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之一:
愛國華僑陳嘉庚,17歲漂洋過海出外經商,慘淡經營,終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貴而歸鄉的陳嘉庚決心在傢鄉興辦學校,先後辦起瞭小學、中學、師范。對於英國人的刁難,他堅定地表示:“企業可以收盤。學校決不能停辦。”他變賣傢產,堅持要把學校辦下去。
對於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行為,陳嘉庚給予積極支持。他曾籌款20多萬元,幫忙光復福建。抗日戰爭暴發後,他又盡可能多地為抗戰提供財力和物力的幫忙。從1937年到1940年,陳先生為抗日募捐的總數達30億元之巨。
在個人生活方面,他從來不輕易亂花錢,自奉儉約,素食佈衣。臨終時,他把遺產300多萬元所有獻給瞭國傢。
幾10年來,陳嘉庚以實際行動表達瞭一位華僑的拳拳愛國之心。
故事之二: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瞭北京至張傢口之間的山山嶺嶺,隻用瞭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瞭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傢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瞭邀請。他這種為國傢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瞭國內外的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