周宣王之子周幽王是個昏庸的國君。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都城鎬京附近的涇水、渭水、洛水三條大河幹涸瞭,離鎬京不遠的岐山也莫名其妙地崩塌。同一年,鎬京周圍還 發生瞭地震,給老百姓造成瞭巨大的損失。由於那時的人們對地震並不瞭解,以為“山崩地陷”是不好的征兆,周朝要發生大的變故。
這個時候,周幽王本應該體恤下民,關心他們的疾苦,可是,他什麼國傢大事也不管,隻一味地吃喝玩樂。
有一個名叫褒珦的大臣勸告周幽王,周幽王很不高興,把褒珦抓進瞭監獄,一關就是三年。褒傢想把褒珦救出來,就投幽王之所好,從鄉下買來一個漂亮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然後把她獻給瞭幽王。
這個姑娘名叫褒姒。
周幽王非常寵愛褒姒,送她錦羅綢緞,讓她戴貴重的首飾,給她吃山珍海味,還 封她為王後,許諾讓她生的兒子伯服當太子。盡管如此,褒姒自從進宮之後,從未笑過一次。
為瞭能讓褒姒笑,周幽王就出瞭一個告示:誰能讓王後笑一笑,就賞他一千兩黃金。
有一個叫虢石父的人,給幽王出瞭一個主意,讓他點燃烽火,召各國諸侯率領軍隊趕來,到那時,褒姒看到熱鬧而忙亂的場面,一定會笑的。
這是一個餿主意,可幽王聽瞭,連連叫好。
原來周朝為瞭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一帶造瞭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十裡就有一座,上邊有士兵把守。一旦某座烽火臺發現瞭敵情,就馬上點燃烽火,消息就會一傳二、二傳三地傳下去。各諸侯發現狼煙或者火光,就會以最快的速度來救援鎬京。
這一天,周幽王帶著褒姒來到瞭鎬京附近的烽火臺上,命令士兵點燃烽火。臨近的諸侯以為犬戎打過來瞭,迅速調集兵馬,星夜 趕往都城。但是,當他們來到烽火臺下時,根本沒有什麼“敵情”,隻有周幽王和褒姒坐在那裡,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觀看著舞蹈。
周幽王對他們說:“大傢辛苦瞭,這兒沒什麼事,是我帶著王後點煙火玩兒呢。你們回去吧。”
諸侯們一聽,氣憤異常,他們在心裡咒罵瞭一通周幽王,紛紛帶兵回去瞭。
看到諸侯們灰溜溜的樣子,褒姒果真大笑起來。
周幽王高興極瞭,就賞給那個出餿主意的虢石父一千兩金子。為討褒姒的歡心,周幽王還 把太子廢瞭,立伯服為太子。
周幽王原來的王後是申後,她的父親申侯是申國的國君,他見幽王廢瞭自己的女兒,非常不滿,便聯合瞭繒國和犬戎國,共同起兵進攻周朝。幽王聽說這個消息,叫人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可烽火點燃瞭,卻不見有人來救援。原來是各諸侯國害怕再次上當,都不肯出兵瞭。
申侯的軍隊一到,守衛鎬京的周朝士兵就敗得一塌糊塗。周幽王見勢不妙,帶著褒姒要跑,但是剛剛逃到驪山,就被犬戎國的士兵追上瞭,周幽王、虢石父、伯服被殺瞭,褒姒也被擄走瞭。
到瞭這時,諸侯們才知道鎬京告急是真,他們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援,可犬戎人已把周朝的財物席卷一空,放瞭一把火後退走瞭。
後來,申後所生的宜臼被擁立為新的國君,這就是周平王。周平王登基後,為瞭避免犬戎的頻繁騷擾,把都城遷到瞭洛邑。洛邑在鎬京的東邊,為瞭便於區分,歷史上就把遷都洛邑以後的周朝稱為“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