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義不食周粟

伯夷義不食周粟

商朝末年,有一個叫孤竹國的小國,國君的長子叫伯夷,三子叫叔齊。國君十分喜愛他們,對他們抱有很大的希望。在幾個兒子當中,父親似乎欣賞叔齊更多一點,一直想把王位傳給他。

伯夷和叔齊很小就知道堯、舜、禹禪讓的故事,明白掌管天下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他們敬重堯、舜、禹的才德,更欣賞他們的勇氣和胸懷。

孤竹國國君去世後,按照他生前的安排,叔齊應該成為繼承人。然而叔齊堅決不答應,他認為哥哥比自己更賢能,更能治理好這個國傢,於是,再三提出讓伯夷擔任國君。

伯夷對叔齊說:“父王讓你擔任國君,難道你想違令嗎?”

叔齊說:“我當然不想違命,也不會逃避職責,隻是覺得你當國君,能讓先王和列祖列宗更放心。”

伯夷見說服不瞭叔齊,就獨自一人逃走瞭。

叔齊見伯夷逃走瞭,知道他想迫使自己即位,竟然也逃走瞭。

兩人都走瞭,而國君的位子又不能空著,無奈之下,大臣們隻好在先王的兒子中另選瞭一個當國君。

不久,叔齊找到瞭伯夷,他們聽說周國的西伯昌因為善待老人而名揚天下的事情,就想去投奔他。可是,當他們趕到周國的時候,西伯昌已經去世瞭。

西伯昌的兒子周武王即位後,率領大軍去討伐商紂王。

伯夷和叔齊知道這件事後,趕緊堵在大路上,阻止周武王發兵。

他們說:“紂王是天子,你是個臣子。臣子怎麼能討伐天子呢?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啊。”

武王左右的將士聽瞭這些話,非常氣憤,他們拔出劍來,想殺掉他們。正在這個時候,太公望趕到瞭。他對大傢說:“他們是兩個仁義的人啊,千萬不要傷害他們。”太公望親自攙扶他們起身,派人把他們送走瞭。

幾年之後,周武王平定瞭天下,推翻瞭商紂王朝的暴政,建立瞭強大的周朝。

伯夷與叔齊認為,自己成為周朝的臣民是一件可恥的事,改朝換代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為瞭捍衛自己的氣節,他們發誓不吃周朝的米,隱居在首陽山,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中條山脈西南端的某個地方,靠采摘野菜充饑。

伯夷寫瞭一首歌:“登上西山啊,采摘那裡的野菜,以暴臣取代暴君啊,還 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神農、舜、禹的好時代已經過去瞭,可我們的歸宿在哪裡?唉,我們快要死瞭,命運對我們實在不公平……”

不久,他們就絕食而死瞭。

“不食周粟”這句成語講的就是伯夷、叔齊的事情。世人肯定瞭他們的節義仁德,同時也指出瞭他們那有些愚頑的固執。

《兒童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