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王室完瞭
天王還不上賬,老在高臺上躲避那吵鬧的聲兒。沒想到有一天,這吵鬧的聲兒越來越大,越聽越近。沒有法子,他隻好紅著臉下來。那些進來的人報告的比那要賬的事更倒黴。打頭的是西周公,後頭跟著一群大臣們。他們慌裡慌張地嚷嚷著說:“不得瞭!不得瞭!秦國的軍隊打到西周來瞭!”天王嚇得差點暈過去。哭喪著臉問西周公:“各國的諸侯吶?燕國和楚國的軍隊吶?”西周公說:“各國的諸侯連自己還顧不過來。秦國打敗瞭韓國,奪去瞭十陽十城[在河南省登封縣東南]和負黍[在登封縣西南],殺瞭四萬多韓國的士兵。秦國又打敗瞭趙國,奪去瞭二十多個城,殺瞭九萬多趙國的士兵。燕國和楚國的軍隊早就回去瞭。如今咱們沒有像樣的軍隊,又沒有糧餉、草料,簡直是等死!”周赧王說:“那麼逃到三晉去吧。”西周公說:“有什麼用吶?天王歸附瞭三晉,趕到秦國把三晉滅瞭再去歸附秦國,反倒多受一回罪,現兩回眼。那可犯不著。我瞧還不如直截瞭當地投降秦國,也許還能保全一點地位。”周赧王急得兩隻手也不知道放在哪兒好,來回地十搓十著。後來隻好帶著自己的子侄和大臣上太廟去,對著上輩祖宗哭瞭一場。西周公捧著戶口冊和地圖上秦國兵營去投降,獻上瞭所僅有的三十六個小城,三萬戶口。秦國將官一面派人“護送”周赧王上咸十陽十去,一面進兵接收西周。
周朝的天王周赧王到瞭咸十陽十,紅著臉見瞭秦昭襄王,鞠躬認錯。秦昭襄王一見他這個樣兒,不由得也直替他難受,就把梁城封給他,稱他為周公,把原來的西周公也降瞭一級,管他叫傢臣。這位由天王降為周公的老頭兒,心裡煩惱,再加上路上的勞累,到瞭梁城就病瞭。不到一個月工夫,死瞭。秦昭襄王當時就收回瞭周公的領土,把周朝的宗廟也拆瞭。打這兒起,西周完瞭。
秦昭襄王滅瞭西周以後,通告列國,列國諸侯就更不敢得罪秦國瞭,都搶著先打發使臣上咸十陽十去道賀。韓桓惠王頭一個去朝見秦昭襄王,緊跟著就是齊、楚、燕、趙,都派使臣去朝賀。秦昭襄王一瞧,列國諸侯前後全來瞭,單單少瞭個魏國。魏王沒派人來。秦昭襄王要派河東太守王稽去征伐。王稽跟魏國素來挺有十十交十十情,就偷偷兒打發人去告訴魏安僖王。魏安僖王得到瞭這個消息,立刻打發太子連夜趕到秦國來賠不是。這麼一來,六國的諸侯全都歸順瞭秦國。
王稽私通魏國的事走瞭風,給秦昭襄王知道瞭。秦昭襄王就依照當時的規矩把他辦瞭死罪。這一來,丞相范睢的兩個恩人,全犯瞭罪:鄭安平投降瞭魏國;王稽私通瞭魏國。這兩件事對范睢都挺不利,因為這兩個人都是他推薦的。依照秦國的規矩,薦舉人也一樣得定罪。范睢就扮成罪人的樣子,請秦昭襄王發落。秦昭襄王反倒再三勸他,說:“他們兩個人都是我派出去的。這是我用人不當,你用不著多這份心。”秦國的大臣們背地裡可就講究開瞭。有的說:“咱們大王太寬大瞭。”有的說:“丞相的功勞也實在大,他犯瞭法,大王也不好意思去辦他的罪。”這些風言風語,秦昭襄王多少也聽到瞭。他怕范睢心裡頭不踏實,就下瞭一道命令,說:“王稽已經滅瞭族,別人不準再多嘴!”他格外優待范睢,時常給他送點味道好的食物或是名貴的衣料。大夥兒一見丞相還是紅人兒,誰還敢再多嘴吶?
范睢越見秦昭襄王這麼對待他,越覺得自己不踏實。他想:“當初商鞅、吳起、文種、伍子胥他們都立過大功,得到瞭君王的重用,到後來誰也沒有好下場。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我不如及早引退,免遭後患。”這時候(公元前255年)正可巧來瞭一位燕國人叫蔡澤。范睢跟他一談,就知道他是個瞭不起的人物。范睢把蔡澤推薦給秦昭襄王,打算把自己的官職讓給他。秦昭襄王就召蔡澤去見他,君臣倆人一問一答地足足說瞭半天的話。秦昭襄王瞧著蔡澤真不錯,他又不是秦國本地人,更加有意要重用他。列國諸侯隻能重用貴族大夫,他們都是大族,人口多,勢力大,到後來,國君反倒捏在他們手裡。秦國一向利用外來的人,他們個人的權力盡管大,也不能組織成一個大集十十團十十來跟國君對抗,因此,秦國的政權就集中在國君身上。秦昭襄王決不讓貴族掌權,他當時就拜蔡澤為客卿,可是不準范睢辭職。范睢就假裝病瞭,才算告瞭病假。呆瞭幾天,他上個奏章,說他上瞭年紀,時常犯病,不能上朝辦事。秦昭襄王知道他決心要告老,就送他到應城去養老。接著拜蔡澤為丞相,擔任瞭范睢的職位。
范睢這一告老退休,漸漸招起秦昭襄王的心事來瞭,他已經當瞭五十多年的君王,如今快七十瞭。東征西討,勞累瞭一輩子,秦國倒是強大起來瞭,可是中國並沒統一。范睢有個蔡澤來替換他,自己找誰來替換吶?安國君雖說是太子,可惜他沒有那麼大的能耐掌管國傢大事。王孫子楚吶?也靠不住。子楚的兒子趙政吶?還是個孩子,更提不上瞭。他就時常這麼前思後想。到瞭公元前251年秋天,這位十精十明強幹、一心一意想統一中國的秦昭襄王一連好幾夜睡不著覺,得病死瞭。
太子安國君即位,就是秦孝文王。這時候,秦孝文王已經五十三歲瞭。他就立子楚[就是王孫異人]為太子。秦孝文王即位才三天,據說“中毒”死瞭。子楚即位,就是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奉華十陽十夫人為太後,立趙姬為王後,兒子趙政為太子。
這位秦莊襄王是呂不韋一手培植起來的,當然他得重用呂不韋。蔡澤就告瞭病假,十十交十十瞭相印。秦莊襄王拜呂不韋為丞相,封他為文信侯,把洛十陽十十萬戶作為他的俸祿。留下蔡澤為大夫。
呂不韋跟秦莊襄王說:“我近來得到各地的報告,都說東周公為瞭秦國接連著過去瞭兩位君王,料想秦國不能安定,他就打發使者上各國去,要重新合縱抗秦。我一想咱們既然把西周滅瞭,東周就不能再留著。別瞧這殘餘微弱的東周君,他還自稱是文王的子孫、周朝的親支正統吶。他還想憑著這個名義,煽惑天下,擾亂中原。咱們不如索十性十把他也滅瞭,免得各國諸侯再借著這頂十破舊的大帽子來欺壓咱們。”秦莊襄王就拜呂不韋為大將,帶著十萬兵馬去打東周。東周本來就是快要滅的蠟頭,哪兒架得住狂風暴雨?周朝從武王即位(公元前1122年)到東周君給秦國擄去(公元前249年),總共874年,從此可就完瞭。
評:周朝雖說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朝代,但實際上它跟後面的朝代不太具有可比十性十。歷史教科書上將商鞅變法作為一個由十奴十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變化的轉折點,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周朝基本上算十奴十隸社會,之後的朝代算封建社會,這算是其一。另外,從“中國”這個概念來說,從組織形式的角度看,周朝反倒可以算真正“封建制”,它是真正地把土地封給各個諸侯,讓他們管理,自己實際上無法管轄封出去的土地。而從秦帝國開始,中國歷史上實現瞭統一的大帝國實際上實行的都是中央集權的體制,中央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地方要聽從中央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室從一開始實際上就是一個聯合國傢的名義上的首領,不過在平王東遷之前,它還算是能夠指揮得動各個封國。之後它的影響力越來越差,隻是名義上諸侯的共主,到瞭戰國時其實已經實際上失去瞭最後的影響力。隻是因為諸侯間勢力的均衡,它才存在瞭下來,因為沒人敢去動它而使自己陷入外十十交十十上的巨大困境。到瞭秦昭襄王執政的末期,秦國一傢獨大,掃滅周朝也就成瞭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標志著秦國霸業的基本形成。
前面說過,秦昭襄王奮鬥一生,其實已經奠定秦王朝的基礎。隻不過他之後的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在位時間較短,無法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所以,這個任務隻能由這兩位之後的趙政也就是秦始皇來完成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