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激將法

125 激將法 

張儀在魏國住瞭半年,聽說蘇秦當瞭趙國的相國,打算去投奔他,找個出身。正在這當兒,有個買賣人,人都把他叫賈舍人,恰巧趕著車馬走到門口站住瞭。張儀出來一問,知道他是從趙國來的,就問他,說:“聽說趙國的相國叫蘇秦,真的嗎?”賈舍人說:“先生貴姓,難道您跟相國是朋友?”張儀說:“他不光是我的朋友,還是我的同學。”賈舍人聽瞭,高興地說:“哦,失敬,失敬!原來是我們相國的自傢人!要是您去見相國,相國準得重用您。我這兒的買賣已經做完瞭,正要回本國去。要是您瞧得起我,車馬是現成的。咱們在道上也好搭個伴兒。”張儀挺喜歡,就跟他一塊兒上趙國去瞭。他們到瞭城外,剛要進城的當兒,賈舍人說:“我住在城外,就在這兒跟您告別瞭。離著相國府不遠的一條街上,有一傢客店。先生到瞭城裡,可以上那兒住幾天去。我得工夫,一定去拜望您。”張儀挺感激賈舍人,千恩萬謝地說瞭一聲回頭見,獨個兒進城去瞭。

第二天,張儀就去求見蘇秦,可是沒有人給他通報。一直到瞭第五天頭上,看門的才給他往裡回報。那個人回來說:“今兒個相國忙得很,他說請您留個住腳,他打發人去請您。”張儀隻好留個住址,回到客店,安心地等著。哪兒知道一連等瞭好幾天,半點消息也沒有。張儀不由得生瞭氣,他跟店裡掌櫃的叨嘮瞭一陣子,說完瞭他想回傢去。可是店裡掌櫃的不讓他走,他說:“您不是說過相國打發人來請您嗎?萬一他來找您,您走瞭,叫我們上哪兒找去!別說剛這麼幾天,就是一年半載,我們也不敢把您放走哇!”這真叫張儀左右為難,心裡憋得慌。他向掌櫃的打聽賈舍人的下落,他們都說不知道。

就這麼著又呆瞭幾天,張儀再去求見蘇秦。蘇秦叫人傳出話來,說:“明天相見。”到瞭這時候,張儀的盤纏早就花完瞭,身上穿的衣裳該換季瞭。相國既然約定相見,身上總該穿得像個樣兒。他向掌櫃的借瞭一套衣裳和鞋、帽。第二天,搖搖擺擺地上相國府去瞭。他到瞭那兒,滿想蘇秦跑出來接他。哪兒知道大門還關著。他跟看門的說瞭又說,那個看門的叫他從旁邊的小門進去。張儀耐著十性十子從旁門進去。他到瞭裡邊,剛往臺階上一走,有人攔著他,說:“相國的公事還沒辦完,客人在底下等一等吧!”張儀隻好站在廊子下等著。他往上一瞧,就瞧見有好些個大官正跟蘇秦聊天。好容易走瞭一批,誰知道接著又來瞭一批。張儀站得腿都酸瞭,看瞭看太十陽十都過瞭晌午瞭。正在氣悶的當兒,忽然聽見堂上喊著:“張先生在哪兒?”兩邊對張儀說:“相國叫你進去!”他就整瞭整衣裳,擦著袖子,上瞭臺階。他想:蘇秦見瞭他,準得跑下來。萬沒想到蘇秦挺神氣地坐在上邊,一動也不動。張儀忍氣吞聲地跑上去,向蘇秦作瞭一個揖,蘇秦慢條斯理地站瞭起來,對他說:“好些年不見,你好哇?”張儀氣哼哼地也不答理他。就有人稟告說:“吃飯瞭。”蘇秦對張儀說:“我為瞭公事忙,累得你等瞭這麼半天。該吃飯的時候瞭,請你在這兒用點便飯吧。我還有話跟你說吶。”底下人把張儀帶瞭去,叫他坐在堂下。跟前擺著的隻是一點青菜和粗米飯。張儀往上一瞧,就見擺在蘇秦面前的全是山珍海味,滿滿地擺瞭一桌子。他要想不吃,可是肚子不爭氣,“咕嚕嚕”地直叫喚。隻好吃吧。

呆瞭一會兒,堂上傳話,“請張先生上來!”張儀就走上去,隻見蘇秦挪瞭挪屁十股,連站也沒站起來。張儀實在忍耐不住瞭,往前走瞭兩步,高聲地說:“季子![蘇秦的字]我以為你沒忘瞭朋友,才老遠地來看你。誰知道你沒把我放在眼裡,連同學的情義都沒有!你……你……你太勢利瞭!”蘇秦微微一笑,對他說:“我知道你的才幹比我強,總該比我先出山。哪兒知道你竟窮到這步田地。我要把你推薦給趙侯,叫你得到富貴,倒不是什麼難事。可是,……可是我怕你沒有志氣,做不瞭什麼大事,這……這不是反倒連累瞭我嗎?”張儀氣得鼻子眼冒煙,他說:“大丈夫要得富貴,自個兒幹。難道說非叫你推薦不成?”蘇秦冷笑著說:“既是這樣,你為什麼還來求見我吶?好吧,我看在同學面上,幫助你一錠金子,請你自己方便吧!”說著,他叫底下人給張儀十兩金子。張儀把金子扔在地下,氣呼十呼地跑瞭出來。蘇秦光是搖搖頭,也不留他。

張儀回到客店,就見自己的鋪蓋、行李,全都扔在外邊瞭。他問掌櫃的:“這是什麼意思?”掌櫃的挺恭敬地說:“先生見瞭相國,當上大官,還能在我們這兒住嗎?”張儀搖著腦袋,說:“氣死人瞭!真正豈有此理!”他隻好脫十下衣裳,換瞭鞋、帽,十十交十十還給掌櫃的。掌櫃的問他:“怎麼啦?”張儀簡單地說瞭說。掌櫃的說:“難道不是同學?先生有點高攀吧——別管這些,那錠金子,您總該拿來呀!這兒的房錢、飯錢還欠著吶。”張儀一聽掌櫃的提起房錢、飯錢,心裡又著急起來瞭。

正在這當兒,那個賈舍人可巧來瞭,見瞭張儀,就說:“我忙瞭這些天,沒來看您,真對不起。不知道您見過相國瞭沒有?”張儀垂頭喪氣地說:“哼,這種無情無義的賊子,別提啦!”賈舍人一愣,說:“先生為什麼罵他?”張儀氣得說不出話來。店裡掌櫃的替他說瞭一遍,又說:“如今張先生的欠賬還不上,回傢又沒有盤纏,我們正替他著急吶。”賈舍人一瞧張儀和掌櫃的都愁眉苦臉的,自己也覺著不痛快,撓瞭撓頭皮,對張儀說:“當初原是我多嘴,勸先生上這兒來。沒想到反倒連累瞭先生。我情願替您還這筆帳,再把您送回去,好不好?”張儀說:“哪兒能這麼辦吶?再說我也沒有臉回去。我心裡打算上秦國去一趟,可是……”賈舍人連忙說:“啊!先生要是上別的地方去,怕不能奉陪。上秦國去,這可太巧瞭。我正要上那邊去瞧個親戚,咱們一塊兒走吧!現成的車馬,又不必另加盤纏,彼此也有個照應。好極瞭。”張儀一聽,好像迷路的人忽然來瞭個領道的,挺感激地說:“天下還真有您這麼俠義心腸的人,真正叫蘇秦害臊死瞭。”他就跟賈舍人結為知心朋友。

賈舍人替張儀還瞭帳,做瞭兩套衣裳,兩個人就坐著車馬往西邊去瞭。他們到瞭秦國,賈舍人又拿出好些金錢替張儀在秦國朝廷裡鋪瞭一條道。那時候,秦惠文王正在後悔失去瞭蘇秦,一聽說左右推薦張儀,立刻召他上朝,拜他為客卿。

張儀在秦國做瞭客卿,先要報答賈舍人的大恩。哪兒知道賈舍人可巧來跟他辭行。張儀流著眼淚,說:“我在困苦的時候,沒有人瞧得起我。隻有你是我的知己,屢次三番地幫助我,要不,我哪兒有今日。咱們有福同享,你怎麼能回去吶?”賈舍人笑著說:“別再糊塗瞭!‘打開壁子說亮話’,你的知己不是我,是蘇相國!”張儀摸不著頭腦,說:“這是什麼話?”賈舍人就咬著耳朵對他說:“相國正計劃著叫中原列國聯合起來,就怕秦國去打趙國,破壞他的計策。他想借重一個親信的人來執掌秦國的大權。他說這樣的人,除瞭先生沒有第二個。他就叫我打扮成一個做買賣的,把先生引到趙國。又怕先生得瞭一官半職就滿足瞭,特地用個‘激將法’。先生果然火兒瞭要爭口氣,他就十十交十十給我好些金錢非要叫秦王重用先生不可。我是相國手下的門客,如今已經辦完瞭事,得回去報告相國瞭。”張儀一聽,不由得愣住瞭。呆瞭一會兒,嘆息著說:“唉!我自以為聰明、機警,想不到一直蒙在鼓裡還沒覺出來。我哪兒比得上季子啊?請您回去替十我給他道謝,他在一天,我決不叫秦王去打趙國。”

評:首先引一段百度:“據考證張儀在前,蘇秦在後,和張儀同時的是公孫衍、惠施、陳軫等人。蘇秦是張儀死後才在政壇上初露頭角的。在縱橫傢中張儀顯然是蘇秦的前輩。”史實的考證是很麻煩的,需要綜合各方面的證據,得出合理的結論。我們單就故事進行評論,至於究竟哪個說法更合理隻有各位讀者查閱相關資料自行判斷瞭。

激將法是利用別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采用反向刺激的辦法,激發某人積極主動地去完成某項艱難的任務。這種例子常見於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上文是一例,《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更是多次使用,如激周瑜、激黃忠等。實際上,這種做法還是存在很大的風險的,用不好就會造成相反的效果,小說中寫的看看就是瞭,真正要使用的話必須極其慎重。另外,上文中蘇秦激張儀的實際手段隻是完全不顧及兩人老同學的關系,好像照顧老同學是天經地義的事一樣。這倒是很符合中國人的邏輯,但我還是必須要說一句“關系”不能凌駕於“公正”之上。我們的社會之所以“公正”不在很多時候就是因為“關系”太強大瞭。

《東周列國故事新編》