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端午節

135 端午節 

楚國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沒安好心,屢次三番勸過楚懷王,聯合齊國,共同抗秦。他也警告過楚懷王別聽張儀的鬼話上武關去。可是楚懷王是個糊塗蟲,到瞭兒給靳尚、公子蘭、上官大夫這一夥人送瞭命。如今楚頃襄王即位,不但沒把他們治罪,反倒重用起來。屈原的苦悶也就可想而知瞭。他知道君子和小人不能在一塊兒共事,就打算辭職。可是回頭一想,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總不該走。他就勸楚頃襄王搜羅人才,遠離小人,鼓勵將士,十操十練兵馬,好為國傢爭氣,替先王報仇。沒想到他這種勸告不但不管事,反倒招起靳尚、公子蘭、上官大夫的仇恨來瞭。他們這幾個人就怕屈原在楚頃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國的話。秦國也真厲害,就在楚懷王死後第四年(公元前293年,周赧王22年),因為韓國和魏國出兵反對秦國,就派大將白起去對付他們。白起在伊闕[就是河南省洛十陽十市南龍門山]大敗韓國和魏國的軍隊,殺瞭二十四萬人,奪去瞭幾個城。從此以後,韓國和魏國隻能割地求和,不敢再反抗秦國瞭。

屈原還是勸楚頃襄王去聯絡諸侯共同抗秦。靳尚、公子蘭、上官大夫就天天在楚頃襄王跟前給他說壞話。靳尚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見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傢說,‘大王忘瞭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公子蘭不主張抗秦,就是不忠。楚國出瞭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吶?’這叫什麼話!”楚頃襄王一聽就大怒起來,把屈原革瞭職,放逐到湘南去瞭。

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國強兵的打算,反倒給小人排擠出去。到瞭這時候,簡直要把他氣瘋瞭。他不想吃,不想喝,頭不梳,臉不洗,顛三倒四地在洞庭湖汨羅十江十[在湖南省湘十陰十縣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i四聲]上,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歌兒。

屈原的姐姐屈須,聽說兄弟的遭遇,就扔下她的丈夫,老遠地跑到湘南去看他。她找到瞭屈原的住處,可是他沒在傢。屈須找瞭半天,才在十江十邊上碰見她的兄弟,披頭散發,一臉漬泥,又黃又瘦,坐在那兒正在嘆氣。姐姐一見他這樣,不由得掉下眼淚來。說:“兄弟,你何必這樣吶?”屈原撲瞭過去,叫瞭一聲“姐姐!”隻是十抽十搭,說不出話來。他的委屈、憂悶、傷心一股腦兒全在“姐姐”這一聲裡湧瞭出來。屈須理著他的亂頭發,安慰著他,說:“楚國的人哪一個不知道你是個忠臣?大王不聽你的話,那是他的不是。你已經盡到瞭心瞭。老是悲嘆著又有什麼用?”他說:“楚國如今弄到這個樣兒,我實在不想活瞭!”屈須說:“別傻啦!你能鼓著勇氣活下去,才是道理。怎麼說出這種沒志氣的話來吶?要是你一死,國傢就能夠保全瞭,那麼我也情願跟你一塊兒死。可是你這麼糟蹋自己,對國傢不但沒有什麼幫助,反倒還會帶累別人也這樣消沉下去。萬一消沉自十殺成瞭風氣,你不是頭一個大罪人瞭嗎?你不能救國,就應當救人;不能救人,至少也應當救你自己。哪兒能把父母留給你的身十子隨便糟蹋吶?”

屈原反駁她,說:“我的身十子雖說是父母的,可是忠孝不能兩全。國傢要亡瞭,哪兒還有我吶?姐姐不能光為自己著想!”屈須說:“你以為身十子是你自己的,可以任意糟蹋。哪兒知道你是楚國人,你是人間的一個人,你憑什麼糟蹋毀壞一個楚國人?你憑什麼糟蹋毀壞人間裡頭的一個人?你要把眼光放大瞭,你要知道自十殺就是殺人!”屈原根本沒往這上頭想。他覺得姐姐的話比自己的話還有道理。就說:“那麼怎麼辦吶?”屈須說:“你做官的時候,自然應當盡心盡力地替朝廷打算。如今你既是革去瞭官職,君王不讓你替朝廷出力,那麼,就應當接受老百姓的地位,好好地當個老百姓。你這兒還有點地,還是種地吧!”

屈原不敢違拗他姐姐的勸告,就把長衣裳脫十下來,親自去種地。附近的莊稼人知道他是革瞭職的大臣,都挺同情他,自動地來幫助他。鄉村的自然生活把屈原的身十子骨兒又鍛煉成像原先那樣地結實。他姐姐見瞭,這才放瞭心。呆瞭幾個月,屈須回傢去瞭。

屈須回去之後,屈原又覺得悶得慌瞭。天十性十純厚的老鄉們雖說老去幫他,跟他聊聊天,可是他們到底都是莊稼人,屈原不能跟他們合到一塊兒。為瞭這個緣故,屈原老覺得孤獨,又起瞭厭世的念頭。就在這時候,他十十交十十上瞭一個打魚的朋友。這位打魚的,大概是個隱士。他連自己的名字都隱起來,就拿“漁父”當作瞭稱呼。他挺佩服屈原的學問,可就是不贊成他那種唉聲嘆氣的脾氣。

有一天,漁父帶著譏誚的口氣跟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嗎?怎麼會弄到這步田地?”屈原一聽,挺不高興,就說:“天下全是臟的,我是個幹凈人。大夥兒都喝醉瞭,隻有我還醒著。因此我被送到這兒來瞭。”漁父撇瞭撇嘴,說:“您既然知道天下都是臟的,就不該自鳴清高;大夥兒都喝醉瞭,您為什麼不喝幾盅?如果像您說的,天下全是臟的,那麼您獨自幹凈就不合適瞭。大夥兒既然全都糊塗,那麼您獨自清醒,倒是糊塗瞭。”屈原紅著臉反對說:“這是什麼話,難道說上就是下,下就是上?東就是西,西就是東?光明就是黑暗,黑暗就是光明?寶玉就是石頭,石頭就是寶玉?鳳凰就是烏鴉,烏鴉就是鳳凰?君子就是小人,小人就是君子?”

漁父笑著說:“您要分辨得這麼清楚,難怪您跟別人合不到一塊兒瞭。您既然抱著救世救民的熱忱,就得和小人在一起,慢慢兒地把他們感化過來。您要改變人間,就得跑到黑暗裡去,慢慢地發出光來。哪兒能把人間看成臟的,把人全看成是糊塗的,自己站在半空中吶?”屈原說:“想叫我洗瞭澡,再跳到污泥裡去嗎?這我可辦不到!”漁父說:“您既然辦不到,那麼,就應當跟我學。我打我的魚,您種您的地。君王不需要咱們,咱們也不需要君王。幹什麼自尋苦惱,受別人的排擠吶?”

屈原聽瞭漁父這一番話,覺得也挺有道理,可是一來,他是貴族,哪兒真能種莊稼過日子吶?他忘不瞭自己的傢族,不情願眼瞧著宗廟毀瞭;二來,他比漁父年輕,沒有那樣的修養,就決心不在這臟的人世裡做個醉生夢死的人。終於在公元前278年(周赧王37年)五月初五那天,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十江十裡去瞭。

漁父得到瞭這個信兒,一面立刻叫人去告訴那些漁民跟附近的莊稼人,一面自己劃著小船去救屈原。不大一會兒工夫,好些小船好像比賽看誰劃得快似地趕過去。可是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漁父四面一瞧,就見靠左邊遠遠地漂著一個人。他就急忙往那邊劃去,別的船也像射箭一樣一齊趕過去。可是漂在水面上的隻是一捆葦子。突然聽見後邊“啪喇”一聲,好像大魚跳出十水面的聲兒。大夥兒回頭一瞧,隻見一個十浪十花還在那兒打旋,好些小船趕到那邊,又撲瞭個空。他們在汨羅十江十上鬧瞭半天,到瞭兒也沒把屈原找著。漁父挺難受,他對著十江十面上祭祀瞭一會兒,把竹筒子裡的米,撒在水裡,就算是獻給朋友的。別的同情屈原的漁民跟農民也有幾個這麼做的。

到瞭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大夥兒想起這是屈原的周年瞭,又劃著船用竹筒盛上米撒到水裡去祭祀他。到後來,把盛著米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紀念屈原這件事,就變成瞭一種風俗瞭。就把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也叫端十陽十節。

要是當初趙主父在趙國,楚懷王不能死在秦國,屈原也許不自十殺。趕到趙主父從雲中回來,趙惠文王早把事情做錯瞭。

評:後世關於屈原的研究數不勝數,我就不再多評論瞭。引兩段文章,供大傢學十習十思考。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眾女疾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十婬十;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餘挓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離十騷十》節選

屈原既放,遊於十江十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十江十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十浪十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十浪十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漁父》

《東周列國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