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林則徐的小故事

民族英雄林則徐

林則徐,偉大的民族英雄,1785年生,福建福州人。他是近代禁止鴉片運動的領袖,是拉開中國近代史序幕的傑出人物。

林則徐祖父林正澄,一生在外教私塾。由於收入微薄,傢口浩繁,他生前將祖遺的一點田產變賣,死時還 留下積欠的債款。父親林賓日是一個窮秀才,當私塾先生,長期苦讀應試,未能考中舉人。母親陳帙,又名文華,出身名門,頗有教養,她會做絹花,以貼補傢用。

林則徐的啟蒙教育,是由他父親擔負的,他4歲時,就被父親帶到羅氏私塾,抱在膝上,教他讀書、作文。一直到12歲,林則徐又跟隨父親,轉到文筆書院,繼續就讀。

林則徐傢庭生活清苦。由於林賓日自己有過困苦的經歷,所以他的思想比較同情下層勞苦人民的痛苦,對官僚地主巧取豪奪頗為不滿。這一切,給林則徐留下瞭深刻印象。

林則徐兒時,就親眼看到父親林賓日把米送給一貧如洗的三伯父,自己傢人卻忍饑挨餓。一天,他看到一個富豪為保送自己的兒子上學而對父親進行的重金賄賂,被父親嚴詞拒絕。

父親的言行舉止,不知不覺地澆灌著林則徐幼小的心靈,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小林則徐在父親的教育下,進步很快。到10歲的時候,他的知識已經相當豐富。他最喜歡的對聯技藝也日臻成熟,在傢鄉一帶已經小有名氣。

有一天,他從私塾回傢經過一片池塘的時候,有一個當地的老秀才把他叫住,要給他出個上聯讓他回答。林則徐停下腳步,請他出句。老秀才指著池中嬉戲的鴨子,搖頭晃腦地吟誦道:“鴨母無鞋空洗腳。”

他剛一吟完,林則徐馬上接著吟道:

“雞公有髻不梳頭。”

旁觀的人們聽到這個小孩子的絕妙回答,都為他的神速反應感到吃驚。

12歲那年,林則徐在父親陪同下,與諸童生一起應試。他的試卷答得十分完善,與一個年老的童生並列榜首。考官大人決定加試一題,就出一個上聯“童子何知”,請二人作答。

林則徐很禮貌地對那個老童生說:“請您先對吧。”

可老童生支吾瞭半天,也沒能對上來。

考官大人說:“你對對看。”

林則徐立即答出:“大人利見。”

考官於是評定林則徐為第一名。

鰲峰書院的老師並不墨守成規,而是經常帶學生到閩江口的鼓山去遊玩。有一次他們又來到鼓山峰頂遠眺,隻見海天相連,波濤拍岸,景象十分壯觀。老師吩咐眾學生每人做一首七言對子,要求句首必須嵌有“山”和“海”二字。學生們嘰嘰喳喳,老半天也沒有拿出一個滿意的對聯。老師發現林則徐神情十分休閑地在觀看展翅飛翔的海鷗,認為他想必是胸有成竹瞭,就問:“林則徐,你怎麼對的?”

林則徐目視大海吟出上聯:“海到無邊天作岸,”又轉視他的同學們,“山登絕頂我為峰。”

同學們都感到由衷地欽佩,情不自禁地喝起彩來。

想一想:一副對聯便能折射出少年的胸襟。林則徐的故事當中的哪一件事給你的印象最深?

《幼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